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 中国谚语
历史的碎片沉甸甸地压在心头,但李婉晴清楚,沉湎于对过去黑暗的震惊与愤怒无济于事。活下去,并变得更强,才是应对一切危机的基础。距离联考仅剩十二天,组建可靠团队已是刻不容缓。
她不再被动等待或广泛接触,而是启动了【潜意识宫殿】的“推演模块”,将之前观察到的所有潜在人选进行深度建模分析。陈锐的规则解析能力、赵大海的生存经验,是她早已锁定的目标。但一个顶尖团队不能只有大脑和拳头,还需要耳目,需要能在信息层面提供支持和防御的专家。
她回忆起在几次公开信息对抗演练中,一个总是坐在角落、看似沉默寡言,却总能以匪夷所思的方式绕过系统防御、或悄无声息布下信息陷阱的女生——苏茜。她技术精湛,行事低调,几乎不与其他团体接触,背景干净得像一张白纸。这种纯粹的技术专注,在当下复杂的环境中显得难能可贵。
目标明确后,李婉晴采取了更直接的策略。她没有通过官方渠道联系,而是选择在高度加密的学园内部匿名论坛,向这三个特定目标发送了经过【潜意识宫殿】精心设计的、内容各异但都指向同一时间地点的会面邀请。给陈锐的附上了一段关于“规则裂缝能量逸散模型”的残缺公式;给赵大海的是一张标注了几种罕见可食用蕨类生长环境的简图;给苏茜的则是一个看似普通、实则内嵌了多层加密协议的小程序破解挑战。邀请函末尾,只有简洁的时间、坐标,以及一个代表李婉晴的、不显眼的标识。
这是一种试探,也是展示。她在告诉对方:我了解你的价值,并且,我有能力找到你。
会面地点选在学园边缘一处废弃的天文观测台,这里人迹罕至,且有多个便于观察和撤离的通道。李婉晴提前抵达,借助【维度锚】确认了环境安全性,并利用【潜意识宫殿】模拟了数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应对方案。
陈锐是第一个到的,准时得如同精密钟表。他推了推眼镜,看到早已等在那里的李婉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没有多余寒暄,只是点了点头,便安静地站在一旁,目光却已开始扫描周围环境,下意识地分析着建筑结构和可能的能量节点。
紧接着是赵大海,他像一阵风一样从侧面的矮墙翻入,动作轻盈利落,落地无声。他咧嘴冲李婉晴笑了笑,晃了晃手中个人终端上显示的那张简图:“学姐,这地方画得可真准,我差点以为你也在那片雨林里啃过树根。”
最后是苏茜,她几乎是踩着点,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观测台的阴影里。她个子娇小,戴着几乎遮住半张脸的框架眼镜,怀里抱着一个轻薄但一看就经过大量改装的终端。她看向李婉晴,眼神透过镜片带着审视与一丝好奇,轻轻扬了扬手中的终端,上面显示着那个已被破解的小程序界面。
四人齐聚,气氛微妙。彼此之间并无深交,甚至可以说是陌生人,但某种基于能力的相互认可和当前严峻形势的压力,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李婉晴没有浪费时间,开门见山:“诸位应该都猜到了我的目的。联考在即,‘破碎回廊’危机四伏,背后更有学园高层势力博弈,甚至可能存在‘清理’名单。”她提及“清理”时,目光扫过三人,观察他们的反应。
陈锐眼神锐利了几分,若有所思。赵大海收起了笑容,表情变得严肃。苏茜则微微蹙眉,手指在终端上快速敲击了几下,似乎在验证什么。
“我需要的是能相互托付后背的队友,而不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更不是某个势力的附庸。”李婉晴继续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邀请诸位,是因为我相信我们能力互补,并且,至少在安全通过联考这个目标上,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不要求绝对的服从,但需要信息共享、行动协同,以及在关键决策上的信任。”
她展示了部分非核心但足以证明其诚意和情报能力的信息——关于“磐石会”招揽的细节、“黑曜石”威胁的存在,以及她通过林楠教授渠道获知的、关于联考背后可能存在“数据收集”的模糊警告(隐去了“观测者”等最敏感信息)。
陈锐率先开口,声音冷静:“我加入。规则解析需要实践验证,独自行动风险过高。你的情报能力和……之前的任务评价,值得投资。”他的回答充满理性计算,但坦诚。
赵大海拍了拍胸脯:“算我一个!跟着有脑子又有胆子的头儿,总比被那些眼高于顶的家伙当炮灰强。活下去,我擅长这个!”
苏茜沉默了片刻,推了推眼镜,声音细细的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我可以负责信息屏障、通讯加密和电子对抗。但我的系统需要最高级别的访问权限……仅限于战术层面。”她提出了自己的条件,也划定了界限。
李婉晴点头同意。这正是她需要的——各有专长,保有独立性,但在共同目标下形成合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