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魏军将士如在陆地般自如行于水面,魏军依然无坚不摧。
见新战船如此可行,曹晚满心欢喜。
尽管郭嘉与庞统的设计仍有不足,但曹晚最初设计的战船可量产使用。
对此,曹晚仍感欣慰。
于是赵云等人随曹晚至军营,处理晚宴事宜。
戌时,浔漓城华灯初上,喧嚣不止。
家家户户似逢佳节,热闹非凡。
如此盛况,因曹晚今日设宴于浔漓城。
浔漓百姓亦借此良机庆祝一番,以表对曹晚敬意。
毕竟曹晚麾下魏军不仅为浔漓带来订单,也让众人得以谋生。
曹晚的壮举令浔漓城的居民受益匪浅,如今的生活较以往改善许多。
今日,曹晚当众宣布大规模建造新型战船,再次让浔漓城的人们欢欣鼓舞。
工作意味着收入,这是他们所需。
毕竟,当前对船只的需求有限,时常接不到订单。
毕竟,造船需耗费大量资源,已属不小开支,更别说还要支付工人工资。
因此,只有资金充裕的商家或商会才会考虑造船运输。
也正因如此,浔漓城的造船业时兴时衰。
浔漓城是吴国除山阴外最出色的造船地,但整体繁华程度仍不及山阴城。
作为吴国首都,山阴汇聚了全国资源,自然物价高于浔漓城。
不过,浔漓城胜在物价稍低,虽差距不大。
浔漓城的资源储备无法与山阴城相比,许多物资还需从他城采购,运输费及劳务费也不算低廉,但总体仍比山阴城便宜。
受多种因素制约,浔漓城的造船勉强能维持居民生活。
曹晚此次大订单,足以让众人长时间无须工作也能保证生计。
往常一艘船的工钱仅够一月开销,吴国之前为赶制战船也曾向浔漓城下单。
如今魏军所需的战船数量不少,参照上次情况,这次或许仍需二十艘甚至更多。
若按每艘船养活一个月计算,这已是十八个月无需担忧温饱。
加上曹晚先前赠送的一万钱,直接提升了浔漓城百姓的生活水平。
故而,浔漓城百姓得知曹晚设宴庆祝时,全城同庆。
如今的浔漓城充满欢声笑语,百姓与魏军将士如亲人般嬉戏玩乐。
浔漓城军营。
1962年
主帐之外,魏军士兵与浔漓城的百姓谈笑风生。
主帐之内,曹晚高居主座。其他魏军将士分坐两侧,曾丰位于末席。
酒菜齐备后,曹晚斟满一杯酒,站起身来。众人见状纷纷起立,各自举杯。曹晚环视四周,随后举杯笑道:“今日我心甚悦。对吴军的征伐,即将翻开新的一页。此第一杯,敬新型战船试航成功!”
言毕,他仰头一饮而尽。
“敬顺利!”
众人齐声响应,随之举杯畅饮。
曹晚再次斟满,举起酒杯道:“此第二杯,敬造船工匠!”
他毫不迟疑地一饮而尽。
曾丰深受触动,众人的呼喊让他眼眶湿润,双手微颤。
“敬造船工匠!”
齐声高呼唤醒了他的思绪,曾丰木然饮尽杯中酒,随即续满。
“第三杯,敬魏国昌盛!”
曹晚未多赘言,同样一饮而尽。
“敬魏国昌盛!”
众人由衷回应。
酒过三巡,曹晚率先落座,众人也随之缓缓坐下。宴席继续,大家一边享用美食,一边闲聊。
尽管众人沉浸于欢乐气氛,曾丰的思绪却停留在曹晚那句“敬造船工匠”上。浔漓城虽也为吴军建造过战船,但如此真诚的致谢却是首次。
自魏军入驻浔漓城后,这里的百姓逐渐意识到,魏军并非传言中那般凶狠。
魏军士兵同样是有血有肉的存在,他们也需要饮食起居、面对情绪波动。经过长久相处,浔漓城的百姓觉得魏军将士其实还不错。相较吴军,他们更倾向于与魏军共处。
无论是日常交往,还是魏军近期带来的物资援助,都促使百姓改变了对魏军的看法。魏军已如同朋友和亲人般融入他们的生活,令人感到亲切自然。而与吴军相处则压抑许多,还需时刻提防其态度变化。
若无吴军劣迹对比,魏军或许无法这般迅速赢得民心。所有人都会倾向善待自己的一方,何况这方不仅让人舒适,还能带来实际利益。
浔漓城百姓从未奢望额外所得,只求维持生计。此前打造十艘战船时,仅期望基础报酬,却遭齐熊呵斥。当时吴军催促赶工,完工后却毫无回馈。齐熊言语间暗示,百姓本应无偿付出,这令辛勤劳作的他们难以接受。造船正是主要营生,被迫加班,累得半死却一无所获,还受吴军冷遇,让百姓对吴军的好感大减。
相比之下,魏军与百姓同吃同住,在造船厂与工人携手作业。即便赶工期,魏军也未强迫百姓加班,还主动参与制造。这些看似平常之举,却温暖了百姓心房。正是这些细微关怀,让百姓对魏军愈发亲近。现在,他们甚至与魏军共同欢庆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