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带着基地闯三国 第242章 楼班攻城

杨帆知道城门即将失守,他拔出佩剑,高声喊道:“将士们,随我杀出去!” 关羽、张飞等人立刻跟在他身后,打开城门,冲入乌桓骑兵之中。一场更为惨烈的巷战开始了。

青龙偃月刀与乌桓弯刀碰撞在一起,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火花四溅。张飞的丈八蛇矛如蛟龙出海,每一次舞动都能卷起一片血雨。典韦和许褚更是如入无人之境,他们手中的重兵器将乌桓士兵的身体砸得粉碎,内脏和骨头四处飞溅。赵云的银枪如同一条银色的闪电,在敌军中穿梭,所到之处,敌军纷纷落马。张辽则指挥着步兵结成方阵,稳步推进,弓箭手在方阵中间不断放箭,射杀冲锋的乌桓骑兵。

蹋顿见杨帆等人如此勇猛,不禁怒不可遏,他挥舞着手中的长柄战斧,朝着杨帆冲了过来。杨帆毫不畏惧,挺剑相迎。两人你来我往,战在一处。剑与斧的碰撞声震耳欲聋,周围的士兵们都被这惊天动地的厮杀惊呆了。

楼班、苏仆延、难楼见状,也纷纷加入战斗,他们分别朝着关羽、张飞、赵云冲去。一时间,狼河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厮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鲜血染红了街道,汇成了一条条血河,流淌向城外。

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双方都已是强弩之末。城墙上、街道上、城门内外,到处都是尸体和伤兵。乌桓骑兵的尸体堆积如山,几乎将狼河城围了起来;杨帆麾下的将士也伤亡过半,活着的人个个带伤,疲惫不堪,但他们的眼神中却依旧闪烁着顽强的斗志。

夕阳的余晖洒在狼河城上,将整座城池染成了血红色。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硝烟味,令人作呕。战斗虽然暂时停歇,但谁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明天,一场更为惨烈的战斗还将继续,狼河城的命运,依旧悬而未决。

一日的厮杀所有的人都已经十分的疲惫了,看见乌桓骑兵撤退之后,看着这满地的尸体,杨帆有心让自己手下的那些兵士们将这些尸体和满地的兵器那些都打扫一下,可惜实在是太累了,现在也没有后备的兵力去做这些事情了,反正明日还要厮杀,干脆让兵士们好好的休息一下。养精蓄锐应对明日的那场恶战。

一夜的时光就在众人休息和治疗伤势之间度过了,经过了一夜的时间,无论是进攻一方的蹋顿,楼班,苏仆延,难楼等人还是防守的一方的杨帆,徐庶,沮授,关羽,赵云,黄忠,张辽等人的一方都恢复了战力,这也就意味着一场大战很快也就要展开了。

第二日辰时,杨帆和麾下的将领,手下的兵士们都已经用过了早饭,玄菟郡郡守杨帆按着腰间佩剑,望着地平线尽头腾起的滚滚烟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城楼下,五千乌桓骑兵如黑色潮水般涌来,马蹄踏碎荒原的寂静,为首四人正是乌桓三部大人 —— 蹋顿、难楼、楼班与苏仆延。

蹋顿身披玄铁鱼鳞甲,胯下青骓马喷着响鼻,手中丈二铁矛直指城楼:“杨帆匹夫!献城投降可保百姓无虞,否则今日便是狼河城化为焦土之时!” 他身后的难楼挥舞着两柄青铜骨朵,楼班的狼牙棒上还挂着前些日劫掠的汉军旗帜,苏仆延则张弓搭箭,箭簇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城楼上突然响起震天鼓声,关羽倒提青龙偃月刀走出箭楼,绿袍在风中猎猎作响:“某家关云长在此!乌桓蛮夷也敢妄言破城?” 他身旁的张飞挺着丈八蛇矛,豹眼圆睁怒喝:“燕人张翼德在此!有种的便上来受死!” 典韦与许褚分站两侧,前者双戟交错,后者裸着臂膀露出虬结的肌肉,手中镔铁大锤重重砸在城砖上,震得尘土簌簌落下。

赵云挺枪立于女墙内侧,银甲白袍如雪山劲松,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视着敌军阵型。黄忠搭箭上弦,弓弦如满月,箭头稳稳锁定着阵前的苏仆延。张辽按着腰间佩剑,正与徐庶低声交谈,手指在城防图上快速点划。沮授则手持令旗,指挥着城墙上的弓弩手调整角度,三百张强弩已蓄势待发。

“放箭!” 杨帆一声令下,沮授猛地挥下令旗。霎时间箭如雨下,乌桓骑兵阵中响起一片惨叫,前排战马纷纷栽倒。苏仆延怒吼着射出一箭,那支雕翎箭穿透三名汉军弓弩手的胸膛,深深钉在城楼立柱上,箭尾犹自震颤。

蹋顿见状挥动铁矛:“冲阵!” 五千骑兵同时加速,铁蹄扬起的烟尘遮天蔽日。难楼率领的右翼骑兵率先抵达护城河,他们抛下捆扎好的柴草填平壕沟,楼班则带着左翼人马架设云梯。就在此时,张辽突然吹响号角,城墙暗门大开,赵云率领三百白毦兵如离弦之箭冲出,银枪翻飞间连挑十七名乌桓什长,硬生生凿穿了楼班的攻势。

“贼子敢尔!” 难楼怒吼着拍马冲上,两柄青铜骨朵带着风声砸向赵云。赵云勒马旋身,枪尖点在骨朵交叉处,借力腾空跃起,枪杆横扫如鞭,正中难楼肩头。难楼惨叫着坠马,身边亲卫慌忙上前搀扶,却被随后赶来的张飞一矛刺穿三人,蛇矛搅起的血雾溅红了半面城墙。

城下的蹋顿见状双目赤红,亲自率领中军冲击城门。许褚抡起大锤砸向城门,每一击都让门轴发出痛苦的呻吟。典韦则带着甲士搬运滚木礌石,巨大的石球从城头呼啸而下,砸得乌桓骑兵人仰马翻。

黄忠的弓弦突然轻颤,一支穿云箭破空而去,正射穿苏仆延的左臂。那乌桓大人惨叫着摔下马背,被亲卫拼死拖回阵中。徐庶趁机挥动令旗,城角的投石机突然发射,巨石掠过半空砸在蹋顿马前,惊得青骓马人立而起。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