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燕王的正牌老婆王氏,生了长乐公慕容崇,这慕容崇在兄弟里是老大。结果燕王登基后,却立了慕容氏当王后,王氏没捞着位置,连慕容崇也被踹到一边,派去肥如当地方官。慕容崇的同母弟弟广平公慕容朗、乐陵公慕容邈私下吐槽:“现在国家都快凉了,不管脑子好使不好使的都看得出来。大王还听慕容后瞎逼逼,咱哥俩迟早得完蛋!”于是哥俩跑路去辽西,撺掇慕容崇投降北魏,慕容崇听了。正好北魏老大派给事郎王德来招降慕容崇,十二月己丑这天,慕容崇派慕容邈去北魏,说要带着整个郡投降。燕王听说这事儿,派手下封羽把慕容崇围在辽西。
北魏老大想征召那些还没当官的名士,结果州郡官员大多硬逼着人家去。北魏老大听说后,下诏书让地方官好好讲道理,人家想去就去、想留就留,不准强迫。
早些时候,宋文帝把小儿子刘绍过继给庐陵孝献王,把江夏王刘义恭的儿子刘郎过继给营阳王;庚寅这天,封刘绍为庐陵王,刘郎为南丰县王。
裴方明等人又出兵攻打程道养的军营,把对方摁地上摩擦,还烧了他们的物资储备。
叛军里有个叫江阳杨孟子的,带着一千多人屯在城南,参军梁俊之在南楼办公,扔书信劝杨孟子反正,还邀他进城见刘道济。刘道济当场给杨孟子安排了主簿的活儿,约好时间一起揍叛军。赵广知道这事儿,杨孟子怕了,带着手下跑到晋原,晋原太守文仲兴跟他一起守城。赵广派帛氐奴攻打晋原,把城打下来了,文仲兴和杨孟子都挂了。裴方明又出击叛军,打了好几仗都赢了,叛军彻底崩了;程道养收拢残兵才七千多人,退回广汉,赵广另派五千多人回涪城。
之前,张熙劝刘道济把仓库里的粮食卖了,所以从九月底被围到十二月,粮食全吃光了。裴方明带两千人出城找吃的,被叛军揍惨了,就他一人骑马跑回来,叛军又重新集结起来。裴方明夜里顺着绳子爬回城,刘道济给他准备了吃的,结果他哭唧唧吃不下。刘道济说:“你这算哪门子大丈夫,小败一场至于吗!叛军势头已经弱了,朝廷的救兵马上就到,只要你回来,还怕个锤子叛军!”当即从自己身边调人补充给裴方明。叛军在城外瞎嚷嚷,说“裴方明已经死了”,城里的人吓得不行。刘道济夜里点起一堆火把,把裴方明带出来给大家看,大伙儿才安心。刘道济把所有财物都搬到北射堂,让裴方明招人。当时城里有人传刘道济已经死了,没人响应。梁俊之劝刘道济派三十多个侍从出去,还跟他们说:“我病好点了,你们都回家歇歇。”侍从们一出城,城里才安定下来,每天有一千多人来应募。
早先,东晋的谢混娶了晋陵公主。谢混死后,朝廷下诏让公主跟谢家断绝关系;公主把谢混家的事儿全交给谢混的侄子谢弘微。谢混家世代当大官,家里仆人上千,就俩女儿,才几岁,谢弘微帮着打理家产,一分钱一尺布都记在账上。过了九年宋高祖即位,公主降号为东乡君,允许回谢家。一进门,房子仓库跟以前一样,田地开垦得比过去还多。东乡君感慨:“谢仆射这辈子看重这孩子,真是有眼光;谢仆射这算是没白活啊!”亲戚朋友见了都哭了。这年东乡君去世,朝廷和私下里都觉得财产该归俩女儿,田宅、仆人该归谢弘微。谢弘微啥也没要,自己掏腰包安葬了东乡君。
谢混的女婿殷睿喜欢赌博,听说谢弘微不要财物,就抢了他老婆的妹妹和伯母、两个姑姑的那份财产还赌债。家里人都被谢弘微的谦让感化了,啥也不争。有人吐槽谢弘微:“谢家几代人的财产,全填了殷睿的赌坑。没道理的事儿,没比这更离谱的。你看着不说,就像把东西扔江里假装清廉。要是为了博个好名声让家里人过不下去,我才不这么干。”谢弘微说:“亲戚争财产,太掉价了。现在家里人都能不说啥,我咋能挑唆他们去争呢!分多分少,不至于缺啥,人死了之后,还管这些干啥!”
秃发保周从北凉跑到北魏,北魏封他为张掖公。
北魏的李顺又奉命出使北凉。北凉王沮渠蒙逊派中兵校郎杨定归对李顺说:“我年纪大了毛病多,腰腿不灵活,没法下拜;等过两三天好点了,再见面。”李顺说:“大王年老有病,朝廷知道;但怎能自己安逸,不见朝廷使者!”第二天,沮渠蒙逊请李顺到院子里,自己伸着腿靠在小桌上坐着,一点要起来的意思都没有。李顺板着脸大声说:“没料到这老头无礼到这份上!现在不担心国家要完蛋,还敢侮辱天地,魂魄都快没了,见你干啥!”抓着符节就要走。北凉王让杨定归追上拦住他,说:“太常您既然向来体谅我年老有病,又听说朝廷有允许不拜的诏书,所以才敢安心不起来。”李顺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统天下,周天子赐他祭肉,下令不用下拜,齐桓公还不敢失臣子礼节,跪下拜谢接受。现在大王就算功高,也比不上齐桓公;朝廷就算看重你,也没下过不拜的诏书;你还敢这么傲慢,这哪是国家的福气!”沮渠蒙逊这才站起来,下拜接受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