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说好做游戏,五千年历史什么鬼? 第54章 空城退司马,挥泪斩马谡!

街亭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它是大军北伐的粮道所在,一但失守,此次北伐不仅会前功尽弃,连汉中都有可能会丢。

军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马谡守街亭,诸葛亮还是比较放心的。

“我给你两万五千兵马,再拨一上将相助,不得有失。”

马谡拱手:“遵丞相令。”

诸葛亮思索片刻,沉声道:“王平,你与马谡共守街亭,下寨要在要道之处,令贼兵不能通过。”

“安营之后速画四至八道地理图形本,送来我看。”

王平点头:“喏!”

为了确保街亭万无一失,诸葛亮又给了高翔一万骑兵,前往街亭东北方向的小路屯兵扎寨。

还让魏延率本部兵马去街亭之后扎营。

对此,魏延隐隐感到不满,如若不能上前线厮杀,如何立功?

诸葛亮神色严肃:“我令将军接应街亭,镇守汉中咽喉,非大将者不能担此重任,岂是安闲之职?”

“将军不可等闲视之啊。”

一通彩虹屁,瞬间给魏延拍得喜笑颜开。

诸葛亮又命赵云与唐方生各领一军守脊谷,高声道。

“我自统大军,姜维作先锋,由斜谷进取郿城,长安可破矣!”

众将齐齐高呼:“克复中原,匡扶汉室!”

“克复中原,匡扶汉室!”

“克复中原,匡扶汉室!”

然人算不如天算,诸葛亮万万没想到,自己竟大大低估了马谡的自负。

当二人率兵来到街亭后,马谡仔细观察地理形势,决定在山上扎营。

王平则坚决反对,执意要按诸葛亮的吩咐,在五条路的总路口扎营。

苦口婆心劝解道:“若魏兵断我取水之道,军事不战自乱。”

马谡打断王平的劝解,毅然决然决定在山顶扎营。

当马谡的所作所为,以及周围地势图被送往诸葛亮营帐时,诸葛亮愤然从四轮车上站起,手掌重重拍在案板上,肝胆欲断。

“马谡屯兵山上,未在当道扎寨!”

“若是司马懿兵至将山团团围住,再切断积水之道,不出二日,我军将不战自乱。”

诸葛亮两眼发黑,身体止不住的发软:“若是在沿山点火围攻,那我大军岂不…岂不!”

诸葛亮深知大势已去,但仍抱有一丝侥幸,急令余朝阳传他书信送给马谡。

然当余朝阳赶到街亭时,周围又哪还有汉军的身影?

只有一片的尸横遍野,以及熊熊烈火焚烧后的刺鼻烟熏味。

望着眼前的人间惨状,余朝阳头皮发麻,两眼发黑。

街亭失守,意味着三十万汉军的浴血奋战,以及半年来丞相的努力全部付之一炬。

当余朝阳带回街亭失守的消息后,诸葛亮深知大势已去,急命关兴张苞各带三千兵马前往武功山小路,为大军退回汉中争取时间。

又命姜维马岱率本部兵马断后,并通知安定天水南安三郡的官吏军民全部撤回汉中。

诸葛亮将身边所有武将全部调走,唯留余朝阳贴身保护,城中兵马不足三千。

诸葛亮正安排麾下将粮草运往汉中时,一道惊慌失措的声音响起。

“司马大军十五万奔西下而来!”

粮官吓得不知所措,手中账本径直跌落在地。

余朝阳瞳孔骤缩,连忙请命:“丞相!司马懿那老贼定是奔您而来。”

“丞相速速退走,我来断后。”

诸葛亮却是摇了摇头,痛苦道:“我军本就粮草不足,若此次退走,再无北伐之力。”

两人登上城头,只见魏军尘土冲天,兵分两路杀来。

诸葛亮下令:“传我命令,将旌旗全部隐藏,如有高声说话者,立斩!”

余朝阳虽摸不着头脑,但依旧把命令传达。

诸葛亮回到营帐后开始思索退敌之策,手中羽扇不经意滑落,发出一道轻脆的琴声。

原本黯淡的眼神,渐渐有了明亮,已然有了应敌之策,泰若自然道:

“余将军,还请将七弦琴替亮搬至城头。”

余朝阳拱手领命,很快就将琴搬至城头。

只见诸葛亮立于城墙之上焚香弹琴,城门大开,百姓洒扫街道。

司马昭见状很是不解:“诸葛亮故作此态,我看不如杀进城去!”

司马懿闻言却是眯了眯眼,拒绝提议,并传令三军:“不可妄动。”

望着那道焚香弹琴的身影,司马懿嘴角掀起一抹讥讽。

汉军诸将动向他都一清二楚,他敢断定,诸葛亮背后的城池是一座空城,且兵马不过三千!

诸葛亮有恃无恐,不过是在诈他罢了。

只待他一声令下,魏军即可攻入城内,活捉诸葛亮。

可一旦活捉了诸葛亮,大汉将再无威胁,他这大都督的身份又该何去何从?

诸葛亮的今天,就是他司马懿的明天。

所以明知眼前是座空城,他也不得不下令道:“后队改前队,兵退北山!”

司马昭拱手:“父亲,何故退兵?”

“我兵若进城,必中其计!”

“撤!”

一声令下,曹魏火速撤军。

望着尘土漫天的魏军,可诸葛亮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司马懿一人…可顶十万大军!

曹魏本就兵强马壮,又得司马懿统帅三军,北伐之路无疑难上加难。

在余朝阳的搀扶下,诸葛亮缓缓站起,率城中兵马粮草火速退往汉中。

而不远处的司马懿,则是硬生生等城内所有人都退走后,这才带领大军缓缓入城,装模作样道:“悔矣!”

“这是一座空城,诸葛亮诈我!”

声音落下瞬间,平静的画面掀起点点涟漪。

几枚龙飞凤舞的大字出现在画面中央。

【空城计!】

诸葛亮虽安全退回汉中,不过其情绪同样不高。

马谡丢了街亭,致使首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他看着跪倒在地的马谡,痛心疾首:“我三十万大军险些丧于你手,你领命之时我反复叮嘱,要当道扎营阻挡魏军。”

“你执意不听,自以为饱读兵书熟谙战法,非要屯兵山上,王将军苦苦相劝,若能听进去半句,岂能闯下如此大祸!?”

诸葛亮生平以法治国,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喝令将其推出斩首,众将苦苦求情,都认为马谡罪不至死。

可诸葛亮决心已定,若不斩马谡,何以服将?

死去的汉军冤魂又该如何得到安息?又如何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

所以纵使诸葛亮心中有万般不舍,也只得下令斩首。

马谡披头散发送往刑场,悔当初没听诸葛亮所言,可世上没有后悔药。

当马谡项上人头落地时,诸葛亮泣不成声。

马谡之死,不仅使得首次北伐以失败告终,更使得本就人才凋零的大汉,愈发捉襟见肘。

平静的画面掀起点点涟漪,几枚龙飞凤舞的大字出现在屏幕中央。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