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仙祭传 第196章 宋氏山长

“若是无粮,不用兽潮反扑,这个聚集了方圆千里山民,号称十几万的宋氏联军,就要先饿死。”

宋海坐在帐中许久,思虑万千,他反复问自己,若是黑风军无法提供给他粮草,那时,只能死路一条,自己要坐以待毙吗?

直到天色渐渐暗淡,他才起身,说道:“来人。”

一个穿着甲胄的壮硕侍卫,应声从帐外走了进来,躬身道:“族长。”

宋海对他说道:“你去告诉宋焱,让他带着人围住后山学堂。”

侍卫应声而去,宋海也走出营帐,此刻营地之中已燃起了灯火。

而且远处的箭楼升起了巨大的灯笼,照亮了半个营地,他看着眼前的一切,眼中充满了忧色。

宋海漫步在营地之中,往日村落的格局已消失不见,竟变得有些陌生。

宋氏一族在此地繁衍生息,已经八百多年,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七代。族人也从一开始的千余人,到了现在的一万六千余人。

兽潮此番来袭,方圆千里的山民,拖家带口聚集在此,人数一下子增长了几十倍,宋氏族地变成了一个大军营。

然而仅仅经历了两次兽潮攻击,就死伤了近十万青壮。

兽灾之猛,远超往次,如今营地之中幸存的人中,以妇孺老弱、伤兵居多。

不远处高耸的箭楼上缓缓升起了几盏巨大无比的灯笼。这些灯笼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散发出明亮而温暖的光芒,瞬间将半个营地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他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凝视着眼前的景象,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忧虑之色。

只见昔日熟悉的村落布局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杂乱无章的营帐和临时搭建的居所。

曾经宁静祥和的村庄氛围已然消失无踪,此刻展现在他面前的竟是如此陌生的场景。

宋海独自一人缓缓地漫步在这片营地之中,心中感慨万千。宋氏一族在这里落地生根、繁衍生息,迄今已有八百多个春秋岁月。

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传到他这一辈时,已是家族的第七代传人。

想当年,宋氏族人初到此地定居之时,不过区区千余人口。然而,经过漫长岁月的繁衍壮大,如今族中的总人口数量已然突破了一万六千余人。

此次突如其来的兽潮凶猛异常,其规模之大、破坏力之强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方圆千里之内的山民们听闻消息后,纷纷拖家带口匆忙赶来此地避难。

一时间,原本就不算宽敞的宋氏族地人满为患,人数骤增数十倍之多,整个区域转眼间便化作了一座庞大的军营。

可是谁能料到,仅仅只是经历了两次兽潮的猛烈袭击,就有将近十万名身强力壮的青年男子不幸丧生或身负重伤。

此时此刻,在这座营地之中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们当中,大多数都是妇女儿童、年老体弱者以及那些受伤未愈的士兵。他们面容憔悴、神情疲惫,眼中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

后山宋氏学堂,建在一片竹林之中,附近是大片的农田。

数百年来,宋氏一族,虽然身处莽荒之中,但是一直坚持着古老的祖训,以耕读传家。

一名童子在前带路,宋海脚步却十分缓慢,他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学堂屋舍,好似要把这一切都烙印在脑海之中。

当年他也是在这里完成了学业,每次来此,都会有一种触动。

怀念往昔,总会让他记起一些人,想起一些事,而近日尤甚。

宋海跟着童子走进了一间书房,房间里书架上摆满了书籍,空气中飘荡着墨香。

屋内书桌前,正端坐着一名中年男子,面色红润,有温雅之气。

他身上披着外套,手里捧着书,正看的津津有味,这人便是宋氏学堂的山长了。

宋海看见这人手里捧得书,便若有所思,说道:“墨先生好雅兴,此时读《九州史记》,何以教宋某?”

墨先生放下手里的《九州史记》,连忙起身,面上带着笑容,向一旁的童子摆了摆手。

童子正好给宋海倒了茶水,躬身退去,并带上了书房的门。

墨先生示意宋海先饮茶,然后才说道:“宋氏祖上,曾经也出过神侯,族长可知这《九州史记》之中为何没有宋氏的传记?”

宋海闻言,放下茶杯,不以为然的说道:“子孙后辈不孝罢了,辱没了先祖的功绩。”

墨先生摇了摇头,道:“不然,族长可知,八百三十二年前,宋氏一族被贬至此,当时族内还有真君坐镇。”

“后来传至三代,宋氏再无一人破境至意境,其后四代,七星真人便是顶点儿。”

“墨先生想说什么?”宋海看着对方,淡淡的说道。

此人是八年前上一任山长推荐,接替了新山长的位置。

宋海一直感觉对方很神秘,直到半月前,对方突然告诉他,宋氏一族有灭族大祸。

宋海本不在意,却不想半月以来,先是遭受兽潮,损失惨重,如今族中又粮草殆尽。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