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唯有击溃对手,才有生存希望,虽冷酷却真实。
魏军历经艰险,于众多战役中存活下来,足以证明其强大。
故鲜有人敢正面抗衡魏军。
守军身为燕地之士,怎会在魏军面前退缩?
但目前不少城池在百姓默许下,轻易向魏军投降。
“为了大魏!”
底下又有人高呼,顿时激起全场热情。
几轮酒后,众人开始随意畅饮。
将士们逐渐放下紧张,开始在营地中畅叙欢谈。
渡溘城此刻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曹晚见到此景,心中满是宽慰。经过一月的驻扎,魏军将士已与当地百姓熟络起来,彼此嬉笑玩乐。
尽管水战筹备稍显迟缓,但整体进展平稳,曹晚并未多加催促。他深知,另一边的行动同样未曾停歇。短短时日内,又有数地归附,大军正向更远处挺进。
若此势头延续,不久之后,大江两岸诸多城池将尽数落入魏军之手。
然而,杯盏交错间,曹晚忽感一丝隐忧浮上心头。
次日,大江彼岸的吴国城池,守军依照军令有序撤离。
接获山阴城指令,各地迅速响应,整军待命。
集结完毕的部队,全速奔赴山阴城方向。
山阴城附近的各处驻军早已到达指定位置。
诸葛诞在营帐外核对人数、安排入营事宜,忙碌而井然有序。
孙皓和张布目睹不断涌入的士兵,笑意渐浓。
“大王,战船均已备妥。”
一名士兵前来汇报。
“带朕前去查看。”
随行士兵引领二人至江边,只见数十艘战舰整齐排列。
每一艘战舰均配置精良武器,尽显吴国水师实力。
“此处共有多少战船?”
望着眼前阵容,孙皓眉眼舒展。
“回禀大王,总计十五艘。”
士兵答道。
“这便是此次出征所用的全部战船。”
负责人进一步说明。
数日后,这支由十五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将承载三万水师,直指渡溘城。
每艘战舰可容纳近两千人,此次正好适配,无需担忧拥挤问题。
孙皓对此颇为满意,张布亦频频点头。
“目前已有多少人到达?”
孙皓向身边的侍卫问道。
“禀大王,已有一万余人到达。”
“据大将军推断,明日当可集结完毕。”
士兵按诸葛诞的安排,详尽汇报给孙皓。
“很好!”
“接下来几日操练全军。”
“四日后,由诸葛诞率水军进发渡溘城。”
“本王定要魏国明白,这吴地属吴国所有。”
“即便魏国在此,也绝非我吴国敌手。”
孙皓目光冷冽,周遭众人皆感受到他的强晚杀意。
吴国被魏国压制已久,众将士胸中积郁满腔怒火。
今朝终得宣泄良机,士气高涨至顶峰。
戌时。
诸葛诞清点完今日最后一批队伍,望向渐显拥挤的军营,生出别样思绪。
此刻他斗志昂扬,只等大军整备妥当,即刻向渡溘城挺进。
身为吴国大将军,诸葛诞资历深厚。
久居山阴城,几乎忘却战场气息。
如今重归沙场,统帅吴军攻伐魏军,单是设想便令他热血沸腾。
若非计划缜密,他恐已冲动领军直取敌阵。
渡溘城距山阴城虽不远,顺流而下亦需八时辰方达。
辰时启程,翌日丑时方至渡溘城。
丑时为深夜,众人休憩之时。
此时突袭,效果绝佳。
然需先探明魏军方位,方可精准出击。
此行旨在击溃魏军,而非攻占渡溘城。
城中百姓本对吴国多有怨言,若再损毁城内设施,民心只会愈发疏离。
但前提是,渡溘城现归魏国掌控。
一旦归吴,民心自会渐渐回归。
毕竟渡溘城百姓生于斯、长于斯。
吴国若善待百姓,他们仍愿归属吴国。
若非建业城的变故,吴国民众或许仍会全力助吴抗魏。然而,建业城之事已成事实,且迅速传遍各地。此事件令原本抗拒魏军的吴民,对魏军的恐惧稍有缓解。毕竟魏军并非嗜杀之徒,在民众眼中亦非如传闻那般可怕。过去那些拼死抵抗者,结局往往是城破后全城覆灭,无一生还。这种行为在民间引发恐慌,而建业城的表现却扭转了许多百姓对魏军的看法。尽管魏军占了他们的城池,却未施加过分暴行,更有士兵主动协助解决百姓问题。这一切的背后原因无人知晓。或许是魏军欲重塑形象,让民众不再惧怕他们,毕竟生存才是头等大事,能够平安甚至更好生活自然更佳。
整理完名册的诸葛诞走到孙皓身边。
“大王,今日登记人数已达一万一千。”
“连同原本驻守山阴城及新兵人数。”
“如今已有共计一万八千人。”
“明日即可开始训练,为未来的战斗做准备。”
听完诸葛诞汇报,孙皓笑意盈盈。
“哈哈!很好!非常不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