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江北之粮和赈灾粮的形状一模一样,我们才会疏忽大意。”吴天罡眉头紧锁,他一直在为赈灾粮的下落而头疼不已。直到听到有人造谣称其中有不少江北粮商参与,这才让胡天罡心中升起一丝怀疑。
“大人的意思是说,这些江北粮商所售之粮中可能混入了赈灾粮?”小六听后不禁感到震惊。一万多石的粮食,他们只找回了七千石,剩下的去向始终是个谜。由于江北粮种与赈灾粮相似,他之前并没有过多怀疑,甚至下意识地认为问题已经解决。
“没错。”胡天罡点了点头,又缓缓摇头,“但我不敢断言全部都是。不过你想过没有?我们来舟航这么久,为什么江南道所有商户出售的粮食,除了赵、钱、孙三家之外,就没有一家是来自北境的?而现在,哪里是粮食最好卖的地方?当然是江南道!如果他们是想囤积赈灾粮作为反叛资本,风险未免太大。所以我更倾向于相信,他们是在江南狠狠赚一笔,然后将嫌疑转嫁到江南粮商身上。”
小六愣住了:“大人,您的意思是……江北粮商们所售的粮食全是赈灾粮?”
胡天罡苦笑了一下:“这背后需要多大的势力才能做到?就算是大皇子也不可能让整个江南道和江北道的所有粮商都听命于他吧。可是现在江北所来的粮商只有寥寥数家,我只能说,策划这个计划的人太会利用障眼法了。赈灾粮并就显眼了,现在利有寥寥数家的粮商把赈灾粮混在粮商的普通交易中,再悄无声息地消化掉。”
“那大人的意思,是要我盯紧那些江北粮商吗?”小六似乎明白了什么,急切地问道。
“嗯。”胡天罡沉思片刻,说道,“虽然不能说所有江北来的粮商都有问题,但有问题的粮商一定藏身其中。而且,剩下的粮食肯定已经被分给多个粮商销售了,这样才能把‘有问题的石头’掩埋得更深。”
“可是,现在舟航城的李、上官、王三家正在卖粮,而江北粮商的粮食却几乎不动啊……”小六满脸疑惑。
“无妨。”胡天罡摆了摆手,“你带上我的亲笔书信,去找何知府说明情况,并告诉他这件事的关键所在。他会协调李、上官、王三人配合我们的行动。暂停两天放粮和施粥对城中的局势不会有太大影响,反而可以趁这个机会查清楚赈灾粮的具体去向。”
巡抚府
“大人!”何知府一脸愁容地向刘伯谦行礼。
“怎么了?”刘伯谦看到何知府的表情,忍不住好奇地问。城中已经开始正常施粥,上官、李、王三家也按照计划下调了粮价,原本围着知府衙门和巡抚衙门闹事的人群早已散去。按理说,何知府不应该如此忧心忡忡才对。
“大人,刚才胡总督派人传话过来,让我暂停施粥和售粮。”何铭琪语气中带着几分犹豫和不满,“如果停了施粥,这舟航的百姓该怎么办?胡总督简直不拿人命当回事!”
“何大人,慎言!”刘伯谦急忙打断他的话,这种言论若是传到胡总督耳中,后果不堪设想。这明显是对上司不敬的行为。
何铭琪意识到自己失言,连忙改口:“大人,就算照胡大人所说去做,这舟航城恐怕也会乱成一团吧?您说,他到底想做什么?”
刘伯谦在原地踱了几步,沉吟片刻后说道:“胡大人肯定和我们一样,目的是平抑当前的粮荒。否则他怎么会给我们送来六千石粮食?”
“是啊,我也这么想。可他为什么要阻止我们继续发放粮食呢?”何铭琪依旧困惑不解。
“别着急,先想想胡大人为何南下。”刘伯谦试图引导对方思考。
“还能为什么?舟航洪灾,赈灾粮被抢,胡大人下江南不就是为了处理这场粮荒吗?”何铭琪脱口而出。
“没错,为了处理粮荒。但是,朝廷在赈灾粮被抢之后,还有余粮可供调配吗?”刘伯谦再次反问,这个问题他之前就和何铭琪讨论过,因此推测胡天罡如今的做法可能是发现了赈灾粮的线索。
“大人的意思是……胡大人找到了赈灾粮的下落?”何铭琪恍然大悟,但仍有些不确定。
“嗯。”刘伯谦点点头,“他们抢赈灾粮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粮食是用来吃的,但新粮一到,旧粮就不值钱了。谁会没事囤积那么多粮食?难道是为了造反?”
“当今圣上尚在位,谁敢轻举妄动?殿下之位可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何铭琪摇了摇头。
“既然不是用来吃,也不是为了造反,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换钱。而眼下最好的换钱之地,自然就是江南道。”刘伯谦说到这里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着何铭琪。
何铭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大人说得对。我记得很清楚,舟航城开仓放粮后,粮库很快就见底了。粮商的粮价突然暴涨,简直离谱。当时我还以为是天灾导致的,后来才发现不少仓库里的粮食竟然莫名其妙遇水腐坏了。可那些官仓明明建在高处,根本不可能进水!所以我一直觉得这里面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