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门关前的誓约金光尚未完全融入地脉,幽冥深处便传来潮水般的悲泣。
悟空心念微动,已至望乡台前。这座能映照魂灵故乡景象的古旧石台,此刻正剧烈震颤,台身裂缝中渗出晶莹水光。
望乡台坐落于忘川河畔,高不过三丈,以青灰色冥石垒成,表面布满斑驳痕迹。
此刻台上空悬浮着数以万计的水镜,每一面都映照出不同魂灵生前最眷恋的故园景象——炊烟袅袅的村舍、繁华的都市场景、征战过的沙场、亲人哭泣的坟前......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悲伤,水汽凝结成冰冷的雾霭,连彼岸花都在这极致的哀意中低垂闭合。
无数等待轮回的游魂挤在望乡台下,仰头望着水镜中的景象,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
有老妇伸手想触摸镜中孙儿的笑脸,有将军对着故国山河跪地长啸,有书生望着书房红袖添香的幻影泣不成声。
值守的阴差试图维持秩序,却被这集体爆发的相思之情冲击得魂体不稳。
“圣尊,”孟婆拄着拐杖现身,叹息道,“望乡台积蓄了万古相思,今日不知为何突然爆发...”
话音未落,台上最中央的一面水镜突然裂开,流出猩红血泪!
望乡台裂缝中传出尖锐冷笑:“世间从无真情!何必自欺?”
所有水镜中的景象突然扭曲——温馨家园化为焦土,亲人笑脸变成骷髅,故国山河燃起战火......极致的反差让游魂们发出绝望哀嚎。
最前排的数十个游魂开始透明化,他们的魂体化作光点飘向望乡台,被台身吸收。
一个书生打扮的游魂对着镜中化为白骨的妻子惨笑:“既然皆是虚妄,不如归去...” 说着便要自我消散。
孟婆将陶碗往地上一顿,碗中汤水化作细雨洒落。
雨水触及游魂,暂时稳定了魂体,却无法消除他们眼中的绝望。
更多的游魂开始效仿书生,整个望乡台被自我毁灭的意念笼罩。
望乡台吸收魂力后,台身裂缝扩大,流出的不再是水光,而是漆黑如墨的怨气。
台面开始下沉,连带着整片忘川河岸都在震动。
若望乡台沉没,所有与故土的因果联系将彻底断绝,轮回秩序将失去重要一环。
更可怕的是,积累万古的相思执念一旦反噬,足以让大半个幽冥的生灵陷入疯狂!
就在望乡台即将沉入忘川的刹那——
悟空突然伸手接住了一滴从台上飘落的泪珠。那是一个小女孩魂体消散前,望着镜中母亲落下的最后一滴泪。
真情,显化!
泪珠在悟空掌心滚动,竟绽放出纯净白光。这光芒所照之处,扭曲的水镜恢复原貌,漆黑的怨气如遇克星。
甘露,净化!
“尔等说世间无真情?”
悟空托着泪珠轻轻一吹,泪珠飞向望乡台上空,化作一场温暖细雨。
雨水落在游魂身上,他们停止哭泣,眼中重现清明。
落在望乡台上,台身裂缝开始愈合,流出的不再是怨气,而是带着清香的水汽。
最神奇的是,每个被雨水沾湿的游魂,头顶都浮现一道淡淡的金光——那是他们与亲人之间最纯粹的牵挂,是超越生死的纽带。
忘川怨灵在雨水中发出凄厉惨叫,它那“世间无真情”的根基被动摇,形体在真情之光中快速消融。
真情之雨的降落看似轻柔,却快过一切防御。
力量不在刚猛,而在唤醒——唤醒每个灵魂心底最柔软也最强大的力量。
在持续的真情之雨洗礼下,望乡台焕然一新,台身浮现出从未有过的温暖光泽。
游魂们不再哭泣,而是对着镜中的故土、亲人露出释然的微笑。
那个差点消散的书生,此刻望着镜中妻子的影像轻声道:“你要好好活着...”
他头顶的金光突然大盛,与镜中影像建立起一道跨越阴阳的桥梁。
无数游魂效仿,万千金光冲天而起,将幽冥与阳间短暂连通。
这不是执念,而是祝福;不是束缚,而是放手。
孟婆震撼地看着这一幕,手中陶碗掉在地上浑然不觉。
悟空望着重归平静的望乡台,看着游魂们井然有序地排队喝汤、踏上轮回。
至情至性,可破万妄。
今日方知,相思也可以是力量。
而某个更深层的因果,似乎已在这离人泪中悄然系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