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惯春娇 第129章 鹣鲽情深

沈棠雪坐下后,敏毓姑姑过来为她斟茶,然后默默退到一旁站着。

不等沈棠雪问,长公主就放下茶盏,温和一笑道:“叫你过来,其实没什么大事,就是正在让下人准备你明日的回门礼,叫你过来是想让你看看还有什么缺的,好一并添置了。”

沈棠雪柔顺道:“母亲做主便好。”

新娘子三朝归宁,不仅需得丈夫全程陪同,还得带上事先备好的回门礼。

回门礼一般都是茶饼,糖果油蜜,酒,纻丝等,表达心意即可,无须多贵重。

这些礼物基本是由夫家的长辈准备的,也有跟长公主这样征求一下媳妇意见,以示重视的。

沈棠雪知道其中道理,自不会真的去看缺了什么。

“嗯。”长公主微笑点头,又问起了宫里的事,“今日进宫,太后可有为难你?”

沈棠雪摇摇头,如实答道:“没有,太后对我们很好,皇上皇后也都在,还赐下了不少赏赐。”

“那便好。”这些都在长公主的意料之中,也就没再多问。

随后长公主又问起了她的喜好,嫁过来后可有哪些不习惯的地方。

最后还让免了她的晨昏定省,让她无须每日都刻意过来请安。

沈棠雪知道长公主说这些,主要是想让她把精力主要放在早日怀上傅九渊的骨肉上,心里不免有些愧疚。

长公主在沈棠雪面前有意放低了一些姿态,沈棠雪也应对有度,让这对婆媳的交谈十分愉快。

时间不觉而过,转眼两人杯中茶水添了又添,西边的天际也渐渐沉落的夕阳染红了。

魏国公傅秉回来时,沈棠雪听到了下人们的请安声,“公爷,您回来了。”

她回头看一眼,就见这位人到中年却风华依旧的男人朝她们走过来。

魏国公一走进亭子,沈棠雪就起身行礼,“见过父亲。”

“嗯。”傅秉看一眼她淡淡点头,转头对长公主道,“公主,今日谢阁老得了一幅前朝画作,邀我去鉴赏,回来晚了,望公主勿怪。”

沈棠雪听到他提起谢阁老,不由想起了宁世昭。

宁世昭的兄长娶的便是谢阁老家的嫡女,当时崔夫人还说她出身书香门第,定不会苛待妯娌之类的。

至于魏国公这一回来就跟媳妇汇报行程的做法,也让沈棠雪想起了傅九渊。

傅九渊今早也主动跟她说去外边见人回来晚了之类的,沈棠雪心想他这该不会是从他父亲这里遗传的吧。

都说小夫妻的婚后生活,可以参考公公婆婆,沈棠雪默默站在一旁,暗暗观察了起来。

“知道了。”只见长公主似乎习以为常般地点点头,又问了句,“驸马喜欢那画吗?”

“自然是喜欢的。”傅秉说着在长公主身旁坐了下来,兴致勃勃道,“那可是寂空大师的真迹……”

沈棠雪想起崔夫人曾告诉过她,她这个公公傅秉当年也是惊才绝艳的人物,后因尚了公主而断了仕途。

不过他并未放纵沉沦,而是寄情于书画,在这方面的造诣非常高。

他的书画作品,可谓是千金难求。

傅秉还有一个喜好,就是收集先贤的书画作品。

沈棠雪觉得这样就很好,她听说有些本来很有才华甚至没有什么才华的男人,会因为娶了公主,过于美化自己没走过的路,把所有的不如意都觉得是怀才不遇,还怪罪到女人头上,来为自己的颓废与无能找借口。

那傅秉这种男人,确实值得敬佩了。

傅九渊作为他的儿子,又已取得如今的成就,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长公主微笑道:“那本宫去帮你弄回来。”

“殿下万万不可。”魏国公急得连忙摆手,“那画谢兄宝贝得很,我可不能夺人所好,不然他要跟我急的。”

沈棠雪听到这里,心里不禁偷偷一乐。

公公喜欢收藏书画,婆婆就仗着权势要去把他想要的都给他搜罗了来,真是鹣鲽情深。

这样的事,估计在他们几十年的婚姻里发生过无数次了。

沈棠雪还听说当年长公主就是用了投其所好这一计,再加上那光艳动天下的美貌,成功将他拿下的。

长公主笑着安抚他道:“驸马莫急,本宫不打他的主意了便是。”

“如此甚好。”傅秉明显松了一口气道。

瞥见沈棠雪还在这里,傅秉站了起来,有些尴尬地轻咳一声,“我先进屋了,你们继续。”

“好。”长公主点头,“你吩咐下去,娮娮要留下用膳,让厨房多做些菜。”

“知道了。”傅秉答应后转身就往外走。

沈棠雪在他经过时赶紧给福了一礼,他则点头示意,直接出了亭子。

长公主朝她招手道:“坐下吧,在自己家里,无须拘礼。”

“是,母亲。”沈棠雪乖顺应下,坐回了原处。

听到长公主要她留下来跟公婆在一起用膳,让她心里不禁有些紧张起来。

她心里有些不安,却不敢拒绝,只能默默想着等会该如何应对公婆才不会出错。

这个时候她又念起了傅九渊的好来。

如果傅九渊也在的话,她或许就不用这么紧张担心了。

这时长公主吩咐敏毓姑姑道:“敏毓,你去把世子叫来,跟我们一起用晚膳。”

“是。”敏毓姑姑称是,出了亭子。

沈棠雪见状不禁既惊又喜,心说她这边刚想要是傅九渊在就好了,那边婆母就已经吩咐敏毓姑姑去请人了。

长公主见她看向亭外,端起茶盏慢慢饮一口。

“娮娮,你公公这个人呢就是不爱说话,你别多想。”

“知道了。”沈棠雪愣了下,没想到长公主竟会给她解释这些。

公媳之间本就应保持距离的,沈棠雪一点也没觉得魏国公哪里冷落了她。

魏国公对她的请安有回应,她作为儿媳,心存孝敬就已经足够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主院的下人们有条不紊地开始掌灯了。

一盏又一盏灯笼被高悬在走廊,厅门口,院门口,大厅内也很快也变得灯火通明。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