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宫推算方法:
凡是推算命宫,必须先确定出生月份对应的数字(如果出生时间过了该月的中气,就按照下一个月的数字来推算),再将其与出生时辰对应的数字相加。
(地支对应的数字为:寅1、卯2、辰3、巳4、午5、未6、申7、酉8、戌9、亥10、子11、丑12)以「14」作为基准数值。
若月数与时数相加不满14:需要继续累加,直到和为14为止,最终累加的「差值对应的地支」即为命宫。
(例如:生月为寅月(1),生时为辰时(3),1+3=4,不足14,需加10才能到14,从寅月开始数10位,对应地支为「亥」,故命宫为亥。)
若月数与时数相加等于或超过14:则以「26」作为新的基准数值(14+12,因十二地支循环一圈为12),用26减去月时之和,所得的「差值对应的地支」即为命宫。
(例如:生月为丑月(12),生时为子时(11),12+11=23,超过14,26-23=3,对应地支为「辰」,故命宫为辰。)
确定命宫地支后,若想知道命宫的天干,需以年份的天干为起点,按照「年上起月法」(即根据年干推算月干的规则,如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来推导,方法与推算月干完全相同。
小限推算方法
推算小限时,需将命宫对应的数字与生年地支对应的数字相加,再减去流年地支对应的数字,以最终的「余数对应的地支」作为小限宫位。
若相加后数值小于流年地支数(不够减):需先加12再减,最终余数即为小限。
(例如:命宫为卯(2),生年为子(11),相加得13;流年为午(5),13-5=8,对应地支为「酉」,小限为酉。)
若相减后余数大于12:需再减去12,以最终余数对应的地支为小限。
(例如:命宫为亥(10),生年为丑(12),相加得22;流年为寅(1),22-1=21,21-12=9,对应地支为「戌」,小限为戌。)
说明
1. 地支数字对应:明确标注「寅1至丑12」的地支序数,便于理解计算逻辑。
2. 中气概念:中医与命理中的「中气」指节气中的「中气」(如立春为节,雨水为中气),过中气则换月,译文保留这一专业术语。
3. 年上起月法:补充解释推算规则(如甲年正月为丙寅),帮助非专业读者理解天干推导逻辑。
4. 逻辑分层:将命宫与小限的推算步骤分点解析,用括号举例说明,使抽象的数学计算具象化。
5. 术语统一:「命宫」「小限」等命理术语直接沿用,确保专业性;「行道者」译为「业内从业者」,兼顾通俗与准确。
补充说明
这种推算方法在以往的命理书籍中并未记载,但业内从业者大多遵循此法,且通常通过口耳相传,视为秘诀。
实际上,它与前文提到的「推功限法」(推算运势起伏的其他方法)虽途径不同,却最终指向相同的命理逻辑。
正因如此,我特意将这一方法详细记录在此,以飨后学。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心算命宫小限法”是袁树珊结合传统星命学与子平术创立的独特命理推演体系,其核心在于通过简化步骤快速推算命宫与小限,以辅助八字分析短期运势。
以下从理论框架、操作逻辑、实战应用及创新价值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理论框架:命宫与小限的双重定位
1. 命宫的本质
定义:命宫是出生时东方地平线升起的星宫,象征“精神中枢”,主导个人先天禀赋与核心特质。
推算逻辑:以生月为基准,结合生时逆推至“卯”位(象征日出破晓),体现“胚胎萌芽见光”的意象。
具体步骤为:
逆数生月:从子位起正月,逆时针数至出生月份。
顺数生时:以生月所在宫位为起点,顺时针数至卯位,确定命宫地支。
天干遁法:以年干为基准,按“年上起月法”推算命宫天干。
2. 小限的动态作用
定义:小限是基于命宫与流年的短期运势节点,每年一换,代表一岁内的能量波动与情绪状态。
推算逻辑:
逆数流年:将生年地支置于命宫之上,逆时针数至流年地支,确定小限宫位。
天干关联:以流年天干为基准,按“年上起月法”推算小限天干。
核心功能:小限作为流年与命宫的桥梁,通过宫位与星曜的互动,揭示当年的吉凶趋向。
二、操作逻辑:简化步骤与心算技巧
1. 命宫的快速推算
公式简化:
若(月令 + 时辰)≤14,则命宫 = 14 -(月令 + 时辰)。
若(月令 + 时辰)>14,则命宫 = 26 -(月令 + 时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