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命理探源【译注】 第16章 推月法

推月法的核心规则与操作原理

推月法的关键,是根据人出生年份的天干来推算月份的干支,以「节令」(节气)作为划分月份的核心标准。

具体有三种情况:

1. 出生在本月节令之后:直接以本月推算出的干支作为月柱(如惊蛰后出生,属卯月干支)。

2. 出生在本月节令之前:以上个月的干支作为月柱(如立春前出生,属丑月干支)。

3. 出生在本月下一个节令之后:以下个月的干支作为月柱(如清明后出生,属辰月干支,需注意此处原文“下一节令”应指下一个月的节令,即跨月情况)。

五虎遁元口诀与年干对应关系

根据年干不同,正月的月干遵循以下规则(称为“五虎遁元”):

甲年、己年:正月起于「丙寅」(甲年正月为丙寅,己年同理)。

乙年、庚年:正月起于「戊寅」。

丙年、辛年:正月起于「庚寅」。

丁年、壬年:正月起于「壬寅」。

戊年、癸年:正月起于「甲寅」。

古歌诀总结为:

甲己之年丙作首(甲年、己年正月为丙寅)。

乙庚之岁戊为头(乙年、庚年正月为戊寅)。

丙辛必定寻庚起(丙年、辛年正月为庚寅)。

丁壬壬位顺行流(丁年、壬年正月为壬寅)。

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戊年、癸年正月为甲寅)。

这体现了“采用夏历,以寅月为一年之首”的历法传统(《论语》“行夏之时”即指此)。

《考原》对五虎遁元的历法根源解释

《考原》记载:上古历法的起点(历元),年月日时均以「甲子」为始。

若某年为甲子年,则年前冬至所在的十一月为甲子月(子月),正月(寅月)需从子月往后推两位(子→丑→寅),年干为甲,故正月天干为丙(甲的第三位天干:甲1、乙2、丙3),形成「丙寅」月。

逐月推算:正月丙寅,二月丁卯,三月戊辰,依此类推。

年干循环逻辑:从甲年到乙年,经过60个月(5年),天干地支完成一个循环。

例如:

甲年正月丙寅,五年后己年正月再次回到丙寅(甲→乙→丙→丁→戊→己,五年后己年与甲年天干属性相同,故正月干支一致)。

乙年正月需从甲年正月丙寅往后推10位(甲年到乙年间隔1年,天干乙对应五虎遁的戊开头),故为戊寅月,以此类推其他年干。

核心概念解析

1. 节令定月的本质:

月柱以「节」为起点(如立春为寅月起点,惊蛰为卯月起点),而非农历初一。

例如:若立春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则该日之后出生即属寅月,而非仍属丑月。

2. 五虎遁元的数学逻辑:

年干与月干的关系基于天干顺序:甲年正月干为丙(甲+2),乙年正月干为戊(乙+3),丙年正月干为庚(丙+4),丁年正月干为壬(丁+5),戊年正月干为甲(戊+6,逢癸年同理,因戊癸同属一组)。

这种递推源于上古历元以甲子月(子月)为起点,正月(寅月)需顺推两位地支,天干则按年干属性递加。

3. 五年一循环的原理:

天干共10个,地支12个,年干每5年(60个月)形成一个完整的月干循环(如甲年与己年正月均为丙寅,因甲己属同一组,间隔5年)。

这就是“越五年共六十月,花甲周而复始”的含义。

推月法的核心是“以节令分月界,以年干推月干”:

月支由节令决定,交节前属上月,交节后属本月。

月干由年干通过五虎遁元口诀推导,遵循五年一循环的历法规律。

这一方法确保了月柱干支与自然节气的严格对应,是八字排盘中确定月柱的关键技术,体现了中国传统命理学“天人合一”的时间观。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推月法”是八字命理学中确定月柱干支的核心方法,其核心在于以节气为月分界线,结合“五虎遁元”口诀推演月干,精准定位出生月份的干支属性。

以下从五个维度总结其核心内容:

一、推月法的核心准则:以节气为月界

1. 严格的节气划分

月柱的分界点为节气,而非农历月份或公历月份。

具体规则为:

交节前出生:属上个月干支(如2025年2月3日立春前出生,月柱为丑月,即己丑月)。

交节后出生:属当月干支(如2025年2月3日立春后出生,月柱为寅月,即丙寅月)。

闰月处理:闰月无中气,沿用前一个月的干支(如闰四月出生,月柱仍为巳月干支)。

这一规则体现了“以节统月”的思想,将月柱与自然节律紧密绑定。

2. 节气与月建的对应关系

袁树珊继承汉代“以节气定月建”的传统,将一年划分为十二节令月,每节令月包含一个“节”和一个“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