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育吾说:
所谓“二气”,就是阴阳。“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
“四时”,就是春、夏、秋、冬。
“九州”,就是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
上天有阴阳二气,运行于四季之中;大地有五行之质,分布于九州之内。
正如朱熹所说:“五行的本质蕴含于大地,五行的气脉运行于天道。”
所以天道有春夏秋冬的变迁,地道有金木水火的属性,都是时间与地域相互依存、配合为用的。
如今谈命理的人,只知道论阴阳五行,却不知同时考虑地域分野,以及昼夜阴晴的影响。
因此常有八字(年月日时)相同的人,贵贱寿夭却大相径庭,于是有人便认为五行之说毫无根据,这难道不是误解吗?
人生于天地之间,莫能逃脱五行的范畴。
九州划分疆域,各地风气、气候不同;昼夜阴晴之间,寒暖有别。
人禀受天地灵气而生,即使同一时间,所得之气也各自不同。
所以,贵贱寿夭不可完全用八字刻板推断。
以五行配属来看:
甲乙寅卯属木,生于兖州、青州(东方木地)为“得地”,生于春季为“得时”。
丙丁巳午属火,生于徐州、扬州(南方火地)为“得地”,生于夏季为“得时”。
戊己辰戌丑未属土,生于豫州(中央土乡)为“得地”,生于四季月(辰、戌、丑、未月)为“得时”。
庚辛申酉属金,生于荆州、梁州(西方金地)为“得地”,生于秋季为“得时”。
壬癸亥子属水,生于冀州、雍州(北方水地)为“得地”,生于冬季为“得时”。
况且昼夜阴晴之中,有寒有暖;阴阳造化之内,五行有喜有忌。
生克制化的轻重缓急,妙在通晓变通,不可固执一端。
按语:
凡八字中所取用神为木者:
生于春季,又产于兖州、青州等木地,必能发达,无论晴雨昼夜均有利。
若生于秋季,又产于荆州、梁州等金地(金克木),则难发达;若逢天雨(水来生木)或夜深(阴气助木),尚可缓解;若天晴傍午(火旺泄木),则更为不利。
用神为火者:
生于夏季,又产于徐州、扬州等火地,必能发达,天晴傍午(火得烈日助)则大发,天雨夜深(水克火)则稍减。
若生于冬季,又产于冀州、雍州等水地(水克火),则难发达;天晴傍午(火得日暖)尚可,天雨夜深(水势更旺)则更为不利。
用神为土者:
生于四季月,又产于豫州等土乡,必能发达,天晴傍午(火生土)则大发,天雨夜深(水湿土)则稍减。
若生于春季,又产于兖州、青州等木地(木克土),则难发达;天晴傍午(火生土)尚可,天雨夜深(水木克土)则更为不利。
用神为金者:
生于秋季,又产于荆州、梁州等金地,必能发达,天雨夜深(水泄金)尚可,天晴傍午(火克金)则稍减。
若生于夏季,又产于徐州、扬州等火地(火克金),则难发达;天晴傍午(火炎克金)尚可,天雨夜深(水火相战)则更为不利。
用神为水者:
生于冬季,又产于冀州、雍州等水地,必能发达,天雨夜深(水得阴助)则大发,天晴傍午(火暖水寒)则稍减。
若生于夏季或四季月,又产于徐州、扬州、豫州等火土之地(土克水、火耗水),则难发达;天雨夜深(水得助)尚可,天晴傍午(火土旺)则更为不利。
总之,八字用神全赖天时(季节)与地利(地域)交相资助:
天时地利兼得者,必能大发。
得天时而不得地利者,次之。
得地利而不得天时者,又次之。
若天时地利皆不得,用神无所依附,如同独木不成林、孤军难胜敌,必主贫困短寿。
然而先哲有言:“勤俭可以救贫,养生可以治夭。”
这说明人力的后天努力,未尝不能培补先天命局的不足。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源》中“”以传统命理学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将地理环境(九州分野)与季节气候(四时)、五行生克理论相结合,构建了一套动态分析命局的框架。
其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维度:
一、九州分野的五行属性与地理对应
1. 九州分野的理论基础
地理与五行的对应:根据《尚书·禹贡》,九州被赋予不同的五行属性,形成“地有五行,具于九州”的格局。
例如:
冀州(今河北、山西)属水,对应北方,象征“水旺之地”。
兖州、青州(今山东)属木,对应东方,象征“木盛之域”。
扬州、荆州(今江苏、浙江、湖北)属火,对应南方,象征“火旺之区”。
豫州(今河南)属土,对应中央,象征“土厚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