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 第73章 血色黄昏

再拨四百精锐护送苏余,宗泽手中的兵力也不过一万。

一万人能援救开封吗?

不能。

宗泽就算有通天本领,也无法靠一万人战胜二太子翰离不和粘罕的十几万大金军精锐。

只能取巧。

整军开拔前,宗泽分别写信给河北各处的宋军,以及河北义军,希望他们能继续南下支援开封。

就算来壮壮声威也行,人马必须让金军侦查到。

宗泽此去,内心已决定以死保国。

大河南北,飞雪漫天战场风云变幻,开封一刻也不能等了!

宗泽一万孤军,逆流而上,和纷纷北上开往大名府的宋军形成巨大区别。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十九日。

宗泽所部从内黄沿黄河南下,第一目标李固渡。

先占领渡口,侦查金军态势,再决定如何骚扰,接近开封。

二十日,宗泽率军在李固渡歼灭一队金军游骑,占领李固渡,派骑兵进入滑州侦察。

与此同时,张德护送苏余到达大名府。

然而得知消息,康王还在相州未动,命令大军暂时于大名府集结,准备东来。

京师断联时间接近一个月,河北诸地惶恐不安,康王为了安抚百姓以及军心,在未得到皇帝诏令情况下,建立大元帅府,统制各路兵马。

康王言,不得已之法。

早前四道总管,张叔夜阵亡,王襄遁逃散兵不知所踪,胡直孺被金人擒获泄愤杀害,赵野被罢,天下兵马一盘散沙。

康王作为在开封城外唯一的皇子,自然有责任和义务掌天下兵马。

苏余在大名府惶惶不安,告诉张德,自己希望前去相州亲自面见康王,传告圣旨一事。

然而前路凶险,金军游骑来无影去无踪,张德这四百人实在堪忧,为了苏余安全,张德拒绝了他的建议。

张德打算在大名府和各路集结的兵马等待康王到来。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北方已经乱成一锅粥,但是因为康王存在,诸路兵马像蚁群一般朝康王靠去。

此时的南方诸路,跋山涉水的军队数不胜数,他们的目的通通都是北方的京师。

生长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士兵们,这辈子可能都没有跨过长江,然而家国有难,他们像背水一战的勇士,握着所剩无几的粮食,不断往开封开进。

如果此时俯瞰江南大地,行军路线宛如一条条涌向开封的血脉。

天崩之下的普通人,也无时无刻不担忧着京师危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一日。

“时帝在北壁,被甲登城,赐御膳以士卒,易火饭以进,军民皆流涕。”

“城内流言四起,保甲补盗,尸扑于地,百姓皆言时日无多。”

“飞雪漫天,四肢僵硬不能动,见兵士聚于城头烧炭,皆憔悴。”

丁特起坐在北壁下的街道内,搬了个简陋的木板,在其上镇纸书写,一笔一划,极其认真。

只见城墙上张黄龙旗,频繁的飞雪差点将视野遮盖。

“老丁!”

一个太学生从墙根处匆匆而来。

丁特起没有听见。

“老丁,城门开了!”

“城门开了!”

“什么?”丁特起忽然回过神来,“城门开......开了?”

官家又要出战迎战金军吗?

可是......北壁不是金人主攻方向呀!

演习亦或者是偷袭?

“快,过去看看!”太学生拉住丁特起,“晚上再写,不差那一点时间!”

丁特起和几个太学生收拾东西,裹着衣袍往北壁墙根方向跑去。

被打开的城门是景阳门(新封丘门),位于北壁居中地方,外边便是北斋宫,也可以叫北青城。

众人来到新封丘门大街,和广济河垂直的蔡市桥上观看。

街道笔直横穿城门,站在桥上一清二楚。

两侧建立在坊市中的军营涌出大批士兵,集结于街道上,在统制官一声令下,开往城门去。

“嘿,出城迎战金军呢!”太学生异常兴奋,“去瞧一瞧?”

“上城墙去!”

丁特起皱眉,摆手拒绝:“官家不是有令,百姓不得登城吗,你怎么去?”

几个太学生露出狡黠的笑容:“兵甲现在不过三万,城墙那么长,他怎么知道我们在哪?”

“喂,等等!”

丁特起还未说完,几人如风一般朝城墙拐去。

无奈丁特起只能跟上。

几人在宋军守备薄弱的地方偷偷上了城墙,顶着强烈的风雪,他们靠在女墙上往下望。

宋军穿越吊桥,前方迎战的正是一队在北壁巡逻的金兵游骑,目测人数不过三百。

而宋军大约有八百人。

只是......没有任何骑兵。

他们扛着枪矛,举着破损严重的木盾朝骑兵冲锋。

丁特起缩了缩身体,寒冷的雪水渗入了他的脖颈,他只觉得这一幕异常诡异。

远处被炮石砸毁一半的敌楼上,树立着黄龙旗,他们的皇帝就在那里,注视着战场的一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