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转眼又是一年开春时节。
青石村的日子,因为各项新营生的红火,过得是蒸蒸日上。
张家大院里,张小山这大半年来,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自打去年秋闱乡试,他一举夺魁,高中南阳府解元之后,整个张家乃至青石村都与有荣焉。
如今,这来年的春闱会试眼看着就要到了,那才是天下读书人真正一较高下、决定命运的去处。
这日,周先生把小山叫到了跟前,神情比往日更多了几分郑重。
“小山啊,你如今已是解元之身,这京城的会试,是无论如何也要去闯上一闯的。”
“你天资聪颖,又肯下苦功,若能平常心应对,未必不能金榜题名。”
张大山也走了过来,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周先生说的是。”
“爹虽然不求你将来能做多大的官,可这读书上进的路,既然走了,就得走到头,莫要给自个儿留下遗憾。”
“你只管放宽了心去考,家里头的事儿,有爹和你几个哥哥姐姐们撑着,不用你操心。”
小山听了周先生和自家爹爹的鼓励,心里头也是热乎乎的。
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先生,爹,您们放心,儿子指定用心苦读,不辜负您们的期望!”
于是,这赴京赶考的事儿,便正式提上了日程。
王氏和花儿、巧巧她们,早早地就开始给小山准备行囊。
新做的棉衣棉裤棉袍,都是用自家产的最好棉花絮的,又软和又暖和。
“山儿啊,这京城不比咱们乡下,听说冬天冷得很,这棉衣可得多带几件。”王氏一边细细地缝着衣角,一边叮嘱。
厚实的棉被铺盖,也是新弹的棉花,盖着指定舒坦。
还有那路上吃的干粮、肉干、酱菜,王氏更是亲自动手,做了好些样,都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
“这些肉干和酱菜,你路上带着吃,莫要饿着了肚子。”
张大山又特意从家里那为数不多的积蓄里头,拿出几十两银子,交给小山做盘缠。
“小山啊,这京城不比咱们乡下,花费大。这些银子你且拿着,路上莫要亏了自个儿。”张大山把一个沉甸甸的钱袋子塞到小山手里。
“到了京城,也得打点打点,拜访拜访座师同年啥的,都离不开钱。莫要因为这些琐事,分了心神。”
他又拉着小山的手,细细地叮嘱道:“这官场人心复杂,你年纪还轻,凡事得多看多听多想,莫要轻易就信了旁人的话,也莫要轻易就亮了自个儿的底。”
“你二哥石头虽然机灵,可到底还是商贾习气重了些,有些个官场上的道道儿,他未必明白。你姐夫文轩倒是稳重,遇事多与他商议。”
“记着,咱们庄稼人出身,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本。做官也好,做学问也罢,都得想着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儿,那才算是没白读这圣贤书。”
“你那些在青石村看见的、学到的本事,比如那改良农具、兴修水利、开办作坊、普及教育的法子,都是些个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实在东西,莫要因为读了圣贤书,就瞧不上这些了。”
小山一一应下,把自家爹爹的话,都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爹,您放心,儿子都记下了!定不辜负您的教诲!”
石头如今也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大掌柜”了,他主动提出,要用自家的“青石商队”护送小山和周文轩一同进京。
“爹,三弟这回进京赶考,路途遥远,多有不便。正好咱们商队也要往京城那边送一批琉璃和镜子去探探路,就让三弟和文轩姐夫跟着咱们一块儿走,路上也能有个照应。”石头说道,脸上带着几分得意。
他那琉璃作坊和镜子作坊,如今可是张家最是赚钱的营生,连南阳府城的达官贵人都抢着要呢。
周文轩这次也要陪着小山一同上路。
他如今虽然也算是张家的女婿了,可心里头那份对功名的渴望,却也还没完全熄灭。
他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去京城见识见识,看看能不能也寻摸个进身之阶。
再者,小山毕竟年纪还轻,一个人在外头,他也有些不放心。
张大山听了石头的安排,也是点头应允:“如此甚好。有商队护送,路上也安全些。”
他又让石头,从村里各家作坊里头,精挑细选了一批“青石优品”。
比如那新烧出来的、晶莹剔透的琉璃珠串和几件小巧的琉璃杯盏。
还有那清晰无比、能照见人影儿的玻璃明镜。
以及花儿布坊新染出来的几匹色泽鲜亮、纹样别致的“富贵牡丹”和“喜上梅梢”精麻彩布。
再加上几坛陈酿的“青石春”米酒,和几罐风味独特的“菌菇辣酱”、“五香豆干”。
都仔仔细细地打包好了,让小山他们带着,作为进京之后,拜访座师同年、或者打点各路关节的礼物。
这些东西,虽然在张大山看来,还只是些粗浅的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