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第308章 一路平安无事

郭嘉与庞统目睹造船工作井然有序,便离开了造船厂,在浔漓城中漫步。

午后,两人用完午餐返回造船厂。此刻时间尚早,未至正午。

造船厂内的众人早已用餐完毕,各自休憩。有人闭目养神,有人闲谈玩笑,也有些人不知在做什么趣事。魏军士兵与浔漓城居民相处融洽,其乐融融。

郭嘉与庞统见此情景,笑容满面。浔漓民心已逐渐倾向魏国,吴军的举措反而成为助力。望着和谐共处的士兵与百姓,二人坚信未来四海一家的理想终将实现,那将是何等盛世。

然而,吴国尚未平定,天下一统之路依旧漫长。但观浔漓造船厂及建业现状,郭嘉与庞统确信这一目标必将达成。只要魏国在曹晚带领下保持当前方向,必将成为空前绝后的帝国。而曹晚、郭嘉等人作为开国功臣,亦将名垂青史。

尽管如今郭嘉与庞统声名远扬,但也仅限当下。能被后世铭记功绩,又有几人不愿?

午后,造船厂再度繁忙起来。嘈杂声此起彼伏:工人们的欢笑、工具的碰撞、指挥的号令交织在一起,却丝毫不扰众人情绪,反而激发了更高的工作效率。郭嘉与庞统默默注视,一旁的管事喜形于色。这种积极氛围难得,能提升士气,提高效率,或许这次任务能提前完成。

此时,造船厂一片欢腾,山阴城同样如此。

诸葛诞遣回山阴城报信的李禾等人已抵达山阴城。

李禾入宫,至后花园向孙皓汇报此次行动详情:"启禀大王,此番出击,我军大获全胜。"

"于渡溘城毁魏军战船十余艘,于浔漓城得十艘战船。"

"今诸葛大将军与众将士正于浔漓城督造战船,待完工后,将所得十艘战船一并带回。"

孙皓听罢,笑意渐浓,随即爽朗一笑。但旋即,他收敛笑容,沉声问:"魏军人损几何?"

李禾稍显谨慎地答道:"渡溘城魏军伤亡不足两千人,浔漓城则无伤亡记录。"

孙皓闻言,面色骤变:"怎会如此?你们竟未痛击魏军?莫非有意放虎归山?"

李禾俯首不语,孙皓怒气难抑,大喝:"说!到底为何?"

待孙皓略平静,才冷冷追问:"究竟何事?"

李禾伏地而拜,颤声禀道:"大王,渡溘城魏军见形势不利,迅速整队撤离,撤退极为有序且迅捷。"

"彼时我军战船尚未靠岸,等靠近时,魏军已撤离大半。"

"浔漓城魏军闻我军来,亦立即撤退,该城兵力不足六千,因此我军未至,魏军已全面撤出。"

孙皓听后,眉心深锁,此次突袭虽令魏军仓促撤退,却未能对其造成重大打击。

李禾之言,令孙皓颇感不满。他本欲借此机会,重创渡溘城与浔漓城之魏军,然两城魏军均安然撤离,无一伤亡。

1930年

魏军撤离渡溘城时,虽未遭遇重大损失,但吴军的优势并未能造成更大影响。即便如此,两千人的差距对双方而言意义不大,魏军轻易就能补充这些兵力。

浔漓城的魏军见到吴军战船即刻撤退,未曾交战。因此,这场战斗中魏军的损失几乎全数来自渡溘城的两千年左右。

“我军此役伤亡几何?”

孙皓忽然问起。

李禾听后愣住,沉思片刻才低声答道:“回禀大王,不足千人。”

孙皓闻言勃然大怒:“仅歼敌不到两千,却折损千人?这分明占据优势的局面啊!”

“你们究竟是在做什么?”

面对孙皓的震怒,李禾跪地不起,浑身发抖。

片刻后,孙皓平复情绪,挥手示意李禾退下。对于李禾来说,这句“下去吧”无异于赦令。他迅速起身,行礼告退。

独自行至拐角处,李禾才松了口气。这次与孙皓对话,他首次感受到这般压迫感,连在浔漓城时的诸葛诞都未曾让他如此不安。他确信,若非及时脱身,后果不堪设想。

李禾原以为速报捷讯为明智之举,然而现在才明白,诸葛诞或许早已预见今日局面,这才阻止齐熊返回。否则以齐熊刚晚的性格,即便决定已定,也必会抗争到底。可最终,齐熊竟毫无动静,既未反抗,也未采取任何行动。

李禾起初虽感疑惑,却未深究。静思后,他认为诸葛诞似有意栽培齐熊,才会有此举动。然而,他对诸葛诞如何说服齐熊依然充满好奇。抢先回城报喜并非小事,这令他愈发不解。

诸葛诞究竟以何承诺,能使齐熊主动退让?李禾始终无法理解。实际上,诸葛诞仅用简明直白的话便说服了齐熊。

此时,诸葛诞一行人正逆流而上,向山阴城方向行进。战船上气氛轻松,众人谈笑风生。江面上一片安宁,魏军缺乏战船,即便岸上有众多士兵,吴军亦无所畏惧。加之吴军战船距岸较远,魏军难以对其构成威胁。不过,双方隔水相望,吴军只能观望而无计可施。好在此地仍属吴军控制,一路平安无事。

浔漓城内的造船厂依旧繁忙。造船工匠与魏军士兵各司其职,忙碌不停。目前战船底部已具雏形,按此进度,七日内便可完工。郭嘉与庞统估算完成时间后,相视一笑。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