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员开考
本地士人,童生秀才不用说,踊跃报名,因为宣府时报的大规模宣传,便是山西,陕西,河北的士子,甚至远在山东的士人,多有赶来应考者。【品文移动阅读-m.pinwenba.com】
这年头谋一个饭碗不容易,谋一个官府的大饭碗,就更加难得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官本位的思想,在大明各百姓心头,还是根深蒂固。
以前吏员名声可能不好听,毕竟就算混一辈子,混到了令吏,也还是不入流,在正统的举人,进士面前,那是足足矮了一大截。
但是宣府镇这边情况与众不同,因为这边是以吏入官,便是这边部长级的高官,对外宣称还是吏员,宣镇的大学毕业生,一样是从吏员做起,这下子大家伙就心理平衡了。
而且大明外地,到令吏后,基本上就没有升迁的机会,然放在宣府镇……
很多专门研究这边的人惊喜的发现,这里的吏员升迁是没有顶点的,若说往日的令吏只相当于这边的科级,然后止步不动,这里却可以继续往上升。
科员、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副厅级、正厅级、副部级、正部级步步爬上去,一条明确的升级路线展现眼前,甚至有可能爬到部级的高位。
在很多人看来,该处的部级,与大明的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又有什么不同?
目前这里还不讲学历与资历,又没有兵灾贼灾,属于大明最稳定的官府吏员,就更加难得了,所以随着消息的越传越开,越多的人赶来赶考,闰十一月时,已经足足有数千各地士子汇集宣府镇。
如此多的士子赶考,令大明各处震动,有人惊呼人才都被永宁侯收罗去了。
又有人酸溜溜的称此为吏政也,不入流的小道之地,但不管怎么说,士子们踊跃报名赶考,却是事实。
对前来赶考的士子,幕府上下非常重视,民政部专门拔款,包下了镇城内外多家客栈,还有安排很多酒楼饭馆,为赶考士子们提供免费吃住,每日三餐一荤两素,落考者还会发给路费。
这待遇真是不用说,永宁侯爷对士子太尊重了,让许多考生心头暖烘烘的。
经过打听,还有看报纸知道,都护府》、《夏侯阳》、《周髀》等著,明书科试《说文》、《字林》等字书,进士科嘛……”
他摇摇头:“永宁侯处事往往别出心裁,此次吏员考试,怕不会有八股内容,苦读明经、进士二科者,怕是……”
他这话一出,堂内哀嚎一片:“完了完了,大明律学生早已忘光了。”
“不得了,余得赶紧回去,将《九章算术》拿出来翻翻……”
“不是吧兄台,九章算术多为基本算法,这个你也能忘了?”
刘冬阳握下拳头,若吏员考以算术为主,自己何惧之用?
黄博文呼吸也变为粗重,他虽然读了很多年书,连秀才也没考中,但论起算术,他还是不怕的,只是律法……
赵中举眉头皱起,坐立不安的极为难受,不行,等会回去,就翻翻那些算术书,只是,此次来自己只带经文,一本算术书也未携带,这可如何是好?
那士子道:“各位兄台也观报纸了,此次吏员考核,许可考生携带算盘,算筹。理所当然的,此次吏考算术占了很大比重,可能有些题目还很难……”
说得很多人更是打定主意,回去就翻算术书,律法书。
李坦然微笑坐着,曾为令吏,协助上官统计一县钱粮,区区算题,区区律令,想必自己多可以从容应下。
那大同士子更又投下一个重磅炸弹:“听闻此次永宁侯爷有亲自出题数道,特别言能解下他精心设计的一道算术题,便为数学界开宗立派的大宗师!立时享受研究员待遇,便是见了永宁侯爷,也只揖不跪!”
这瞬间堂内都轰动了,是什么题,解出后可被尊为大宗师?
他们议论纷纷,搜肠刮肚,寻思在哪本算术书出题,解了后可享受大宗师地位身份?
同时很多人沮丧,他们中有人一辈子在研究八股文,四书五经,视算术,律令为小道,说起破题、承题、起讲、入题等头头是道,但算学这些……
那大同士子看这些沮丧的人,也安慰道:“各位仁兄也不必过于忧急,余观宣府镇,还是有国文课的。比起余等苦习四书五经,课程还是低浅,他们毕业考也有……策论,更不限格式,无我八股文行文如此严谨……”
“诸位答惯了八股文,答那种不讲形式、可以自由发挥的策论,或许反而简单……”
他的话引起一片附合:“是啊是啊,八股文多难,先要破题,破题及格了,才要承题。承题及格了,再作起讲,最后起讲合格了,乃作全篇,由简而繁,阐发微言大义,这容易吗?”
“不错,策论乃是下笔有万字,离题有千里,太不注重格式了,吾等从严谨中来,解此松散策论,那是小菜一碟。”
很多人七嘴八舌的说道,不过说实在,八股文内容,格式都限制太严,在场人等考试时,也只会按照题目字义敷衍成文。
各人创意,想象力早被扼杀殆尽,也习惯了八股文空洞僵化内容样式,突然改为策论,自己有没有能力解题,也是心中打鼓。
当然这个时候,必须为自己加油打气。
同时有人有疑问,考吏员罢了,会考策论吗?这只是招吏员,并是考进士。大明各处,吏员不是世代传家,便只需能写会算,家业清白便可入募。
往日吏员升迁困难,一辈子只是不入流,他们还不愿意考,宣府镇这边考吏员,会搞得象考进士一样?
听各人疑问,那大同士子沉吟道:“依大明各处,还有宣府镇情况来看,吏员的基本要求是能写会算,依学生猜测,介时可能会有些明经科内容,帖文默写,考究笔迹。会否又有进士科的经义策论?这个学生就不敢肯定了……”
宣府镇这边,处事每每出人意表,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国文课都有策论内容,还有帖文内容,相当明经科与进士科的集合。
而大明这边,明经科又算小道,录取分数低,招生规模大,生源质量差,有若后世的函授,有志气的读书人,都以进士为终身目标,而不愿意走捷径考明经科。
但宣府镇这边,总觉……怪……混合……而且他们的明经内容,又非一定是考试儒家经典,经问大义十条,真是搞不懂。
他最后道:“诸位回去后,还是翻翻历朝策论文章,保险一点,说不定便中了。”
……
不表赵中举等人回去后迫不及待,各显身手,去借来,买来律算诸方面书籍,便是多有精明商人上门推销各类算术书,律法书者,还有算盘也卖得很好。
赵中举更是悬梁刺股,仔细研究起往日被自己不屑一顾的算术等书来。
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二十二日,饱受瞩目的宣府镇吏员考核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