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第85章 遇险

高廉仗着高俅的权势,在高唐集结了四千厢禁军,而东昌知府缺乏这样的背景支持,因此麾下仅两千兵马。

在其他州府,这样的兵力也算不错,但若想对抗梁山贼寇,恐怕难以成事。

张清眉头紧锁道:“既然高唐州遇险,我们理应前往救援,但需防贼寇声东击西,引诱我方兵力分散,进而威胁东昌府安全。”

“不如这样,末将愿率一千兵马前往高唐州,大人再招募一些青壮年协助留守的一千守军,定可确保城池无虞。”

知府虽知救援迫在眉睫,但两千人马能否抵挡强敌,心中并无把握。

毕竟高唐四千兵马尚且落败,这两千人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此次五路大军围剿梁山,东昌知府原本无意参与,但因蔡京与高俅联合下令,他也只能服从。

在他看来,梁山虽嚣张,却未必会直接影响东昌府,何必主动招惹麻烦?

知府最大的顾虑是,一旦损兵折将,还丢失城池,他的官职恐怕不保。

见张清愿意带兵出征,知府自然表示赞同,即便张清全军覆没,剩下的一千守军也能守住城池,对他和高俅都有交待。

知府随即说道:“张都监果然胆识过人,听说你擅使飞石之技,定能一举击溃梁山贼寇。

事不宜迟,所需钱粮可随时支取,明日即刻发兵救援高唐州。”

……

“末将领命!”

张清清楚知府的考量,但他艺高胆大,并不惧梁山势力,反而希望能借此建功立业。

自辽宋澶渊之盟以来,河北久无大战,禁军体制几近废弛。

文官以政绩升迁,而武将则需靠战功晋升,张清年轻便已任一府兵马都监,显然并非无依无靠之人。

张清出身彰德府,即相州,韩琦故乡,此人名震天下,其子韩忠彦亦身居高位。

南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中,有一对父子尤为特别。

张清虽出身相州,却怎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初入军旅时,他便在韩忠彦的侄子、小天宝韩存保麾下效力。

张清仪表堂堂,武艺出众,深得韩存保赏识,年纪轻轻便担任了一州兵马都监。

然而,没有战功加持,任职三年后,他只能被调往别处继续担任都监。

东昌府虽有一些小股势力,但即便全部剿灭,也难以助他晋升。

梁山泊则不同,朝廷多次围剿均以失败告终,堪称一大劲敌。

若能击溃梁山贼寇,朝廷必有重赏,升职更是板上钉钉的事。

不过,张清并未盲目自信。

他的手下仅千余人,正面交锋并无优势,唯有通过比武决胜负。

他对自己的飞石绝技充满信心,认为只需击败数名首领,便可瓦解贼寇士气,提升胜算。

次日清晨,张清点齐千余兵马出城,朝高唐州进发。

此次出征,他自然带着两名副将:花项虎龚旺,全身布满虎斑纹饰,项戴虎头,擅长使用飞枪;中箭虎丁得孙,脸颊与颈项布满伤疤,精通飞叉技艺。

刚踏入高唐境内,梁山探子便察觉动静,迅速上报徐悟锋。

徐悟锋闻言一笑,随即率三千大军及飞石克星縻貹前往迎击。

距离高唐州三十里外,张清正率军前进时,一名斥候快马驰至:“报都监!前方有梁山兵马挡道。”

张清微蹙眉头问:“对方兵力几何?”

斥候答道:“约莫三千步兵,另有五百骑兵。”

得知敌众我寡,张清神情愈发严肃,但斗志愈显旺盛。

他举枪喝道:“全军听令,随我擒获这群贼寇,献于京师领赏!”

“遵命!”

张清一声令下,东昌府将士们士气大振。

不多时,远处飘来两面杏黄大旗,上面写着“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八个大字,随后可见黑压压的军队。

张清虽对梁山泊有所耳闻,但未曾亲眼见过其军容。

此刻见到梁山兵马整齐划一,远超寻常匪寇,内心不禁震撼。

“梁山首领果然治军有方,难怪官府屡次征讨无果。”

张清稍作喘息,他的部队已行军多日,而梁山将士却养精蓄锐。

无奈之下,他命龚旺和丁得孙布阵迎敌。

自己则来到阵前,大声斥责:“水泊匪徒,逆贼乱党,竟敢挑战我军威严?”

徐悟锋微微一笑,缓步而出,拱手道:“久仰东昌府张都监威名,然贵军兵力仅千余人,恐难敌我梁山。

不如加入我们,山寨必有你一席之地,不知意下如何?”

张清审视着徐悟锋,试探性地问:“阁下莫非便是梁山泊主?”

徐悟锋点头承认:“正是。

当今世道昏暗,朝廷 ** ,奸佞当权。

都监才华横溢,却仅任此小职,为昏庸朝廷效命,岂不可惜?若能弃暗投明,加入梁山,不仅不负此生,更能实现抱负。”

徐悟锋确实欣赏张清,尽管他年少,但假以时日,或许能独当一面。

张清思索片刻,问道:“若我不答应呢?”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