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 第164章 惊弓之鸟是康王

“现在立刻马上......”陈过庭在朝廷这么多年,和当今圣上共事也有一段时间,从未见过皇帝如此焦急模样,就算是开封围城期间......肃宁局势或者是,韩世忠这个人对于官家十分重要么?

陈过庭眼珠子一转,又问道:“官家不关心康王安危么?”

虽然韩世忠等将领是北伐核心,可是连亲兄弟安危都不过问,多少说不过去了吧?

确实,因为河间战报上就没有报告任何关于康王的消息,康王在河间大战之后......消失了,没人知道这个臭小子是死路上还是逃去了哪里。

赵煊也并非是不关心,而是韩世忠比这个死赵构重要多了!

拿一百个康王赵构换一个韩世忠赵煊也不愿意啊!

“康王?”赵煊挤眉弄眼,“压根没有康王消息,自求多福吧。”

说罢赵煊起驾回宫,即刻去安排亲征事宜。

亲征可是很麻烦的......赵煊不知道如今开封兵力可不可以支持他北上。

总之先放出消息,给予金兵压力,若是半个月后肃宁不能解围,赵煊会毫不犹豫出发北上,赌上一切都要挽回日后的中流砥柱。

返回宫内的赵煊宣布建立亲征行营,同时任命太子为东京留守,由陈过庭代行其权力,亲征行营则由钱盖任亲征行营使,调集大军操练以待北上。

此举在开封引起轩然大波,第一个跳出来的不是宰执大臣们,依旧是那群太学生,他们一听见风声便组织上书力谏,请求赵官家取消亲征行营,放弃亲征计划。

措辞稍微温和了一番,许是经历开封围城后,太学生感受到当今圣上身上有一股别样的怪状,不可名状,不敢像当初一般强硬不屈。

或许皇帝陛下有自己的考虑,太学生怎么说只是一群热血青年,考虑事情断然不齐当权者全面,他们只需要晓其厉害,直达上意便可,搞成杀头之事可不能。

开封围城时局势动荡赵官家能饶他们一命,现在局势稳定,哪天回忆起他们当初“劫持”朝廷大员一事秋后算账,谁也逃不掉,所以此次在皇帝面前表现出关心国事,体谅官家的一面。

赵煊冷静地回复了太学,告知他们缘由,这一些想法不需要刻意隐藏,同时也答复了老臣钱盖,让他不必担心舟车劳顿,好好练兵。

官家如此诚恳,太学表示理解,而钱盖也表示赞同,皇帝亲征就算没有付出任何行动,也能对河北造成一定程度的威慑。

此时肃宁被围困至少已经半个月,王宗濋从开封北上,半个月也应该抵达了,而皇帝要出发,没有一月两月是不可能到达的,那个时候,韩世忠早已曝尸荒野。

果然,亲征行营建立后,河北大地的诸多义军再次风起云涌,他们得到赵官家诏书,纷纷自发北上赶往肃宁寨援救,随同各地零零散散的官兵一道。

肃宁成为宋金焦点之时,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忽然传来了康王赵构的消息。

书信是从冀州信都而来,也就是说赵构这小子没有去往肃宁,亦没有选择投奔宗泽,而是一路南下,跑到了信都才停下脚步,他告知朝廷准备继续南下去往大名府避难。

河间一战让赵构成了惊弓之鸟,他说他感觉自己身体给金人吓出了毛病,需要回京疗养疗养。

赵煊被这个家伙逗笑。

许是河间大战被金人一路追赶,吓破了胆,说什么也不要回去,大元帅头衔亦给丢掉,爱怎么着怎么着,他康王赵构要回到纸醉金迷的开封过逍遥日子。

既然如此,那就回来吧,爹爹应该想死你了。

赵煊准许康王回京,命令冀州知州多派兵将护送这位“劳苦功高”的亲王安全回家。

得到大哥亲自指示,赵构南下速度更快了,不到四月中旬,赵构便渡过黄河,进入京畿地区,说要去大名府暂时停留,实际上连城池都不入,连夜奔回京师,用赵构自己的话说就是:“大名不吉利。”

时隔半年多,康王赵构荣耀回京......其实有多憋屈只有赵构自己知晓,在河间战场突围时的凶险也只有他自己知道。金贼的弓箭和他耳朵“擦肩而过”,女真大斧甚至还砍死了他的几名侍卫,可想而知当时赵构的心境,没死,还安全返回京师,简直后半辈子修来的福分。

他今后肯定乖乖跟着大哥当个好弟弟,千万别在丢下他,特别是不要让他去当什么挨千刀的大元帅,他再也不想当,也不要什么权力荣耀,只要待在京师就好。

赵煊给足他面子,亲自抵达东壁郊外迎接康王。

负责护送康王的部队连夜赶路,气喘吁吁,脸色苍白,唯独赵构自己红光满面,如浴春风,他坐在车驾上张开双臂,努力地吸取京师美妙的空气,迎面看见黄龙旗时,赵构急不可耐地下车,一路小跑,在所有随驾兵部官员、皇城司官员、禁军士兵面前扑倒在赵煊逍遥辇前,痛哭流涕。

“臣构,拜见皇帝陛下!”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