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所有合作的基础,都是对背叛的精准计算。” —— 经济学悖论
另一门被强制要求的课程是《资源博弈论》。教室的布置与《生存几何学》的固定阶梯式不同,显得奇特而充满暗示性——空旷的大厅,桌椅是轻便可移动的模块化结构,可以随意组合拆分。
讲课的是一位表情严肃、眼神锐利如鹰隼的女性教官。她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声音清晰而冰冷,如同敲击冰块:
“今日模拟场景:你们是一个10人临时小队,在危险环境中意外获得了一份密封的物资包。经系统检测,内含食物和净水,总量恰好足够5人维持基本生存3天。距离相对安全的撤离点,还有5天路程。外界环境极度危险,离开当前临时庇护所搜寻额外物资,死亡率预估超过70%。”
她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看着学员们瞬间绷紧的身体和变幻的神色,继续道:“你们的任务:在10分钟内,讨论出物资分配方案,并进行投票表决。表决规则:方案需获得超过半数同意,即至少6票,方可执行。若表决未通过,或超时未达成一致,系统将启动随机分配程序。”
【校长评语(人性实验场):哇哦!经典的多米诺骨牌游戏!看看第一张牌倒下时会砸死谁?是慷慨激昂的理想主义者?是冷酷务实的利己主义者?还是……伪装起来的掠食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教官说完,便退到角落,如同一个冷漠的观察者,按下了手中的计时器。
瞬间,教室里的气氛变得诡异而紧张。学生们下意识地移动位置,原本松散的人群迅速出现了几个模糊的小团体雏形。彼此间的距离拉大,眼神中充满了警惕、算计和毫不掩饰的审视。
一个看起来年纪最小、戴着眼镜的男生率先开口,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颤,试图展现理性:“我……我认为应该平均分配!我们是一个团队,应该共渡难关!每个人分得0.5天的量,虽然大家都吃不饱,但至少都能活下去,都能有力气继续前进!”他的提议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辉,却脆弱得不堪一击。
话音刚落,一个身材高壮、脸上带着不耐烦神色的女生立刻嗤笑一声,声音粗粝:“平均?凭什么平均?我力气最大,探路、防御、对付可能的危险,主要都靠我!消耗也最大!我应该多分!至少拿够我2天的量!剩下的你们再分!”她的逻辑简单而直接,建立在体力优势之上,带着赤裸裸的强者通吃意味。
另一个看起来较为冷静、穿着黑色运动服的男生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开口道:“平均主义效率低下,强者特权容易引发内讧。我建议按预期贡献度进行分配。但现在贡献度无法精确量化。因此,可以先基础平均分配0.3天的量,确保最低生存线。剩余物资作为浮动奖励,后续根据每个人的实际贡献——比如侦察到的情报、抵御危险的次数、分享的信息等——再进行动态调整分配。”他的方案试图建立规则,显得更为理性,但同样复杂且缺乏即时强制力。
这时,一个一直沉默地靠在墙边、面色阴郁、眼神冰冷的男生突然低声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脊背一凉:“……太麻烦了。除掉最弱的三个,剩下七个人,物资就刚好差不多够分。效率最高,争议最小。”
清除弱者!这话如同冰锥,瞬间刺破了所有虚伪的讨论,露出了底下血腥而残酷的生存本质。整个教室的温度都仿佛骤降了几度。不少人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看似较弱的人,又立刻警惕地看向说话者。
【校长评语(黑暗森林):看!总有人能一眼看透本质!虽然直接了点,但不得不说,这确实是‘高效’解决方案之一!猜猜看,谁会被定义为‘最弱’?是你吗?还是你?】
李婉晴冷眼旁观着这场闹剧般的争论。权谋104让她能清晰地看穿每个人的意图和脆弱点。那个提议平均分配的眼镜男,并非真的无私,而是他自知体力不占优,试图用道德绑架换取生存机会,其【魅力】和【说服力】显然不高。那个高壮女生看似强势,但眼神深处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虚张声势,其【力量】可能突出,但【智力】或【情商】未必够用,且可能并未真正下定决心实施暴力。那个提议动态调整的男生,试图建立秩序,但缺乏足够的【威望】和【统御力】来推行这套复杂规则。而那个提议清除弱者的阴郁男生,他自己看起来也并不强壮,其【敏捷】或【隐匿】属性或许更高,这个提议更像是一种先发制人的自保,试图将威胁导向他人。
争论变得激烈起来,但又充斥着一种无力感。理想主义、强权逻辑、理性计算、黑暗淘汰……几种生存哲学相互碰撞,谁也说服不了谁。有人试图拉拢身边的人,形成投票联盟;有人则用言语暗中威胁;更多的人则沉默不语,眼神闪烁,暗自计算着哪种方案对自己最有利,以及如何避免成为被清除的“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