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 第230章 魂牵梦绕的燕京

“江宁知府潜逃?”赵煊习惯性地敲击御案,“为何潜逃,另外,他叫什么名字。”

“江宁知府赵明诚,大元帅府称其叛乱未果而潜逃。”

赵煊表情僵硬。

赵明诚?

他堂堂一个江宁知府,叛谁,又哪里有那个胆子敢叛乱,若不是出现了威胁他和他妻子性命的事,他绝无可能逃离江宁府。

显然刘豫和赵?的出现,将赵明诚推向死亡边缘,才出此下策。

“朕知晓赵明诚作为,他绝无可能叛乱。镇江、杭州,都是重镇,大元帅府已经控制了整个江南啊......”

“臣亦猜测如此,打着平叛旗号,不见其同叛军作战,却利用叛军名头解决掉一个个朝廷所遣官员,江南输税,已经全被他们截停!”邵成章说,“只是目前暂不可知道君十五子?,是被刘豫挟持,还是同流合污,总之,朝廷需要尽快陈兵江北,疏通漕运,江南赋税不入京师,国基动摇。”

赵煊额头已经拧成麻花,说实在的,他自己非常不喜欢处理这类事情,想安抚刘豫,不起兵戈,这小子又绝不可能答应,拦截江南赋税己用就已经说明一切,卑躬屈膝地去安抚,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

他不就是赌朝廷不敢将兵祸引向江南,赌朝廷禁军没有实力战胜他们么?

所以唯有一战,只有战争才能彻底、快速解决问题。

但,需要借口。为了团结南兵,刘豫也需要借口。

赵煊可不打算给他有借口举起反旗的机会。

“江南不必再去使者。”赵煊叫来李神仙,“命令天水军统制张立操练水军,节制京师所有战船水手,南下江淮。”

“同时任命辛永宗为江南招讨使,统率禁军士兵随从京师水师南下。”

“京师战船南下需要时间,数量亦不多,再调襄阳、江陵、鄂州战船水军东下汇合。”

“陈兵江面,就说朕增派水师支援大元帅征伐叛军。”

赵煊拍打桌面,眼神犀利。

“朕会给刘豫写封御札,命令他到辛永宗军中商讨征伐叛军细节......只要他敢来,一刀咔嚓!”

“若不敢......心里有鬼,反心已有,无需再言,捉到即刻杀掉!”

安排好,赵煊写御札时候,不是直接命令刘豫会见辛永宗,而是先叫他将赵?送来京师,由刘豫主持大元帅府事务,再同辛永宗合作,共同讨伐叛军。

只要答应其中一件事,赵煊就可以将大元帅府拆散,若一件事都不干,赵煊也有了十足借口撤销大元帅府。

去见辛永宗,可直接拿下刘豫,将赵?送来,大元帅府便没了核心,同意跟辛永宗合作,朝廷禁军能顺利踏上江南土地,有皇帝圣旨,便由不得大元帅府作妖了,叛军一旦被平,大元帅府还有什么存在的借口?

不管如何,赵煊都做好开战的准备。

六月初,赵煊收到使团抵达河间府的消息。

李纲奏劄称,金人使者非常惊喜,没想到宋皇会如此重视,径直派遣使团而至,他们本以为只会派几个官员前来再次确认金人的“修好”真诚程度,往后可能还要奔波几次,如今来看,想多罢。

双方都很有诚意,想到一块,那么“媾和”便简单许多。

金人使者邀请使团前往燕京,同金朝掌权者进一步讨论疆域细节,以及诸多矛盾。

燕京!

赵煊看见这两个字时激动万分。

不止是因为这是宋人魂牵梦绕了两百年的土地,还是因为据谍报言,大宋的兵部尚书孙傅以及礼部尚书谭世积,正被羁押于燕京。

赵煊一直没有忘记营救他们。

又亲笔写了封御札,带去给王伦和宇文虚中,追加任务:争取把孙傅和谭世积营救回朝,若不能,也要确认二人是否还活着,被扣于何地!

......

停于河间府的金人使者,只是一人,他单独前来求见此时的河间知府以及签书枢密院事李纲。

三太子、四太子刚刚北去。

河间知府又在河间跟金人斗智斗勇多月,对金人那是恨之入骨,本不愿见这个使者,他觉得金人断然无修好之意。

当时挞懒还屁颠屁颠地押送战利品缓慢北撤,河间知府欲要派兵拦截,可是兵力空虚,根本无法战胜挞懒。

梁杨祖手里九个骑兵,张所的义军又装备奇差,遂被李纲所制止。

起初李纲还以为这个时候派来使者,是为了掩护挞懒北撤,当他亲自接见使者,才知道金人是“真心实意”的求和好了。

不过,总感觉金国是在左右脑互搏。仗刚刚打完,凝血未消,还有一路人马都没有完全撤走,便急不可耐地派人接触求和,这左脑叫主战,右脑叫主和吧?

赵煊命令既下,使团抵达,便随在金人使者带领下开往此时的大金燕京析津府。

他们要去见此时的大金都元帅——斜野。

亦是如今大金国谙班勃极烈,即大金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六月中旬,使团穿越曾经宋辽界河——白沟河。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