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帝让广宁太守任祥(也是广宁人)兼任尚书左仆射,还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结果任祥直接弃官跑路,渡过黄河,占据了自己的郡城,等着高欢。魏帝一看这情况,就下令说,那些从北边来的文武官员,去留随便你们。然后下了个诏书,把高欢的过错和恶行都列了出来,还召贺拔胜到自己这儿来。贺拔胜就去问太保掾卢柔(范阳人)该咋办,卢柔说:“高欢这是造反啊,您直接带着大军杀到都城,跟他一决胜负,生死都豁出去,这是上策;往北凭借鲁阳的险阻,往南兼并旧楚之地,东边连接兖州、豫州,西边拉拢关中,手握百万大军,瞅准机会再行动,这是中策;把三荆之地献出去,到梁国去安身,可就啥功名都没了,这是下策。”贺拔胜听了,笑了笑,没回应。
魏帝让宇文泰兼任尚书仆射,当关西大行台,还答应把冯翊长公主嫁给他,对宇文泰帐内都督杨荐(秦郡人)说:“你回去告诉行台,派骑兵来接我。”还任命杨荐为直阁将军。宇文泰让前秦州刺史骆超当大都督,带着一千轻骑兵去洛阳,又派杨荐和长史宇文测到关外迎接魏帝。
丞相高欢叫他弟弟定州刺史高琛守晋阳,让长史崔暹辅助他。崔暹是崔挺的族孙。高欢带兵往南出发,跟手下人说:“我因为尔朱荣专权,在天下高举正义大旗,拥戴主上,我的忠诚那是天地可鉴。结果被斛斯椿这小人陷害,把我的忠心说成叛逆,现在我往南进军,就为了除掉斛斯椿。”还让高敖曹当前锋。宇文泰这边也发文书到各州郡,列举高欢的罪行,亲自率领大军从高平出发,前军驻扎在弘农。贺拔胜的军队驻扎在汝水。
秋天,七月己丑日,魏帝亲自率领十多万兵力驻扎在河桥,让斛斯椿当先锋,在邙山北面摆开阵势。斛斯椿请求率领两千精锐骑兵趁夜渡河,去突袭疲惫的高欢军队,魏帝一开始觉得这主意不错。但黄门侍郎杨宽劝魏帝说:“高欢这是以下犯上,啥事儿干不出来!现在把兵权交给别人,恐怕会出其他变故。斛斯椿要是过了河,万一立了功,那不是灭了一个高欢,又生出一个高欢嘛。”魏帝听了,就下令让斛斯椿别去了。斛斯椿叹气说:“之前火星进入南斗星宿,现在皇上听信身边人的挑拨,不用我的计策,难道这是天意吗!”宇文泰听说这事儿后,跟身边人说:“高欢这几天行军八九百里,这是兵家大忌,咱应该趁机攻打他。可皇上身为一国之君,却不敢渡河决战,只想着沿着渡口防守。而且黄河这么长,防守起来太难了。要是有一处被突破,那就全完了。”于是就任命大都督赵贵为别道行台,从蒲坂渡河,直奔并州,还派大都督李贤带一千精锐骑兵去洛阳。
魏帝让斛斯椿和行台长孙稚、大都督颍川王元斌之镇守虎牢,行台长孙子彦镇守陕城,贾显智、斛斯元寿镇守滑台。元斌之是元鉴的弟弟,长孙子彦是长孙稚的儿子。高欢派相州刺史窦泰去滑台,建州刺史韩贤去石济。窦泰在长寿津和贾显智碰上了,贾显智偷偷跟高欢约定投降,带着军队往后退。军司元玄察觉到了,赶紧骑马回去,请求增派援军,魏帝派大都督侯鰤绍去支援,在滑台东边打起来,结果贾显智带着军队投降了,侯鰤绍战死。北中郎将田怙给高欢当内应,高欢悄悄把军队开到野王,魏帝知道后,把田怙杀了。高欢到了黄河以北十多里的地方,又派使者来,再三口头表达自己的诚意,魏帝没搭理他。丙午日,高欢带兵渡过黄河。
魏帝就向大臣们问应对的计策,有人说投奔梁国,有人说往南依靠贺拔胜,有人说往西去关中,还有人说守在洛口跟高欢死战,一直拿不定主意。元斌之跟斛斯椿争权,一气之下离开斛斯椿跑回来,骗魏帝说:“高欢的兵已经到啦!”丁未日,魏帝赶紧派使者召回斛斯椿,然后带着南阳王元宝炬、清河王元亶、广阳王元湛,领着五千骑兵在瀍水西边过夜,南阳王别舍的和尚惠臻背着玉玺,拿着千牛刀跟着。大家知道魏帝要往西走,当天晚上,一大半人都跑了,元亶、元湛也逃回去了。元湛是元深的儿子。武卫将军独孤信(云中郡人)单枪匹马去追魏帝,魏帝感叹说:“将军你告别父母、抛下妻儿来追我,‘乱世才能看出谁是忠臣’,这话真不假啊!”戊申日,魏帝往西逃向长安,李贤在崤山碰到了魏帝。己酉日,高欢进入洛阳,住在永宁寺,派领军娄昭等人去追魏帝,请求魏帝往东回来。长孙子彦守不住陕城,弃城逃跑。高敖曹带着精锐骑兵追到陕城西边,没追上魏帝。魏帝一路策马狂奔,干粮和水都没了,两三天里,跟着的官员只能喝山涧里的水。到了湖城,有个王思村的村民给魏帝送来了麦饭和米汤,魏帝很高兴,免除了这个村十年的赋税。到了稠桑,潼关大都督毛鸿宾迎接魏帝,献上酒食,跟着的官员们这才解了饥渴。
【内核解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