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中医娇妻飒爆了,七零大佬追着宠 第二百一十章 签合同,进厂指导

制衣厂的工作步入正轨,在全厂加班加点几天时间后,第一批成品衣服被生产出来。

刘绍平第一时间就拿着合同找到了苏云溪和王芳。

看了一下合同没问题后,双方都签了字,刘绍平也带着王芳去了工厂参观。

说是让王芳去制衣厂参观,其实刘绍平心里打着另一层算盘。

这可是制衣厂孤注一掷的希望,衣服做出来到底符不符合设计初衷,还有哪里需要改进,必须让王芳这个设计的人亲自看看。

苏云溪没跟着来,王芳心里多少有点发怵。

制衣厂坐落在城郊,是一栋老旧的红砖厂房,外面看着不起眼,里面却别有洞天。

一进大门,就能听到车间里传来的缝纫机声,此起彼伏,热闹得很,完全没有之前刘绍平说的冷清模样。

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靠墙的地方堆着几摞整齐的布料,有纯棉的、的确良的,还有少量的灯芯绒,都是当下最受欢迎的面料。

刘绍平一边领着王芳往里走,一边介绍。

“小王同志,你可别小看咱们这厂子,以前也是风光过的,早几年,市里的机关、大厂的工装,十件有八件是咱们厂做的,手艺那是经得起考验的!后来就是款式跟不上,才慢慢没落了。”

他指着墙上挂着的锦旗,“你看,这都是以前部队、工厂送的,夸咱们做工精细、质量过硬。”

走进生产车间,一股混合着布料味和机油味的气息扑面而来。

车间很大,几十台缝纫机整齐地排列着,工人们都穿着蓝色的工装,低着头忙碌着,手指在布料上灵活地翻飞。

车间里分为好几个区域,有裁剪区和熨烫区,衣服生产完成后,会有熨烫区的的师傅则拿着熨斗把做好的衣服熨平整。

因为这批货关乎供销社和制衣厂的生计,因此每个工人都格外认真。

“这几天全厂都在加班加点,就为了赶这第一批货。”

刘绍平笑着说,“你设计的八个款式,每款都做了几百件,颜色也挑了当下最流行的,有藏青、米白、浅粉,还有你和小苏特意要求的碎花款,都在那边呢。”

顺着刘绍平指的方向,王芳看到墙角的架子上,整齐地挂着一排排做好的衣服,正是她和苏云溪一起设计的那八个款式。

有单肩连衣裙、衬衫裙、带暗纹的半身裙,还有几款别致的上衣,颜色鲜亮,版型挺括。

车间里的工人们看到刘绍平领着一个年轻姑娘进来,都停下手里的活,好奇地看过来。

周科长、秦主任还有之前开会的几个组长也围了过来。

他们早就从刘绍平那里听说了,这些拯救厂子的新颖款式,全是眼前这个看着文静秀气的小姑娘设计的,心里都由衷地敬佩。

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自己,王芳心里顿时压力山大。

但她很快稳住心神,她父母都是老家纺织厂的工人。

她从小在厂区长大,耳濡目染,早就对做衣服的流程熟得不能再熟,小时候还经常跟着她妈去厂里帮忙,剪线头、钉扣子、熨衣服,样样都做过。

而且她的家乡本就是生产布料的主要产地,对布料的材质、特性也了解得很,这些专业知识,可不是凭空来的。

她走到架子前,拿起一件单肩连衣裙仔细看了起来。

先是摸了摸面料,手感柔软,是上好的纯棉布,然后翻看了领口和袖口的滚边,又看了看裙摆的花边,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刘主任,周科长,你们看这里。”

王芳指着连衣裙的滚边,“这个滚边用的布料有点厚,而且宽度太窄了,显得有点局促,不够舒展。按照设计图,滚边应该用稍薄一点的同色系布料,宽度再放宽半厘米,这样不仅穿着舒服,视觉上也更大气。”

她又拿起一件带花边的衬衫,指着袖口的花边说:“还有这个花边,缝制的时候针脚太密了,把花边都扯得有点变形,失去了原本的蓬松感。应该用疏一点的针脚,顺着花边的纹理缝,这样才能保留花边的立体感,看着也更精致。”

接着,她又提到了跳线的问题。

“还有几款衣服的接缝处,有点跳线的情况,虽然不明显,但影响美观和耐用度。缝制的时候,针脚的松紧度要调均匀,遇到边角转弯的地方,速度放慢一点,这样就能避免跳线了。”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嘴里说出的都是行话,专业得很。

周科长和张主任听得连连点头,时不时还和旁边的工人师傅交流几句,眼里的敬佩更浓了。

“说得太对了!小王同志真是内行!”

刘绍平拍了下手,“老秦,赶紧让人按照小王同志说的,现场改几件试试!”

秦主任立马应道:“好嘞!”

转头喊来几个技术最好的工人,把王芳指出的问题一一交代下去。

工人们很快就忙活起来,换布料、调缝纫机、重新缝制。

没过多久,几件修改好的衣服就做出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