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带着随身空间重生70年代 第343章 镇上榨油厂的寒冬

两天后的清晨,冷风卷着碎碎的枯叶,在三乡镇的街巷里打着旋儿。三乡镇河西区东头的国营榨油厂,烟囱里只飘出一缕细细的青烟,像是没睡醒似的,蔫头耷脑地融进铅灰色的天空里。办公室在厂房西侧的老砖楼里,墙皮已经斑驳,露出里面暗红色的砖块,门口挂着的“三乡镇国营榨油厂办公室”木牌,漆皮掉了大半,边角还卷着翘。

推开门,一股混杂着机油味、旧报纸油墨味和凉茶苦味的气息扑面而来。糊在窗户上的旧报纸已经发黄发脆,好些地方裂了口子,冷风就从这些缝隙里钻进来,带着外头的寒气,在屋里织出一张凉丝丝的网。几缕惨淡的天光透过没被报纸完全遮住的窗缝漏进来,斜斜地落在厂长黄铁柱那张刷着红漆的红松木办公桌上。

桌子是上一任厂长传下来的,桌面被磨得发亮,边缘处的红漆掉得厉害,露出里面浅黄色的木头纹路。桌上摆着一个掉了瓷的搪瓷缸,缸身印着“劳动最光荣”的红字,如今也褪得发淡,里面的茶水早就凉透了,表面浮着一层浅浅的茶渍。搪瓷缸旁边,摊着一张皱巴巴的白色报表,纸边都被揉得卷了起来,“本周榨油量”那栏里,一个“3”字孤零零地趴着,后面跟着个小小的“车”字,那数字像是长了刺,扎得人眼睛生疼。

黄铁柱坐在桌子后面的木椅上,椅子腿有些不稳,稍微一动就发出“吱呀”的响声。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干部服外套,领口和袖口都磨出了毛边,这会儿正低着头,眉头拧成一个疙瘩,盯着那张报表出神。指节因为用力攥着桌沿而泛白,手背青筋突突地跳着,像是有小蛇在皮肤下游走。

空气静得吓人,只有窗外风吹过报纸的“哗哗”声,还有远处厂房里偶尔传来的、有气无力的机器转动声。

突然,“砰!”的一声巨响,黄铁柱的巴掌重重拍在了办公桌上。桌上的搪瓷缸盖“弹”地一下跳起来,在空中翻了个跟头,又“当啷”一声落回缸口,发出清脆又刺耳的响声,茶水都溅出来几滴,在报表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

他猛地抬起头,脸涨得通红,像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气终于炸开了。额角的青筋跳得更厉害了,像是要冲破皮肤似的。他伸手指着桌上的报表,声音又粗又哑,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都睁大眼睛看看!看看这上面的数字!这一个星期,才榨了三车!三车!”

办公室里站着三个干事,都缩着脖子,像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吓了一跳,身子齐刷刷地抖了一下。

黄铁柱的目光像刀子似的扫过他们,继续咆哮:“十里八乡的农户,以前挤破头来咱们厂榨油,现在都去哪了?啊?都跑到那个破村油坊去了?!”

他越说越气,胸口剧烈起伏着,抓起桌上的搪瓷缸,“砰!”的一声又重重砸在桌子上。这次的力道比刚才还大,搪瓷缸在桌上滑出去一小截,缸里的凉茶洒了更多,顺着桌沿往下滴,落在地上的水泥地上,溅起小小的水花。

这声巨响穿透力极强,不仅震得办公室里的人耳朵发鸣,连外面走廊上经过的几个工人都吓得一激灵,脚步顿住,探头探脑地往办公室门口瞅了一眼,又赶紧缩回头,轻手轻脚地溜走了——谁都知道,这会儿的黄厂长就是个炸药桶,碰不得。

办公室里的三个干事更是大气不敢出。老张站在最左边,他是厂里的老干事了,头发都花白了大半,攥着衣角的手因为用力而指关节发白。他眼角偷偷瞟了一眼墙上挂着的“抓革命促生产”的红色标语,那标语是去年刷的,颜色还挺鲜艳,可这会儿看在眼里,心里却堵得慌。他喉结动了动,原本想说“厂长,我听说古乡村那个油坊……”,可话到嘴边,又想起刚才厂长的火气,硬生生咽了回去,只觉得嗓子干得发紧。

小李站在中间,二十来岁的年纪,刚进厂没两年,脸上还带着些青涩。他手里攥着一支钢笔,笔尖抵在面前的笔记本上,因为紧张,手一抖,钢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歪歪扭扭的长线,墨水渗开,把旁边的字都糊住了。手心全是汗,把笔记本的纸都浸湿了一小块。昨儿傍晚他下班回家,路过镇子口的杂货铺,正好听见两个农户在聊天,一个说:“你家花生还没榨油呢?别去镇上榨油厂了,等三天都不一定轮得上,我上回等了四天,榨出来的油还少了小半瓢。”另一个接话:“可不是嘛!我听说古乡村开了个副业榨油坊,队长叫江奔宇,他们那里榨油给得多,量足,还不用等,当天拉过去当天就能榨完,我打算明天就把家里的花生拉过去。”这些话他当时没往心里去,可现在看着厂长发火,才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可他哪敢说啊,只能低着头,盯着自己的鞋尖。

最右边的是老王,四十多岁,平时话就少,这会儿更是把脖子缩得像个乌龟,眼睛盯着地上的水泥缝,仿佛那里面藏着什么宝贝。他手里端着一个搪瓷杯,杯里的热水早就凉了,可他还是下意识地摩挲着杯壁,心里盘算着怎么才能熬过这关。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