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深渊毕业礼 第364章 诸葛之问

“然则何时而乐耶?” ——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山洞内的争论持续了半夜,最终渐渐平息,并非达成了一致,而是所有目光都汇聚到了李婉晴身上,等待着她的决断。篝火噼啪,映照着她沉静而略显苍白的脸。肋下的伤口在夜间隐隐作痛,但更沉重的是压在心头的抉择。

提前离开,安全,但或许会错过更深层次理解这个时代、乃至“深渊学园”规则的机会。继续留下,机遇与风险并存,每一步都可能踏入未知的陷阱。

天光微熹时,李婉晴站起身,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收拾行装,我们回大营。”她没有立刻宣布最终决定,但返回大营是进行任何选择的前提。

一行人带着至关重要的【汉室宗庙残碑】,更加谨慎地踏上归途。凭借着信物带来的临时属性提升和加倍的小心,他们避开了几波可能的搜索队,终于在次日午后,有惊无险地回到了蜀军控制下的营地。

苏茜见到他们安全归来,明显松了口气,但看到她身后士卒们凝重的神色和包扎的伤口,心又提了起来。营地的防御明显加强了,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感。

“东吴方面最近活动频繁,斥候回报,周瑜麾下有几支精锐小队在我们周边游弋,似在探查什么。曹军残部也有异动。”苏茜快速汇报着情况,同时目光落在李婉晴身后那被严密包裹的长条物体上,“成功了?”

李婉晴微微点头,低声道:“东西到手了,但麻烦也来了。”她简略说明了山谷遇袭和系统提示的事情。

苏茜闻言,秀眉紧蹙:“提前结束……这确实是个诱惑。但继续留下,我们几乎是在与虎谋皮。”她看了看李婉晴,“你意下如何?”

“我还在想。”李婉晴揉了揉眉心。信物带来的临时力量让她感觉强大,但也让她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在这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的力量何其渺小,除非能站在规则的层面。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来报:“李姑娘,诸葛军师有请。”

李婉晴心中一凛。诸葛亮?在这个关键时刻?她示意苏茜和林楠提高警惕,整理了一下衣袍,便随亲兵前往中军大帐。

帐内,诸葛亮依旧是一袭白衣,羽扇轻摇,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他屏退了左右,只留下李婉晴一人。炭火上煮着茶,氤氲的水汽模糊了他清隽的眉眼。

“婉晴姑娘此行,似乎颇有收获。”诸葛亮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清明。他的目光似有意似无意地扫过李婉晴,仿佛能穿透那层包裹,看到其内的【汉室宗庙残碑】。

李婉晴心中微震,面上却不露声色:“军师明鉴,幸不辱命,找到了一些……或许于大汉复兴有益的古物。”

诸葛亮微微颔首,没有追问那“古物”具体是何,话锋却是一转:“亮近日观星,见客星晦明不定,扰于紫微之侧,似有去留之象。姑娘以为,这‘天下’二字,重几何?‘去’与‘留’,又当如何权衡?”

李婉晴的心脏猛地一跳。客星?去留?这绝非简单的天文探讨!诸葛亮难道感知到了什么?感知到了他们这些“异客”的存在?甚至……感知到了那“提前结束”的选项所带来的规则扰动?

她抬头,迎上诸葛亮那双仿佛能映照人心的眼眸。在这一刻,她意识到这并非仅仅是NPC的固定台词,而是一种基于极高智慧对异常规则的隐约察觉和试探。回答他,不能敷衍,不能欺骗,需要的是本心与智慧的结合。

她沉吟片刻,脑海中掠过穿越以来的种种,赤壁的火光,团队的协作,背叛的刺痛,获取信物时的沉重,以及面临抉择的彷徨。她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

“天下在心,非疆域之广狭,乃道义之承负。去留随心,非利害之算计,乃本心之抉择。但行前事,尽己所能,承当下之责,循内心之义,莫问归期,亦无问西东。”

帐内陷入了一片寂静,只有茶汤沸腾的咕嘟声。诸葛亮凝视着她,目光中闪过欣赏、探究,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仿佛看透时空的怅惘。他沉默了许久,久到李婉晴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最终,他轻轻叹息一声,那叹息悠长得仿佛穿越了千载光阴。他没有再追问“天下”,也没有再探讨“去留”。

“姑娘之心,亮已明了。”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看起来颇为古朴的竹简,递了过来,“此乃亮平日研习兵法的一些心得提要,名曰《兵法二十四篇》之纲要,虽非全璧,或可助姑娘明辨形势,于前路有所裨益。望姑娘……善自珍重。”

李婉晴双手接过竹简,触手的瞬间,一股温润平和的感觉传来,同时个人面板提示:

【获得特殊物品【诸葛亮手书《兵法二十四篇》提要】】

【效果:永久提升谋略相关技能成长速度及上限。】

这份赠礼,价值远超寻常的武器或财物!

“多谢军师厚赠!”李婉晴深深一礼。她知道,这或许是这个世界,这位智慧的化身,给予她这个“异客”最后的、也是最高的认可与祝福。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