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太平天国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闹革命 第454章 李秀成同志

赫青选是个极富谋略的人物。

他深知,洪秀全在世一日,太平天国那套神权体系便有凝聚人心的魔力,残部便难以真正归心。

如今洪秀全一死,神坛崩塌,正是革命军施展手段、收揽人心的大好时机。

他当机立断,秘密派人联络城内,寻到了心力交瘁的李秀成。

两人在一处隐蔽的废墟中相见。

赫青选开门见山,语气带着一丝刻意的煽动与惋惜:“忠王,洪天王驾崩三日,竟无一诏召您入宫托付,甚至连您这位力撑危局的忠王都未放在心上。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至死都没有把您当自己人看啊!”

“如此凉薄,如此偏执,这样的天国,还有什么值得您李秀成以命相搏,死忠不渝的呢?

李秀成闻言,眉头紧紧皱起,如同刀刻斧凿。

赫青选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精准地刺入了他内心最隐秘的痛处。

这些年来,他南征北战,为太平天国立下汗马功劳,却屡遭洪氏亲贵的排挤与洪秀全本人的猜忌。

如今,洪秀全死了,临终托孤的名单里,依旧是洪仁发、洪仁达那些无能的草包,是年幼无知的宗亲子弟,却唯独没有他李秀成!

一股强烈的屈辱与愤怒在胸中翻涌——“死了都不信我!

他信的,都是那些只知享乐的草包和懵懂孩童?

我李秀成十余年忠肝义胆,到头来竟落得如此下场!”

“既然你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了!”李秀成彻底黑化了。

随后告诉赫青选:“我同意加入革命军!”

赫青选欣喜若狂,要知道李秀成加入革命军代表太平军的力量,政权几乎彻底瓦解。

至于萧天贵福,呵呵,一孩童尔。

洪仁达兄弟二人,草包尔,不足为虑。

“李秀成同志,欢迎您加入我革命军!”

“同志?”

李秀成对于这个词汇感觉又新鲜又陌生。

“志同道合之人,简称同志!”

听到此言,李秀成哈哈大笑。

随即脸色变得严肃:“既然要放弃天国,放弃天京这个坟墓之城,那么必须突围,只是如今湘军将天京城里三层外三层的,如何突围,从哪里突围。”

赫青选闻言,摸了摸下巴。

“忠王莫慌!我已经通知陈得才,赖文光,宋景诗,张宗禹等向天京赶来,如今差不多已经到达安徽霍山黑石渡了吧!”

“霍山黑石渡?”

“有多少万兵马!”李秀成询问道。

“听闻黑旗军,捻军各部,还有其他太平军余部合计号称五十万!”赫青选回答道。

“五十万!”听到这个数字,李秀成大吃一惊。

五十万什么概念,虽然是号称,但是最起码二十五万兵马是有的。

随后李秀成看向桌面上潦草的地图。

指向霍山黑石渡。

“唉!”

“忠王为何叹息”

“陈得才,宋景诗等部必会遭到拦截”

“还有,五十万大军粮草从何而来,如果打成持久战,必败矣!”

赫青选听到此言,随后轻笑道:“忠王,陈得才向天京而来,无论是湘军,还是地方军皆会支援霍山,到时候围攻天京的兵力不足,恰好是我等突围之时”

李秀成没想到赫青选的目的竟然在这儿!

李秀成指尖重重叩在地图上霍山的位置,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猛地抬眼,目光如刀锋般刺向赫青选,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千钧重量:“赫先生,你这是要拿五十万弟兄的性命当诱饵,换天京城内突围的时机?”

赫青选神色不变,反而端起桌上的粗瓷碗,抿了一口凉透的茶水。

瓷碗边缘的裂纹硌着他的唇,他却浑然不觉,只淡淡道:“忠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陈得才、宋景诗等人虽号称五十万,但多是流民裹挟,粮草不继,即便不被湘军截杀,迟早也会因饥荒溃散。”

“与其坐等他们自灭,不如借他们之势,为天京城内的太平军余部谋一条生路——这难道不是更明智的选择?”

“明智?”

“那五十万里,有多少是跟着我们打天下的老弟兄?”

“有多少是拖家带口、只求一口饭吃的百姓?你口中的‘借势’,说穿了就是让他们去送死!”

“我李秀成可以背弃天国,但不能背弃这些跟着我的人!”

废墟外的风卷着尘土钻进来,吹得桌上的地图哗啦作响。

赫青选放下瓷碗,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变得郑重:“忠王,你我都是为了推翻清廷、救百姓于水火。可如今太平天国气数已尽,若只守着天京这一隅之地,最终只会全军覆没。”

“陈得才等人若能牵制湘军主力,哪怕付出代价,也能让我们保存更多有生力量,日后卷土重来才有希望。这代价,是不得已,却也是必须的。”

其实赫青选想的是,张宗禹,黑旗军等并不在革命军中央部队战斗序列,那么死不死无所谓!

对于赫青选来说只有陕回,太平军才是陈扶昊的中央军,有编制的才是中央军。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