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寒门书童:高中状元,你们卖我妹妹? 第432章 弃卒夺舟求活路,同类反目赴黄泉

“哈伊!”

在场的武士们齐齐低下头,不敢再有任何异议。他们从羽柴秀吉的语气里,听出了不容置疑的决心和濒临崩溃的疯狂。

命令一下,本就混乱的汉城彻底失控了。

成群结队的倭军残部,如同疯狗一般扑向汉城沿岸的渔村和码头。

他们砸开百姓家紧锁的房门,将一艘艘赖以为生的渔船拖拽出来。

有高丽渔民试图反抗,想保住自家的船,却被急红了眼的倭寇一刀砍倒在地。

一个老渔民跪在地上,死死抱着一名倭军武士的大腿,哭喊着哀求:“大人,求求您,这是我们全家活命的船啊,没了它,我们怎么活啊……”

那武士嫌他碍事,一脚将他踹开,然后手起刀落,老渔民的哀求声戛然而止。

鲜血溅在那武士的脸上,他只是嫌恶地擦了擦,便招呼同伴将船推向海边。

仅仅两日,在血腥的镇压和掠夺下,倭军硬是凑出了二百余艘船。

当这些船只被集中到南港时,羽柴秀吉亲自去巡视了一遍。他看着眼前这堆“破铜烂铁”,气得差点吐血。

这里面,只有不到五十艘是像样的安宅船或关船,是他们带来的正经战船。

其余的,全是从高丽百姓手里抢来的破旧民船和渔船。

有的船板已经腐朽,缝隙里还在漏水。有的桅杆歪歪斜斜,仿佛随时都会断掉。更有甚者,连最基本的船舷护板都没有,看上去根本经不起一点风浪。

“这就是你们找来的船?”羽柴秀吉指着那片狼藉的船队,对着手下将领破口大骂。

“大人,能找到的……都已经在这里了。大夏军的骑兵已经过了开城,离我们不足百里了!”一名将领战战兢兢地回答。

听到“大夏骑兵”四个字,羽柴秀吉的身体明显地抖了一下。

他仿佛看到大夏军的先锋骑兵,在烟尘滚滚,向他冲杀过来!

他满心的嫌恶和怒火,最终还是被求生的欲望压了下去。他咬着牙,下达了最后的命令:“传令下去!今夜三更,所有人在汉城南港集结!天亮之前,必须出海!谁要是敢迟到,就让他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

羽柴秀吉的命令,让整个汉城的倭军彻底炸开了锅。

原本还抱着一丝幻想,以为可以固守待援的将领们,彻底绝望了。

连总大将都只想着逃跑,这场仗,还怎么打?

于是,最后的遮羞布被扯下,汉城陷入了末日般的疯狂。

倭军不再满足于抢夺船只,他们开始闯入富商豪绅的宅邸,砸开库房,将一箱箱金银财宝、一匹匹绫罗绸缎搬运出来。

任何敢于反抗的人,都会被当场砍杀。

一名倭军小队长,带着手下冲进了一家绸缎庄。

掌柜的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说这些都是他的毕生心血。

小队长狞笑着说道:“你的心血?马上就都是我的了!等我回到家乡,用这些钱,可以买下好大一块地,再也不用过这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日子了!”

说完,他便指挥手下将一匹匹华美的丝绸卷走。

有伙计试图阻拦,被他身后的足轻一枪捅穿了胸膛。

整个汉城,都回荡着倭寇的狂笑和高丽百姓的悲鸣。

羽柴秀吉对这一切视若无睹。

他面前摊开着一张简陋的海图。

他的手指在图上颤抖地划着,从高丽南港出发,穿过对马海峡,回到九州……

这条平日里再熟悉不过的航线,此刻在他眼中,却充满了未知的凶险。

大夏的水师呢?他们会不会在海上等着自己?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让他惊出一身冷汗。

平壤城外那毁天灭地的炮火,他亲眼所见。如果大夏人把那种巨炮装在船上……

他不敢再想下去。

“大人,德川大人派来的使者求见。”一名亲卫在门外禀报道。

“德川?”羽柴秀吉皱起眉头,酒井忠次那个蠢货大败之后,德川家康的主力一直龟缩在汉城南部的营地,对他爱答不理。现在跑来干什么?

“让他进来。”

片刻后,一名德川家的武士走了进来,躬身行礼后,开门见山地说道:“羽柴大人,我家主公想知道,您对目前的局势有何打算?”

“打算?”羽柴秀吉冷笑一声,“打算就是各自逃命!你回去告诉德川大人,我今夜三更就会从南港出海。他要是想走,就自己想办法吧。”

那武士愣住了,他没想到羽柴秀吉会说得如此直白。他原本还想借机讨价还价,商议共同防御,或者一同撤退的事宜。

“羽柴大人,大夏军势大,我们若是分头撤退,恐怕会被各个击破。我家主公的意思是,我们两军合兵一处,共同杀出一条血路……”

“合兵一处?”羽柴秀吉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然后呢?再让你家主公把我当成弃子,扔出去给大夏军当靶子吗?”

他毫不避讳大名之间的尔虞我诈,眼神里充满了讥讽和不屑。

“你回去告诉德川家康那只老狐狸,别再打那些小算盘了!现在是逃命的时候!谁跑得快,谁就能活!他有他的船,我有我的船,大家各安天命吧!”

德川家的武死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没想到羽柴秀吉已经到了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地步。

他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些什么,但看到羽柴秀吉那副疯狂的样子,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行了一礼,默默地退了出去。

看着使者离去的背影,羽柴秀吉啐了一口:“老狐狸,还想算计我?这次,我看你怎么死!”

他心里清楚得很,德川家康的船只比他更少,更破。

自己这边先行出海,德川家康留在后面,正好可以吸引大夏军的注意力,为自己争取宝贵的逃跑时间。

至于德川军的死活,他才不在乎。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是他们倭国大名之间颠扑不破的真理。

夜色渐渐深了。

三更时分,汉城南港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数万倭军残兵,背着大包小包抢来的财物,疯了一样地往海边的船上挤。码头上人头攒动,火把的光亮将一张张因为贪婪和恐惧而扭曲的脸照得清清楚楚。

“让开!让我先上!”

“这是我的位置!滚下去!”

“八嘎!你敢推我?”

为了抢一个上船的位置,昔日的同伴反目成仇,拔刀相向。

一名武士被身后的人一刀捅进后心,他捂着伤口,难以置信地回过头,看到的却是同乡那张狰狞的脸。

他滚落到船下,很快就被拥挤的人潮踩踏得不见了踪影。

一艘破旧的民船,因为挤上去的人太多,不堪重负。

船身发出了令人牙酸的“咯吱”声,在离岸不到十丈远的地方,猛地一侧,整个翻了过来。

船上近百名倭兵如下饺子一般掉进冰冷的海水里,他们发出惊恐的惨叫,拼命挣扎。

但他们身上都背着沉重的财物,很快就被拖入了海底。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