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此言已暗含对主公林枫的质疑。
若换作其他诸侯,即便表面无恙,内心定然不悦,久而久之或渐生疏离之心。
然刘伯温深知林枫胸怀宽广,绝非狭隘之人,更无一般诸侯常有的猜疑之心,待人向来坦诚以待。
对此,刘伯温虽感困惑,却归因于主公英明圣德,受天命庇佑,具识忠辨奸之慧眼,此论虽显夸张,却也无可厚非。
殊不知,刘伯温所不解之事,实为林枫得力于神秘系统的助力。
该系统能精准探测出属下的忠诚度,确保无虞。
尤其针对系统赋予之人,皆为死忠,林枫自然无需多虑,可全然信任,放手任其行事。
自己则悠然自得,闲时与妻妾谈天论道,生活惬意非常。
刘伯温对此自是毫不知情,若知真相,恐对其主公的看法亦会有所改观,或许“咸鱼”
之喻更为贴切。
与此同时,李存孝听闻刘伯温之言亦觉合理,毕竟此事匪夷所思。
若非亲身感受主公实力,单凭言语断难置信其竟有如此惊人之力。
林枫的行事风格实在与高手形象相差甚远,这让李存孝虽对其忠心耿耿,却忍不住暗自腹诽。
面对质疑,李存孝并未直接回应,而是让刘伯温去询问李元霸,以证实主公的真实实力。
李元霸虽然反应迟钝,却能明白李存孝的意思。
在众人目光聚焦下,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结结巴巴地承认主公的武力确实非凡。
由于李存孝和李元霸的信誉,大家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尽管这让他们倍感震惊。
最早追随林枫的刘伯温等人面露尴尬,深感作为臣属的失职。
他们从未意识到主公竟有如此高强的武艺。
得知真相后,不仅对主公刮目相看,也对自身的疏忽感到愧疚。
就连张辽、高顺这些三国时期的本土名将,也难以置信地感慨,这个时代竟然出现了三位无双神将。
马超和庞德归降之后,心中常有悔意。
当初他们对抗西凉王时,以为面对的是西凉王麾下的精锐之师,却不知真正的西凉军主力始终追随西凉王左右。
岳家军虽有高宠、杨再兴这样的猛将,但在西凉王手下,还有李存孝、李元霸这般旷世罕见的绝世战将。
两者实力差距明显。
马超自降服以来便十分低调,深知在这些强者面前,自己不过是晚辈中的晚辈。
凉州其他降将亦是如此,早已被西凉军的强大震慑住。
直到后来才明白,昔日为敌时根本无法想象西凉军的强大程度。
如今知晓这一切,愈发觉得庆幸自己早早归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特别是得知西凉王竟与西楚霸王项羽齐名,众人更加惶恐。
除了庆幸自己的选择外,也为那些未能及时投降的诸侯感到惋惜。
遇到如此强大的对手,那些诸侯除了灭亡别无他途。
张辽和高顺也庆幸自己投靠了西凉王,若继续留在吕布手下,结局定然惨烈。
林枫展现的实力无疑让他的部将们心生敬畏,这也是一种意外的效果。
…………
一更,期待支持,欢迎订阅、首订、自订与全订。
众人确认主公的实力后,纷纷奉承拍马。
林枫常常被夸赞得面红耳赤,他摆手示意大家停手,“行了行了,这样的溢美之词让我很不好意思。”
张辽和高顺虽是后来者,却已适应了西凉王麾下的轻松氛围。
主公性格豁达,从不过分计较玩笑之事,即便有人言辞不当,也鲜少责备。
这让文武官员之间的关系极为融洽,几乎看不到什么矛盾。
李元霸偶尔行为古怪,但除此之外,大家都相处得不错。
张辽与高顺等人感受到,这里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无需担心背后议论或背叛。
只要专注于职责,即使不擅长社交,也不会受到偏见。
这样的团队凝聚力极强,让众人坚信统一四方只是时间问题。
林枫随后问及众人对下次金榜的预测。
此话题让气氛变得严肃起来,毕竟这是关于个人战斗力的榜单。
刘伯温和王猛等文官未参与讨论,因为他们并不精通武艺。
于是,第一猛将李存孝率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李存孝之所以被称为第一猛将,而非李元霸,是因为两人的武艺相当,但李存孝在统帅和智谋上更胜一筹。
林枫询问李存孝关于榜单的问题时,李存孝指出榜单中的前几名应包括所有绝世武将,列举了七位他认为属于绝世武将的人选,其中包括他们自己以及吕布。
林枫对此表示认同,但他深知历史上还有其他人如黄忠、赵云、关羽等同样达到了绝世武将的水准。
回忆起往事,林枫两年前通过锦衣卫找到了典韦,并将其招募到自己身边,给予其贴身护卫的重要职位,这让他成为了曹操原本的保镖之一。
林枫回想这段经历时,觉得颇为有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