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烽火涅盘:铁血将军李云龙 第203章 战地笔记

浓重的硝烟味在雪后的山谷里经久不散,像一层看不见的薄纱笼罩着黑水沟。李云龙蹲在临时挖掘的野战灶台前,看着炊事班长老周用缴获的美军钢盔煮着一锅混杂着野菜和碎罐头的糊糊。钢盔边缘被烟熏得漆黑,里面的液体咕嘟咕嘟冒着泡,散发出古怪的咸腥味。

"师长,您先吃。"老周用木勺搅了搅那团黏稠的混合物,舀出相对稠的一勺盛进搪瓷碗里。

李云龙接过碗,没急着吃,而是用勺子在碗里慢慢划着圈。他右手的虎口处结着新鲜的血痂,是昨晚白刃战时被美军的刺刀划伤的。伤口不深,但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里,任何伤口都愈合得异常缓慢。

"伤员都吃过了吗?"李云龙问道,眼睛望向五十米外那个用松枝伪装的岩洞——那里现在是他们的野战医院。

老周抹了把额头的汗,在围裙上蹭了蹭手:"重伤员先吃了,用的都是细粮。阿妈妮给的草药真管用,三连那个肚子被弹片划开的小伙子,昨晚还发高烧说胡话,今早就能坐起来喝粥了。"

李云龙点点头,这才把已经不太热的糊糊送进嘴里。味道说不上好,但至少比啃冻硬的炒面强。他一边吃一边环顾四周:战士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在擦拭武器,有的在缝补破损的棉衣,还有几个围着一台缴获的美军收音机,试图调出广播信号。

"老李!"赵刚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李云龙转头看见政委一瘸一拐地走来,左腿的绷带渗出些许血迹,眼镜片裂了一道缝,但精神头还不错。

李云龙挪了挪位置,让赵刚坐在自己旁边的弹药箱上:"统计完了?"

赵刚从怀里掏出一个被血浸透又干涸的小本子,翻开其中一页:"阵亡六十三人,重伤三十七,轻伤不计。缴获M1卡宾枪八十二支,勃朗宁自动步枪九挺,机枪五挺,弹药若干。美军俘虏二十三人,已经派人往后送。"

李云龙咀嚼的动作慢了下来。六十三条鲜活的生命,昨天这个时候还在和自己说话,现在却永远埋在了异国的冻土里。他咽下嘴里的食物,突然觉得这糊糊有股铁锈味。

"掩埋工作都做好了?"

"嗯,都做了标记。"赵刚推了推裂开的眼镜,"就是...有些同志的遗体不太完整,只能尽量拼凑..."

李云龙把剩下的糊糊一口气倒进嘴里,放下碗站起身:"开个会吧,连以上干部。"

指挥部的岩洞里挤满了人,烟草味、汗臭味和血腥味混在一起。李云龙用树枝在泥地上画出示意图,讲解昨晚战斗的得失。他特别指出几个战术失误:机枪阵地位置过于暴露,反斜面工事挖掘深度不够,手榴弹投掷距离没有充分利用地形落差。

"美军不是小鬼子,他们的空降兵训练有素,单兵装备比我们强不止一个档次。"李云龙用树枝点了点地上画的几个X,"但他们也有弱点——过度依赖无线电指挥,夜间作战依赖照明弹,步兵冲锋时习惯性寻找固定掩体。"

赵刚补充道:"政治部整理了几个战斗英雄的事迹,准备在全军宣传。特别是三连指导员王树声,肠子被打出来了还坚持指挥,用最后力气引爆了炸药包。"

"要大力宣传这种精神,但不能光靠精神。"李云龙环视众人,"从今天开始,每个连抽两个老兵组成教学班,教授新兵如何对付美军的新式武器。重点训练反空降、反坦克和防炮击。"

会议持续到中午。散会后,李云龙独自爬上东侧高地,检查昨晚的战斗痕迹。雪地上到处都是弹坑和焦黑的痕迹,几处岩石上还留着喷溅状的血迹。他在一棵被炸断的松树旁蹲下,从雪堆里挖出一个变形的美军钢盔,里面还粘着几缕金色头发。

"师长!"通讯兵小吴踩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跑来,"总部来电,美军第3师先头部队已经到达青龙峡,正在修建炮兵阵地!"

李云龙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雪渣:"距离?"

"不到二十公里。"小吴喘着粗气,"总部命令我们务必坚守黑水沟至少三天,为主力部队调动争取时间。"

李云龙望向青龙峡方向。二十公里,对于机械化行军的美军来说不过两三小时的路程。如果他们带上重炮...

"通知各连加快工事修筑,特别是防炮洞要挖深挖牢固。"李云龙下令道,"另外,派侦察排前出监视美军动向,重点查看他们有没有携带重武器。"

小吴记录完命令,犹豫了一下又说:"还有件事...那个朝鲜小姑娘又来了,带着几个孩子,说是有重要情报。"

李云龙挑了挑眉。他记得那个叫金顺玉的朝鲜少女,十五六岁的样子,会说几句中文,父亲是当地游击队员,去年被美军绞死了。昨天战斗前,就是她冒险送来美军巡逻路线的情报。

"带她到指挥部去,我马上下来。"

金顺玉和三个更小的孩子已经在指挥部等着了。小姑娘瘦得颧骨突出,眼睛显得格外大,破旧的棉袄袖口露出冻得通红的手腕。见到李云龙,她立刻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用木炭画着简易的地形图。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