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明辽国公 第739章 特勤组跟踪,韩月露馅

辽东地面,寒风卷着雪沫子,打在辽国公府邸的朱漆大门上,“呜呜”作响。

府内正堂,常孤雏披着件玄色貂裘,手里捏着一封刚拆封的书信,信纸边角被风刮得微微发颤。

这信是蓝玉从高丽军中寄来的,字里行间满是沙场汉子的糙劲,说清了在高丽海面擒获白莲教一众妖人,其中有个女子韩月,身份蹊跷,虽有江南官员保释,总觉不对劲。

常孤雏将信纸往案上一放,嘴角勾起抹冷笑。

他是开国功臣之后,镇守辽东这些年,眼里揉不得沙子,蓝玉这信,算是说到了他心坎里。

“来人,”他扬声道,门外立刻走进两个精悍汉子,一身短打,眼神锐利,正是府里特勤组的人。

这组人是他亲手调教的,专管刺探监视,手脚麻利得很。

“蓝将军从高丽捎信来,”常孤雏指了指案上的信,“那被擒的女子韩月,如今被江南官员保到了苏州府。你们即刻动身,去江南,给我盯紧了她。”

为首的汉子躬身道:“主公有何吩咐?”

“不用你们动手,”常孤雏摆摆手,声音沉了沉,“就远远盯着,看她与哪些人往来,江南那些官员又如何摆布她。有任何异动,立刻传回辽东。记住,别露了行迹,让人家察觉了,反倒坏了事儿。”

“属下明白。”两个汉子齐声应道。

常孤雏又瞥了眼那封信,蓝玉虽没明说,但字里的疑虑他瞧得真切。

江南官场与东宫走得近,这韩月能让他们如此费心,绝不止是个寻常女子。这里头的弯弯绕,总得查个明白。

“去吧,”他挥挥手,“路上当心,辽东到江南路途远,别耽搁了。”

两个汉子不再多言,转身快步离去,不多时,府门“吱呀”开了条缝,两道黑影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漫天风雪里。

常孤雏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白茫茫的天地,眉头微蹙。

辽东的雪下得紧,江南怕是正暖,可那看似温暖的地方,藏着的钩子,未必比辽东的寒风软。

这韩月,还有江南那些人,倒要看看他们能翻出什么浪来。

且说韩月被转到苏州府衙的“优待”牢房没几日,便借着江南官员安排的由头,说是查无实据,放了出来。

她没急着往应天去,反倒在苏州城里寻了处僻静客栈住下,平日里深居简出,只偶尔让客栈伙计买些丝线布料,倒像个安分度日的寻常女子。

可她哪里知道,辽东来的那两个特勤组汉子,早已悄没声息地到了苏州。

这两人一个姓张,一个姓李,都是常年在关外走惯了的,最会藏踪蹑迹。

他们到苏州的头一日,便靠着蓝玉先前信里提的韩月形貌,在府衙附近蹲守,没半日就见着了被“释放”的她。

“就是那女子,”张汉子压低帽檐,对身边的李汉子道,“瞧着倒是文静,不像是白莲教里的人。”

李汉子撇撇嘴:“越这样才越要盯紧。主公交代了,别管她装什么模样,只看她跟谁往来。”

当下两人便分开了,一个在客栈对街的茶摊落脚,点一壶粗茶,从早坐到晚,眼睛却没离过客栈门口;另一个则寻了客栈后巷的杂院,租了间破屋,专看后院动静。

韩月住进来第三日,曾让伙计去城南一家布庄取过货。

张汉子远远跟着那伙计,见他进了布庄,出来时手里多了个包袱,径直回了客栈。

张汉子没敢靠近,只在布庄斜对面的杂货铺里磨蹭,听掌柜的和客人闲聊,说这家布庄是苏州城里数一数二的,常给官宦人家供货。

到了夜里,李汉子蹲在后巷,见客栈二楼韩月住的那间房还亮着灯,窗纸上映出她坐着的影子,时不时动一动,像是在做针线活。

直到三更天,灯才灭了。

这几日,韩月没见任何生人,每日除了买些东西,便是在房里待着。

张、李二人却不敢懈怠,白日里换着班监视,夜里便一人守前,一人守后,连吃饭都轮着来,生怕错过了什么动静。

他们心里清楚,这女子能让江南官员费尽心机保出来,又让辽国公特意派他们来盯,绝不是个简单角色。

眼下她不动,未必是真安分,说不定是在等什么时机,或是在暗中联络什么人。

苏州城里的桃花开得正盛,街面上人来人往,一派太平景象。

可这太平底下,那两道紧盯韩月行踪的目光,却像藏在暗处的鹰隼,半点也不敢放松。

过了半月,苏州城里的桃花落了大半,韩月终于有了动静。

这日天刚蒙蒙亮,她换了身素色布裙,头上包着青布帕子,跟着个提着包袱的老嬷嬷,悄没声息地出了客栈,上了一辆不起眼的青布马车。

张、李二人早有防备,见马车动了,忙雇了辆载货的板车,远远跟在后头。

一路出了苏州城,往西北方向去,看那路径,正是奔应天府的道儿。

两人心里嘀咕:这女子果然要去应天,只是不知要寻何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