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平台发出提示音:
【方向舵制作完成】
品质:精良转向角度:±15°
耐久度:200/200
特性:自动回正(减少人工操作负担)
霍哲将制作好的方向舵取出,银灰色的金属表面在星光下泛着冷光。
随即立即给刘薇传送过去:
霍哲 → 刘薇:方向舵×1】
刘薇很快回复:"收到!基础推进器也快做好了,再等半小时!"
行不更名:"螺旋桨已完成,马上传送给老刘。"
霍哲看了眼时间——01:40。
按照这个进度,天亮前刘薇就能拥有自己的动力模块,应对静电云等威胁时将更加从容。
趁着等待时间,霍哲检查了热循环系统的冷凝水收集情况。过去几小时又收集了约300ml水,虽然效率不高,但至少保证了基本需求。
小队频道里,刘薇突然发来一条信息:"你们猜我刚才在加工平台底下发现了什么?"
行不更名:"是系统漏洞?" 霍哲也好奇地等待答案。
刘薇发来一张照片:一块半个巴掌大的深蓝色晶体,内部有电流状纹路。
【次级电离晶体(绿色)】
品质:优秀
用途:制作简易静电防护装置
能量密度:15kW/kg "
这是加工动力模块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刘薇解释道,"系统提示说高品质制作有时会产出特殊材料。"
霍哲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之前自己制作的时候没有发现这种物质?”
不过这点疑惑很快就被上面描述的用途给盖过~!
"制作静电护盾的关键材料!"
行不更名:"太神奇了!看来我们得多留意加工过程中的意外收获。"
...
刘薇盯着眼前整齐排列的三个组件,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银灰色的基础推进器在吊篮的灯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方向舵结构精密令人惊叹,螺旋桨叶片上呈现出木质特有的纹理~!
【基础推进器(绿色)】
品质:精良
推力:5kg(持续,燃料等级越高推力越大)
能耗:0.3单位精金木炭/小时(燃料等级越高能耗越低)
特性:磁悬浮轴承(磨损-70%)
【方向舵(绿色)】
品质:精良
转向角度:±15°
耐久度:200/200
特性:自动回正(减少人工操作负担)
【螺旋桨(绿色)】
品质:精良
材质:高强度木板
转速:200-500rpm
耐久度:150/150
特性:自平衡(减少振动)
“终于做成了...刘薇”轻声自语~!
小队频道里,霍哲的消息突然弹出:"老刘,按时间推算,你的组件都齐了吧~!
" 刘薇这才回过神,连忙回复:"齐了!齐了!”停顿片刻后又补充道:"就是...有点不敢装,怕搞砸了。"
行不更名立即说道:“很简单的,都是傻瓜式操作,只要按系统提示来就可以!” 霍哲也发来信息:“闭着眼睛都能装好,不用担心~!”
刘薇深吸一口气,依照系统指示,手指在屏幕上不断滑动,将三件组件放在一起,随后手指在科技树投影上划出一道弧线,将"初级动力模块"的图标拖拽到虚拟装配区。
系统立即弹出提示:
【检测到匹配组件:基础推进器+方向舵+螺旋桨】
【基础推进器×1(已完成)】
【方向舵×1(已完成)】
【螺旋桨×1(已完成)】
【装配耗时:10秒】
【能量消耗:10%】
...
【是否组合为初级动力模块?】
【是/否】
"咔嗒"一声轻响,系统提示:
【初级动力模块安装成功】
【当前机动能力:航向调整±15°】
【推进速度:+0.5m/s(需主气囊配合)】
刘薇屏住呼吸,指尖轻颤着缓慢加大输出功率。
动力模块立即发出低沉的嗡鸣,螺旋桨转速逐渐提升。
刘薇的目光在数据屏幕和舷窗外交替切换,睫毛在仪表盘的荧光上投下细碎的阴影。
【动力模块输出功率 30%→45%→60%】
实时数据流在视网膜投影上跃动:
0.01m/s...0.05m/s...0.1m/s...
每一个数字跃升都让她的脊背绷得更直。
起初,吊篮的移动只能通过系绳角度的微妙变化来感知。
当数值突破0.2m/s时,吊篮突然传来明显的牵引感。
刘薇猛地转头看向舷窗——那些原本垂直悬垂的系绳正在在极光中划出优美的抛物线,像被无形之手拨动的琴弦。远处一片被极光照亮的羽毛状云絮,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左舷漂移。
当功率稳定在标准上限时,整个热气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运动姿态:不再是随波逐流的落叶,而是如同破浪前行的帆船。主气囊与吊篮之间传来有节奏的应力吱嘎声,仿佛这艘空中之舟正在适应全新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