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烽火涅盘:铁血将军李云龙 第28章 青石峪的烽烟

青石峪的清晨总是被一层薄雾笼罩。李云龙蹲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粗糙的手指慢慢碾碎一片枯叶。叶子碎屑从指缝间簌簌落下,被晨风吹散在泥泞的土路上。他眯起眼睛望向远处的山梁,那里隐约可见几个小黑点——是鬼子的侦察兵。

"团长,乡亲们都撤进后山了。"赵刚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在他身旁蹲下,"民兵队留下二十人配合行动。"

李云龙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地图铺在地上。地图上标注着青石峪周围的地形,几条红铅笔画的箭头指向村子的几个入口。

"山田大队明天到。"李云龙用刺刀尖点了点地图西北角,"至少八百号人,带着两门九二步炮。"

赵刚推了推眼镜:"去小队报告,他们在路上埋了五十多颗地雷,够鬼子喝一壶的。"

"不够。"李云龙摇摇头,刺刀尖划过村子中央,"我要把鬼子引到这里,一锅端。"

正说着,张大彪带着几个战士匆匆赶来:"团长,陷阱都布置好了!村东水井下了药,牲口棚里藏了炸药,连祠堂的牌位下面都塞了手榴弹。"

李云龙咧嘴一笑,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好!让鬼子尝尝咱们的'铁西瓜'。"他转向赵刚,"老赵,你去检查下伤员隐蔽所,别让鬼子嗅到味儿。"

太阳渐渐升高,雾气散去。李云龙带着几个连长实地查看防御工事。青石峪是个典型的山村,房屋依山而建,巷道狭窄曲折,正是打巷战的好地方。战士们把每栋房子都改成了战斗堡垒,墙上挖了射击孔,屋与屋之间打通了暗道。

"一营守村口,二营卡住巷道,三营做预备队。"李云龙站在祠堂台阶上部署,"记住,放鬼子进来再打,关门打狗!"

"团长,鬼子上次在杨家集吃了亏,这次肯定长记性了。"一营长孙德胜担忧地说。

李云龙冷笑:"所以才要给他们点新鲜花样。"他招手让众人凑近,"看见这些石磨没有?里面掏空了填炸药。村口那几堆柴火?下面埋着地雷。连茅房老子都安排了惊喜,够鬼子喝一壶的!"

战士们哄笑起来,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傍晚时分,侦察兵报告日军在十里外扎营。李云龙立即召集骨干开会。

"山田这老狐狸学精了,先派伪军探路。"李云龙用炭笔在地图上画着,"咱们将计就计,放伪军进来,然后..."

他详细讲解了作战计划:先放过伪军,集中火力打日军主力;等日军进村后,引爆预设炸药制造混乱;最后三面合围,把鬼子赶进村西的死亡峡谷。

"记住,多抓活口。"李云龙特别强调,"山田大队刚从关东军调来,肚子里有货。"

夜深了,李云龙查完哨,独自坐在村口的碾盘上抽烟。月光给青石峪披上一层银纱,远处的山峦像沉睡的巨兽。这样的夜晚本该宁静祥和,却即将被战火撕裂。

"团长,咋还不睡?"张大彪走过来,递过一壶烧酒。

李云龙灌了一口,火辣辣的酒液顺着喉咙烧到胃里:"睡不着啊。老张,你说这些小鬼子大老远跑来图啥?"

"谁知道呢,许是看中咱们这儿的山清水秀?"张大彪开了个蹩脚的玩笑。

李云龙没笑,目光落在村中那口老井上:"我打听过了,山田大队在东北有个外号,叫'屠夫队'。他们在吉林烧了十几个村子,连吃奶的娃娃都不放过。"

张大彪沉默片刻:"那更不能放他们活着离开了。"

第二天拂晓,哨兵发出了预警信号。李云龙趴在村口工事后,望远镜里出现了日军队列——前面是几十个畏畏缩缩的伪军,后面跟着整齐的日军纵队,钢盔和刺刀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准备战斗!"命令被低声传递下去。

伪军战战兢兢地进了村,胡乱放了几枪,发现没人抵抗,胆子渐渐大起来。有人踹开民房门,有人开始抢东西。李云龙冷眼看着,直到日军主力也大摇大摆地开进村子。

"引爆!"他对着步话机下令。

"轰!轰!轰!"一连串爆炸在村中各处响起。石磨炸裂,碎片像弹片一样四射;柴堆下的地雷把几个鬼子掀上了天;最绝的是茅房里的炸药,炸得粪水满天飞,淋了日军一身。

"打!"李云龙一声令下,埋伏在各处的八路军同时开火。

日军猝不及防,瞬间倒下一片。但他们毕竟是关东军精锐,很快组织反击。机枪子弹把土墙打得千疮百孔,迫击炮弹在屋顶炸开。

"撤到第二防线!"李云龙命令部队且战且退,引诱日军深入。

巷战在迷宫般的村中展开。鬼子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拐角处飞来的手榴弹,屋顶射下的冷枪,甚至突然从地下冒出来的地雷。李云龙的战术很明确:分散敌人,逐个歼灭。

中午时分,日军终于被引到了村中央的打谷场。这里四周都是高墙,唯一的出口被机枪封锁。山田大佐这才发现中计,但为时已晚。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