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基因暗码:血色螺旋 第754章 回响与逆流

从福州返回的旅程,笼罩在一种难以名状的沉重之中。车厢内不再是来时的紧张与猜测,而是被亲眼所见的、罪恶具体形态后的静默所取代。危暐那破碎的身影、空洞的眼神、以及最后那无声的泪水,像一根根冰冷的针,刺入每个人的思绪。

马强坐在角落,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画板上新作的炭笔草图——那从破碎镜面裂缝中生长的幼苗。与之前“根”系列的隐喻不同,这幅草图更直接地指向了探访带来的冲击:毁灭与新生、罪罚与救赎,在破碎的边界上交织。

(一) 内部风暴:理念的碰撞

回到总部,一场不可避免的内部讨论在核心层展开。气氛比预想的更为激烈。

林奉超率先发言,语气带着压抑不住的后怕与质疑:“我理解此行是为了洞察根源,但风险是否评估充分?危暐的精神状态极不稳定,一旦在现场出现极端行为,或者后续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团队私下接触关键罪犯’大做文章,我们如何应对?我们维护的是秩序和法治,任何可能授人以柄的行为,都必须慎之又慎!”

付书云补充道,她的担忧更侧重于公众心理:“将危暐如今凄惨的现状暴露给团队,尤其是让鲍玉佳再次直面,是否过于残酷?我们是否需要这种‘以儆效尤’式的刺激?公众若知悉,会引发同情还是更深的撕裂?情感的冲击若处理不当,会模糊我们聚焦于制度和思想斗争的焦点。”

他们的担忧不无道理,代表了体系内固有的谨慎与风险控制思维。

但这一次,曹荣荣的态度异常坚决。她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陶成文和魏超身上:“谨慎是必要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惧怕风险就回避本质。亲眼看到罪恶的终点,看到特权是如何最终反噬其拥有者,这比任何档案资料、任何理论说教都更有力量!这不是残酷,这是清醒!鲍玉佳的感受值得我们关切,但她站出来的勇气,本身就源于对真相的直面。如果我们自己都开始包裹伤疤,如何能真正清除毒素?”

鲍玉佳深吸一口气,接过了话头,她的声音还有些微沙哑,但眼神却异常清澈:“林律师,付姐,谢谢你们的关心。再次面对他,确实很痛苦。但正是这种痛苦,让我更清楚地知道我们为什么而战。我们不是在报复一个具体的危暐,我们是在对抗制造‘危暐’的土壤。看到他现在的样子,我更加确信,任何试图凌驾于规则之上的权力,最终指向的都不是辉煌,而是毁灭。这种毁灭,需要被看见,需要成为我们记忆的一部分。”

张帅帅从技术角度支持:“监测数据全程稳定,未发现异常信息交互。危暐的情绪崩溃是内生性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价值的行为样本,印证了其内在逻辑的彻底破产。我们的‘记忆锚点’,也需要收录这种罪与罚的完整链条,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

孙鹏飞和程俊杰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们认为,这种直面对于“新芽”计划的教育工作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让年轻人看到“捷径”尽头可能是悬崖,比单纯告诫他们“不要走捷径”更有说服力。

陶成文静静地听着双方的争论,最终,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定鼎的力量:“此行确有风险,但收获大于风险。我们看到了敌人不仅仅是外部的篡改者和渗透者,更是内化于部分人心中的特权思维和虚无主义。危暐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过去工作中可能忽略的、人性深处的幽暗角落。恐惧和回避不能解决问题,唯有理解它、剖析它,才能最终战胜它。后续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但直面真实的勇气,不能丢。”

魏超点头:“‘深渊回忆’背后的客户,以及思想变异的传播者,他们利用的正是人们对权力、对‘捷径’的幻想。打破这种幻想,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展示其虚幻背后的真实代价。这次探访,为我们提供了最鲜活的弹药。”

内部的风暴暂时平息,但理念的碰撞留下的涟漪,将在后续工作中持续显现。

(二) 技术追踪:“幽灵客户”的浮现

就在团队进行内部讨论的同时,沈舟和张帅帅负责的“清源”行动取得了关键突破。

通过对那个与“深渊回忆”关联的、位于中立港城的空壳研究机构的持续渗透和数据分析,他们成功捕获了一次关键的加密通讯片段。虽然无法完全破译内容,但通过流量分析、跳板路径还原以及与之前“蜜罐”触发时间的交叉比对,他们锁定了一个高度可疑的信号源——其物理位置,竟然指向国内一座以科技创新和学术自由着称的知名高校,“东海大学”。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信号并非来自某个阴暗的地下室或匿名网络节点,而是与东海大学内部一个颇具声望的“未来治理研究中心”产生了关联。该中心的负责人,是年仅四十岁就在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崭露头角的教授,李明远。

李明远以其对“高效治理模型”、“技术赋能精英决策”的前沿研究而闻名,在年轻学子和高科技圈层中拥有大量拥趸。他的公开言论往往包裹着严谨的学术外衣,强调数据、逻辑和“长远大局观”,偶尔会流露出对现有民主决策流程“低效臃肿”的隐晦批评。

“难道……‘幽灵客户’是他?”张帅帅盯着屏幕上李明远的公开照片,那是一个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目光锐利的学者形象,“这比找到一个纯粹的暗网罪犯要棘手得多。”

沈舟面色凝重:“如果是他,那就能解释为什么‘深渊回忆’会去篡改与‘园丁’理论起源相关的学术记录。他们不是在为‘织网者’招魂,而是在为一种新的、经过学术包装的精英专制主义寻找‘历史依据’和‘理论正统性’。李明远,很可能就是那种‘园丁’思想变体在学术界的旗手之一!”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敌人不再仅仅是潜伏的残党或地下的篡改组织,而是登堂入室,披着学术外衣,利用其影响力,在思想的高地系统性地播种经过美化的“毒种”。李明远的“未来治理研究中心”,很可能就是网络上学阀俱乐部和科技论坛的思想策源地之一。

(三) “新芽”遇阻:象牙塔内的暗流

几乎是与此同时,“新芽”计划在东海大学的试点活动遇到了强大的阻力。

孙鹏飞和程俊杰受邀参加该校一场关于“技术时代治理范式”的辩论沙龙,李明远教授是主要点评嘉宾之一。沙龙上,几位明显受到李明远思想影响的学生,引用了大量经过精心筛选甚至可能被篡改过的历史案例和数据,极力推崇一种由技术精英主导的、“去情绪化”的“科学决策模型”,并隐晦地将普通民众的参与视为“非理性干扰”和“效率损耗”。

当孙鹏飞试图引入银行大厅事件,阐述规则公平和权力监督的重要性时,竟被一名学生打断:“学长,您提到的个案有其历史语境。但我们讨论的是面向未来的、系统性的优化方案。不能总让历史的悲剧束缚我们前进的手脚。在某些特定阶段,集中资源、由掌握信息和算法的精英进行快速决断,可能才是应对复杂挑战的更优解。”

程俊杰立刻反驳,强调任何脱离公平正义和权力制衡的“效率”都是危险的空中楼阁,并指出历史上诸多悲剧恰恰源于“精英”不受制约的权力。现场气氛顿时变得紧张。李明远教授则扮演了温和的调停者角色,他肯定了双方关注点的价值,但话锋一转,强调“我们需要超越简单的善恶叙事,进入更复杂的成本效益和长期演化分析”,无形中消解了程俊杰试图强调的道德底线和历史教训。

沙龙结束后,孙鹏飞和程俊杰感到一阵寒意。他们面对的,不是胡搅蛮缠,而是一套逻辑自洽、极具迷惑性的理论体系,而且这套体系在高校这样的知识殿堂里,正吸引着大量优秀的年轻大脑。

“我们必须调整策略,”孙鹏飞在汇报时沉重地说,“在这种高水平的思想交锋中,仅仅讲述个案和强调道德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在学理上、在数据上、在逻辑推演上,同样具备说服力。我们需要能拆解他们理论工具的人。”

(四) 应对升级:多维狙击

面对来自学术界和思想界的直接挑战,团队迅速调整部署。

学术对垒(曹荣荣、鲍玉佳主导): 立即组织力量,包括合作的社科领域学者、数据分析师,对李明远及其“未来治理研究中心”的公开研究成果、演讲内容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批判性分析。重点揭露其理论中选择性使用数据、模糊历史语境、以及潜在的反民主倾向。准备以扎实的学术论文、深度评论文章等形式,在公开平台进行论战,争夺话语权。

技术破壁(张帅帅、沈舟主导): 加大对“未来治理研究中心”网络活动的合法监测力度,寻找其与“深渊回忆”组织确切联系的证据。同时,尝试渗透其核心圈子,了解其思想传播的具体网络和下一步行动计划。

教育深化(孙鹏飞、程俊杰、梁露推动): 紧急升级“新芽”计划的课程和活动方案。针对高校学生,设计更复杂的思辨场景和案例分析,引入逻辑谬误识别、信息溯源验证、意识形态分析工具等实用技能。邀请具有说服力的不同立场学者进行公开辩论,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而非被动接受任何一种观点。梁露则着手策划一系列深度报道,揭示思想变异背后的运作机制和潜在危害。

战略协调(陶成文、魏超统筹): 确保各条线行动协同,并评估可能引发的舆论和法律风险。同时,魏超加强了对国际学界动向的关注,发现类似李明远这样的“技术精英治理”论调,在其他国家也有抬头之势,这很可能是一场国际性的思想逆流。

(五) 暗处的窥视与马强的预兆

就在团队全力应对李明远带来的挑战时,一种被窥视的感觉悄然浮现。

沈舟的监测系统捕捉到数次针对团队核心成员公开通讯账号的、极其隐蔽的扫描行为,手法专业,似乎意在评估他们的状态和反应。张帅帅的个人设备也遭遇了一次近乎完美的钓鱼攻击尝试,被他及时拦截。

“他们注意到我们了,”沈舟在内部通讯中警告,“‘幽灵客户’或许已经察觉到了我们的追踪。”

与此同时,马强完成了一幅新的油画。画面上,那棵从破碎镜面中生长的幼苗,被几道来自不同方向的、冰冷的灰色“视线”所笼罩。虽然阳光依旧试图穿透,但那些“视线”如同无形的压力,扭曲了幼苗周围的光线,使得刚刚舒展的嫩叶边缘,微微卷曲起来。他没有解释这幅画,但团队核心成员看到时,都感受到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

陶成文站在总部的指挥中心大屏前,屏幕上显示着东海大学的地图、“未来治理研究中心”的标志、李明远的资料、以及网络思想变异节点的动态图谱。

“回响已经产生,”他沉声说道,目光锐利,“而我们面临的逆流,比预想的更狡猾、更强大。他们不再挥舞刀剑,而是捧着经卷;不再制造混乱,而是试图定义秩序。这场战争,已经深入到理念的核心地带。”

他停顿了一下,环视身边这些疲惫但眼神坚定的同伴。

“但我们别无选择,必须迎战。为了老赵,为了无数可能被这种‘优化’逻辑牺牲的普通人,也为了……不让更多的灵魂,走向危暐那样的破碎之地。第七百五十四章,将是我们从防御转向进攻的转折点,目标——清除象牙塔内的暗根!”

窗外,夜色渐深,城市的灯火如同繁星。在这片光明的背后,思想领域的无声厮杀,才刚刚进入最激烈的阶段。回响与逆流碰撞,激荡出的,将是未来走向的决定性浪涛。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