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冰阳之歌 第266章 甘垛公园

五月的江苏

难忘甘垛公园

一草一花的情

一水一田的爱

钓鱼者的安静

游玩者的快乐

一片竹林的问候

青春回荡荷花小童

柔柔的情

绵绵的爱

湿湿的竹叶

滴滴的情意

念起故乡月夜

那一片小树林

听蝉鸣丝雨

戏蛙鸣荷花

情爱之旅在人间

艺术结伴同行远方

用脚丈量祖国疆土

爱在乡村记忆

情暖甘垛公园

好日子好生活美在脚下

2025年5月24日为艺术情侣而作

——题记

五月的江苏宛如被造物主精心调制的调色盘,温热的季风裹挟着长江水汽,将苏中平原浸染得愈发葱茏。冰阳倚在客车窗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背包侧袋里的速写本,目光追随着窗外流动的景致——纵横交错的河网如同大地蜿蜒的血脉,乌篷船载着晨雾在河道间穿行,白墙黛瓦的村落散落其间,晾晒的蓝印花布在风中翻飞,恍若一幅幅流动的水墨长卷。车载广播里吴语评弹的婉转唱腔,与车轮碾过沥青路面的沙沙声交织,为这场前往甘垛公园的旅程增添了几分江南特有的韵味。

当镌刻着“甘垛公园”四个鎏金大字的青石牌坊出现在视野尽头时,冰阳深吸一口气,感受到空气中浮动着菖蒲与艾草混合的清香。穿过牌坊,一方半月形莲池豁然眼前,早开的荷花擎着胭脂色的花苞,蜻蜓点水般掠过卷边的荷叶,惊起细密的涟漪。池边垂柳如帘,枝条垂入水中,与倒映的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偶有锦鲤摆尾,搅碎一池光影。

沿着蜿蜒的青石板路前行,左侧花田如打翻的颜料盒般绚烂。虞美人在风中轻颤,似跳动的火焰;成片的薰衣草织就紫色云霞,馥郁的香气引得蜜蜂成群结队。花田深处,几个扎羊角辫的孩童举着捕虫网追逐粉蝶,银铃般的笑声惊起栖息在波斯菊丛中的麻雀。花田边缘立着古朴的木质告示牌,小楷工整地标注着花卉习性,落款处“甘垛文社”的印章透着岁月的包浆。

转过雕花石拱桥,开阔的湖面如同一面未磨的铜镜。几只白鹭贴着水面滑翔,翅尖掠过之处泛起细密的波纹。湖岸边,垂钓者们各自占据一方天地:戴圆框眼镜的老者身着藏青中山装,身旁竹篓里的鲫鱼时不时跃出水面;年轻小伙戴着棒球帽,耳机里流淌的音乐与水波轻响融为一体。“钓鱼讲究‘静’字,”老者察觉冰阳的目光,微笑着开口,“心若浮躁,鱼儿怎会咬钩?”竹制钓竿在他手中稳如磐石,浮标微动时,手腕轻抖的动作行云流水,尽显岁月沉淀的从容。

穿过曲径通幽的竹林,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吟诵古老的诗篇。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竹叶,在地上洒下铜钱般的光斑,偶有露珠坠落,在枯叶上溅起细微的水花。竹林深处传来阵阵欢笑,几个孩童举着用竹枝编织的花环追逐嬉戏,他们的身影与斑驳光影交织,宛如跃动的音符。竹林尽头的观景亭里,艺术情侣林深和夏荷正在创作。林深的画笔在画布上快速游走,寥寥几笔便勾勒出竹子的挺拔;夏荷半跪在青石上,用水彩细致描绘石缝间绽放的野花,发丝被风吹起,沾着几片竹叶却浑然不觉。

“我们走过七个省的古村落,”林深放下画笔,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但甘垛公园的灵气最特别。你看这光影,每十分钟就换一种色调。”他指向湖面,夕阳将云层染成琥珀色,余晖斜照竹林,为青竹镀上金边。夏荷在画纸边缘添上两只振翅的麻雀,灵动的笔触让画面瞬间鲜活起来:“艺术源于观察,就像这片竹林,看似平常,却藏着无数值得定格的瞬间。”

日影西斜,冰阳漫步至公园深处的农耕文化园。水车吱呀转动,将河水引入田间沟渠;稻草人戴着斗笠,守卫着金黄的麦田;茅草屋前,老农正在编织竹篮,粗糙的双手灵巧地穿梭于竹条间,眨眼间便编出精美的纹路。屋檐下晾晒着成串的红辣椒和玉米,墙角陶罐里腌制的梅干菜散发着醇厚香气。“这些老手艺,传了三代人,”老农将刚编好的竹篮递给冰阳,“年轻人都去城里了,不知道还能守多久。”话语间既有自豪,又藏着淡淡的惆怅。

暮色四合,公园换上了夜的纱衣。暖黄色的路灯次第亮起,在小径上投下温柔的光晕。湖面飘来阵阵蛙鸣,与草丛中蟋蟀的演奏此起彼伏。冰阳在湖边长椅坐下,望着水中摇曳的星子倒影,记忆如潮水般漫涌——儿时夏夜,他和伙伴们在故乡小树林捉萤火虫;雨后清晨,踩着露水去采蘑菇;秋收时节,跟着大人在田间挥舞镰刀,金黄的稻浪里满是丰收的喜悦。那些质朴的乡情,此刻与眼前的甘垛公园重叠,唤起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感动。

归途中,客车的颠簸摇晃着冰阳的思绪。回望渐隐于夜色的甘垛公园,他深知这场旅程不仅是一次对自然之美的探寻,更是一场心灵的修行。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都承载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坚守。当城市的霓虹再次映入眼帘,冰阳翻开早已写满的笔记本,借着车内微弱的灯光,郑重写下:“生活的诗意不在远方,而在脚下的土地;艺术的真谛不在技巧,而在对生命的敬畏。甘垛公园的故事,将永远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一章。”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