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基因暗码:血色螺旋 第752章 锚点与暗流

“记忆锚点”计划的启动发布会,选在了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公共图书馆。巨大的穹顶下,铅字印刷时代的书香与数字时代的蓝光屏幕交织,象征着记忆从实体到数字的传承与跨越。梁露站在台上,身后是巨大的投影,展示着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公共记忆库”首个节点——关于“银行大厅事件”的完整、可验证证据链。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梁露的声音清晰而坚定,透过麦克风回荡在寂静的会场,“它是我们脚下的土地,是承载现在、通向未来的基石。今天,我们不仅要守护这片土地,更要让它变得透明、坚固,让任何试图挖掘暗根的手,都无所遁形。”

台下,陶成文和魏超坐在角落,目光扫过全场。他们关注的不是台上的光芒,而是台下阴影中可能存在的窥探者。发布会通过网络向全球直播,这既是宣言,也是诱饵。他们想知道,那些隐藏在“深渊回忆”背后的客户,会对这个直接挑战他们篡改行为的计划,作何反应。

**(一) 技术利刃与第一次交锋**

张帅帅和沈舟坐镇在“社会韧性联盟”的网络作战中心。大屏幕上,代表“记忆锚点”数据库访问量的曲线平稳上升,但旁边一个不起眼的副屏幕上,无数条红色的攻击警示正在疯狂闪烁。

“来了。”沈舟低语,手指在虚拟键盘上疾走,如同演奏一首无声的序曲。攻击源遍布全球,是经过伪装的僵尸网络,试图用海量无效查询淹没服务器,制造混乱,甚至寻找系统漏洞。

“清源行动,第一阶段启动。”张帅帅下令,声音冷静。他部署的AI防御矩阵瞬间激活,不仅精准识别并屏蔽了攻击流量,更如同一条逆流而上的猎犬,沿着攻击路径反向追踪,试图锁定几个关键的指挥节点。

与此同时,沈舟团队布下的“蜜罐”——几个伪装成未被“记忆锚点”收录的、关于“园丁”早期理论起源的虚假学术档案——被触动了。一个匿名的访问者,使用了与“深渊回忆”组织类似的加密跳板,试图下载并尝试篡改这些文件。

“鱼咬钩了,”沈舟盯着数据流,“追踪信号……指向一个位于中立港城的空壳研究机构。”线索虽然微弱,但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接近那个对韩老历史感兴趣的“神秘客户”。

**(二) 课堂下的暗礁**

就在“记忆锚点”计划高歌猛进之时,“新芽”计划的试点课堂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挑战。

孙鹏飞和程俊杰主导的一场高中生辩论赛,主题是“效率与公平何者更应优先于社会治理”。他们原本期望引导孩子们思考平衡的重要性,却发现正方“效率优先”的队伍,引经据典,论点犀利,其核心论调竟与网络上流传的那种美化后的“园丁”思想变体如出一辙。

“我们不能只看到规则带来的‘束缚’,更要看到高效规则带来的巨大发展红利,”一个戴着眼镜、神情自信的男生侃侃而谈,“在特定历史阶段,由具备远见的精英主导进行集中规划和资源调配,是打破僵局、实现跨越的必要手段。历史上的某些‘争议性’人物,其初衷或许正是基于这种现实考量。”

程俊杰听得后背发凉。这些话语被精心包装,剥离了血腥与压迫,只剩下冷冰冰的“效率”和“长远”,对缺乏历史纵深感的年轻人极具迷惑性。孙鹏飞立即介入,引导反方从“效率的代价是谁在承受?”“精英的权力由谁来监督?”等角度进行反驳,现场顿时陷入激烈的思想碰撞。

课后,曹荣荣和鲍玉佳听取了孙鹏飞的汇报。

“他们不是在硬性灌输,而是在提供一种‘更聪明’、‘更现实’的世界观,”鲍玉佳面色凝重,“他们在与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思想土壤,用经过改良的‘毒种’。”

曹荣荣点头:“‘新芽’计划必须加速,并且要更具针对性。我们需要更多的‘孙鹏飞’和‘程俊杰’,深入到年轻人中间,不是去说教,而是去点燃他们内在的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之火。”

**(三) 裂痕与压力**

内部的压力也悄然浮现。林奉超和付书云代表的法律与公关团队,对“记忆锚点”计划完全公开部分敏感证据(如银行大厅监控录像的未剪辑版本)提出了法律风险和舆论担忧。

“我们必须考虑受害者家属的感受,以及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进行二次传播的风险,”林奉超在内部协调会上强调,“完全的阳光,有时也会灼伤善良。”

“但阴影正是依靠那些被隐藏的部分才能滋生,”梁露据理力争,“真相的残酷本身,就是最有力的疫苗。如果我们自己都开始犹豫,如何对抗那些系统性的篡改?”

陶成文听着双方的争论,最终拍板:“公开的原则不变,但方式可以更讲究。对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进行技术处理,但关乎事件定性、行为定责的核心事实,必须毫无保留地锚定。我们要相信公众在完整信息下的判断力。”

另一方面,魏超协调的国际监测力量传来消息。对马里亚纳海沟“清道夫”残骸的例行探测,发现了一些异常的能量读数,断断续续,难以捕捉。有参与合作的国外科学家提议派遣更先进的深潜器进行近距离勘察,被魏超暂时压了下来。

“时机未到,”他对陶成文说,“我们不确定那下面到底还藏着什么,也不能确定所有合作者都心怀坦荡。‘深根’项目,必须如它的名字一样,隐秘而耐心。”

**(四) 马强的色彩与危暐的沉默**

马强的画室里,“根”的系列仍在继续。但新的一幅画,色调却陡然变得阴郁。画布上方,是健康生长的幼苗和温暖的阳光。但在土壤深处,那些原本纤细的扭曲根须,不再是试图缠绕,而是变成了尖锐的、如同数据流般的暗蓝色针刺,正从四面八方悄然刺向主根。画面的压迫感极强,仿佛在预示着一场地下深处的无声战争。

艺术治疗师将这幅画解读为马强潜意识里对当前“记忆战场”凶险程度的直观映射。那些暗蓝色的针刺,像极了沈舟屏幕上流动的恶意代码。

而始终处于风暴眼另一个中心的危暐(Vcd),则在狱中保持着近乎绝对的沉默。对于外界围绕银行大厅事件记忆的争夺,对于“园丁”思想变体的流传,他没有任何表态。这种沉默本身,也成为一种复杂的信息,让试图解读他、以及与他过去关联势力动向的人,感到不安。

**(五) 新的线索与集结号**

张帅帅和沈舟的逆向追踪取得了突破。他们成功定位了其中一个指挥节点,并关联到一个表面上从事加密货币交易的匿名账户。顺藤摸瓜,他们发现这个账户与数个月前一次针对东欧某小国历史档案馆的网络入侵未遂事件有关。

“手法很相似,都是针对非核心的、但具有潜在修正价值的历史记录,”沈舟分析,“这个‘神秘客户’的兴趣,似乎并不局限于‘园丁’,他的目标更广泛,像是在系统地……测试历史记忆的韧性?”

与此同时,曹荣荣和鲍玉佳整合了“新芽”计划课堂上的反馈和网络思想动态,绘制出了一张“思想变异节点”的初步图谱,发现其传播与几个特定的线上学术俱乐部和科技论坛高度重合。

“需要有人潜入进去,”鲍玉佳指着图谱上的几个关键节点,“不是作为批判者,而是作为‘求索者’,才能摸清他们的运作模式和核心吸引力。”

陶成文综合了各条线的进展与挑战,在核心团队会议上做了总结:

“对手已经出招,从数字记忆到年轻思想,全面渗透。我们的‘锚点’立住了,但风暴也随之而来。‘清源’需要更深入,‘新芽’需要更坚韧,‘深根’需要更警惕。”

他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技术攻坚的张帅帅沈舟,思想前沿的曹荣荣鲍玉佳,深入一线的孙鹏飞程俊杰,坚守叙事的梁露,统筹内外的林奉超付书云,镇守后方的魏超。

“这不再只是一场技术防御战,更是一场争夺历史解释权和未来定义权的认知战争。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战争前沿的士兵,也是守护未来的……园丁。”

第七百五十二章,在“记忆锚点”计划高调启动的背景下展开,直面了技术攻击、思想渗透、内部争议与更深层威胁浮现的多重挑战。团队在初战告捷的同时,也更清晰地看到了暗流的汹涌与战争的复杂性。故事的舞台从具体的危机应对,扩展至更广阔、更深刻的历史与思想战场,为后续更深层次的博弈与更激烈的冲突埋下了伏笔。守护真实的旅程,进入了风急浪高的新航段。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