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第173章 他们目光中满是对嬴迟的崇敬

‘嬴迟兄才是父王最合宜的继承人。

我不如兄长勇敢,不如兄长果断,更无兄长的眼界。

若我是太子,能如兄长般镇定自若吗?’

扶苏凝视嬴迟霸气质感,心中感慨。

无对比,难知差距。

然扶苏心怀谦逊,心境开阔。

他被祖龙厌弃,实因宗室误择教导者。

但他尚年轻,若真欲效忠秦帝国,嬴迟同样能引他步入正轨。

然胡亥死盯着嬴迟,眼中妒火与不甘交织。

‘可恶的嬴迟,本该属于我的。

‘受百官敬仰、世人尊崇之人本应是我。

‘这一切都被你抢走。

‘且看吧。

‘绝不善罢甘休。

胡亥满眼怨毒。

此时。

‘大王临朝!’

后殿内侍高声传唤,声震朝廷。

文武百官愈加恭敬,整理衣冠。

祖龙冕服加身,气度非凡,众人俯身行礼。

“臣等拜见大王。”

“愿大王万寿无疆,大秦永固千秋。”

齐声高呼。

嬴迟转身行礼。

祖龙登基,气势恢宏。

见嬴迟身着太子服,祖龙微笑。

“诸位爱卿,平身。”

祖龙挥袖,威严宣布。

“谢大王。”

百官分列落座。

扶苏与胡亥位列文官前,虽无实职,却以旁听身份参与。

昔日支持他们的大臣,现因嬴迟为太子而多生疏离。

“有事即报,无事退朝。”

内侍高声宣告。

“儿臣启奏,请父王圣断。”

嬴迟行礼。

“迟儿,何事奏报?”

祖龙语气温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儿臣与众臣商议,关于郡县制。”

“呈上。”

祖龙见嬴迟自信满满,深感期待,郡县制关乎国策效率。

内侍迅速递奏章,祖龙阅毕,大惊。

“迟儿,此计出你手?”

“禀父王,确由儿臣拟定。”

嬴迟回答:“虽由儿臣提议,四臣亦贡献良多。”

“哈哈,迟儿果然不负我嬴家英杰之名。”

祖龙大笑,对郡县制甚是满意。

“四位爱卿功不可没。”

祖龙笑言,众人感知其认可。

“大王过誉。”

“全赖太子殿下之力。”

“郡县划分至整体章程,均由太子殿下提出,臣等仅为辅助。”

韩非附和。

“臣同意。”

“郡县制皆由太子殿下创立。”

蒙毅、冯去疾亦随声附和。

他们目光中满是对嬴迟的崇敬。

“迟儿,”

祖龙称赞,“从未让你失望。

未料你能如此出色推行郡县制。”

“父王过奖。”

“为大秦尽力,是儿臣本分。”

嬴迟谦逊答道。

“陛下,太子殿下所提郡县制具体构想如何?”

王绾起身询问,满朝文武皆屏息静气。

“郡县制关乎大秦根基,能除内患。”

祖龙答道,“按常理施行此制需两年成形,而迟儿之法,一实施即见成效。”

话毕,他将奏章交予近侍:“宣读。”

“遵旨。”

近侍展开奏章高声诵读:“郡县制乃天下根本,大秦治世之基。”

“儿臣嬴迟拟定章程:将大秦疆域分作数郡……”

殿堂内诵读声起,文官面露惊愕,武将则难以尽解,毕竟领域各异。

奏章读毕,群臣多以敬仰眼神望向嬴迟。

“太子所提郡县制堪称精妙。”

王绾不禁称赞。

此刻,王绾心中豁然开朗:“原以为太子擅军事,不曾想治理亦精通。

大秦有太子实为幸事,扶苏柔弱,胡亥无为,唯有太子可助大秦兴盛。”

“太子所议国策值得钦佩。”

群臣随声附和。

祖龙听后嘴角微扬:“朝堂决策鲜获百官一致认可。

迟儿所提郡县制果然非凡。”

“父王,儿臣举荐太傅吕不韦主持此事。”

嬴迟直言,“其曾为相邦,才智出众,再为秦效力必能让郡县制遍行全国。”

“甚好。”

祖龙当即应允,“拟旨:命太子太傅吕不韦为负责人,依章程推行郡县制。”

“为保施行顺畅,迟儿你向各地驻军下令,若遇阻碍,授太傅处置权。”

祖龙严肃叮嘱。

“儿臣领命。”

嬴迟恭敬受命。

此时,系统提示音响起:“恭喜宿主推动郡县制,完成隐藏任务,奖励《活字印刷术》。”

“原来车同轨、书同文也是隐藏任务?”

嬴迟惊喜揣测,信心倍增,笑意浮现。

“恳请陛下遵循礼制,效仿先祖规制。”

“否则,秦帝国恐陷混乱,江山社稷危如累卵,天下分崩,大秦基业难存。”

“恳请陛下遵循礼制……”

整齐声响从殿外传来,传至殿内。

闻此言,祖龙因即将推行郡县制而蹙眉,此刻更锁双眉,目光直指殿外:“何人喧哗?”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