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京城寻宝记 第48章 地宫魅影(一)

在聚宝斋那一棵瘦小的槐树下,紫外线灯在方老的笔记上投下一片幽幽蓝光。老邻居用镊子尖小心翼翼地指着最新显现的一行字迹,给我和老张念道,"'地宫依北斗,入口在塔心'。"

"北斗...塔心...",我摩挲着下巴,说道,"在开封现存宋塔中,最有名的就是繁塔了。"

老张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本我们从书店新买的一本《开封市志》,说道,"查到了,繁塔原名兴慈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正好宋太宗的时代。"

小武的视频电话就在这时打了进来。屏幕上的少年比一个月前精神多了,背景是文物学校的宿舍。

"吴叔叔!"他兴奋地说,"我查了爷爷的藏书目录,有本《北斗经注》不见了,可能是被那些人抢走的。但我在校图书馆找到了副本!"

他举起一本发黄的线装书,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画着北斗七星图案,旁边标注着奇怪的符号。

"等等,"老邻居突然凑近屏幕,说道,"孩子,把书页左下角那个符号放大!"

符号放大后,我们惊讶地发现它与方老笔记上隐形标记几乎一模一样。

"小武,你这周末能回来吗?"我问,"我们准备去繁塔看看。"

"林老师已经批我假了!"小武笑着说,"她说我对宋代建筑有'家学渊源'。对我很好。你们来了,我可以把她介绍给你们认识!"

周六清晨,我们四人在繁塔前会合。初夏的阳光给这座六角九层的古塔镀上金边,塔身斑驳的琉璃佛像在光线下栩栩如生。游客还不多,只有一位白发老人坐在塔前的石凳上干巴巴地抽旱烟。

老邻居上前搭话,"老先生,这塔有多少年历史了?"

老人磕了磕烟袋,自豪地说,"一千零三十八年喽。当年杨六郎还在这儿射过箭呢!"

"听说塔下有地宫?"老张装作随意地问。

老人眼神突然警觉起来,厉声问道,"你们问这个干啥?"

我连忙解释,"老先生别着急,我们又不是什么坏人,我们是文物爱好者,听说繁塔地宫从来没打开过?"

"开不得!"老人压低声音,"那底下是'龙洞',通着汴河老河道。老辈人说,北宋时有神仙在里头藏了宝贝,设了机关,冒犯者要遭报应。"

随即,他讲起三十年前,有几个盗墓贼想挖地宫,结果第二天全疯了,胡言乱语说什么"七星锁"、"活人祭"之类的怪话,“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当时那几个人我还亲眼见过呢,疯的样子可吓人了。”

正说着,塔门处走来一个年轻女子,约莫二十七八岁,眉清目秀,带着一股子英气,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怀里抱着几本古书。她听到我们的谈话,突然插话,"您说的'七星锁',是不是指北斗七星的排列?"

我们三个齐刷刷看向她。女子落落大方地自我介绍,"我叫林蕾,是小武的老师,道教文化研究所的。正在做北宋道教与建筑关系的研究。"

老邻居眼镜后的眼睛眯了起来,"真是巧了,我们对宋代建筑也很感兴趣,所以才慕名而来呢。"

林陌微微一笑,翻开手中的《东京梦华录校注》,对我们说道,"这本书里记载,繁塔建造时,确实按北斗七星方位设置了七处机关。据说徽宗年间还改造过..."

她展示的页面上,赫然画着与方老笔记和小武找到的《北斗经注》中相似的星图。

我们交换了一个眼神。太巧合了——这个突然出现的女学者,竟然掌握着我们苦苦追寻的线索。

"一起参观?"老张提议道,"我们对塔内结构很好奇。一起可以做个伴。"

林蕾爽快地答应了。走进塔内,光线顿时暗了下来。沿着狭窄的旋梯向上,各层塔心室都供奉着不同佛像。林蕾如数家珍,逐一给我们讲解每层的建筑特点,小武则不时指出一些常人根本不会注意的细节——比如某块砖的接缝方式,或者某处斗拱的特殊结构,然我们不断感慨,“果然是家学渊源,老方家的手艺是后继有人了!”

走到第五层时,林陌突然停下,问道,"你们听,是不是有脚步声?"

我们屏息静听,确实有轻微的脚步声从下方传来,时停时走,显得十分诡异。老张示意我们继续向上,自己则悄悄往下探看。几分钟后他回来,脸色凝重,"两个男的,不像游客,一直盯着我们,看样子是有备而来。"

林蕾脸色微变,说道,"是不是一个穿黑T恤,脖子上有纹身?"

老张点头。

"是赵爷的人,"林蕾咬着嘴唇,"他们跟踪我半个月了。"

塔顶空间狭小,我们几个人只能挤在窗边。

林蕾快速解释。她说她的祖父是着名道教文物收藏家,三个月前有人出高价要收购他收藏的一套宋代星盘,被拒绝后不久,家里就遭了贼。

“这也太巧了吧!”我们异口同声地问道。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