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建原本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被众人这股热切劲儿一搅和,心有所感,缓缓回过神来。
他目光扫过殿下众人那一张张满是期待的脸庞,心中满是无奈,嘴角扯出一抹苦笑,只得敷衍地吐出一句:
“天佑大明,山河归来,指日可待!”
可刚一说完,他就暗自懊恼,这话说得也太没分量了,跟白开水似的。
于是,他又赶忙在脑海中拼命搜刮那些曾经在影视剧里听过的豪言壮语,试图再说些什么来提振士气。
怎奈搜肠刮肚半天,平日里记得牢牢的那些词句,此刻竟像是被一阵风吹得没了踪影,忘得差不多了。
无奈之下,他只得幽幽补上一句:
“做好记录,叫他们稳住阵脚,可不能少了钱财!”
说也奇怪,前面几句虽说听起来颇为热血,可堂下站着的这群大臣,个个都是历经沧桑、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了。
早过了容易热血上头的年纪,对这种口号式的话语早就有了“免疫力”。
反倒是后面这句直白俗气的话,像一道惊雷,瞬间让他们精神一振。
是啊,在这乱世之中,稳扎稳打,抢钱抢人抢地盘,才是实实在在的硬道理。
刹那间,金銮殿内山呼万岁的呼声轰然响起,震得殿梁都似微微颤抖。
与此同时,殿外一名小太监仿若一只热锅上的蚂蚁,脚步匆匆,满头大汗,神色焦急万分,像是有什么天大的急事。
王承恩一直留意着殿外的动静,眼尖得很,赶忙迎上前去。他微微俯下身,低声询问几句后,接过一个小册子,那手竟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
他又赶忙叮嘱那太监,神色关切:
“务必照顾好传信之人,安排妥当休息之处,莫要出了差错。”
而后,他深吸一口气,大步流星地朝着朱有建冲了过去,双手颤抖着将小册子呈递上去,那小心翼翼的模样,仿佛捧着的是稀世珍宝。
朱有建瞧他这般模样,心头猛地一紧,仿若一盆冰冷刺骨的水兜头浇下,体内的血瞬间冷了大半,暗叫一声:
“唉,完了,这下怕是要糟……”
他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嘴唇微微颤抖,眼神中满是惊恐与不安,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糟糕的念头。
王承恩见朱有建的反应,着实吓了一跳,他从未见过圣上这般失态,赶忙凑近轻声说道:
“圣上,宣府大、大捷,曹督主捷报,捷报啊,圣上,呜呜呜!”
王承恩的声音带着几分激动的哽咽,眼眶也微微泛红,那是真心为这喜讯而激动,同时也为圣上终于能松口气而欣慰。
朱有建猛地回过神来,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满脸惊愕,嘴巴大张,低声喃喃:
“啥?大捷?该不会是打劫吧?”
那声音因惊讶而拔高了几分,带着浓浓的疑惑与不敢置信。
说罢,他一把将小册子塞回王承恩手中,眉头紧皱,命令道:“你来读给朕听。”
曹化淳的这份捷报,纸张有些粗糙,字迹略显潦草,仿若写信之人正处于极度兴奋或匆忙之中。
其上写道:
“天佑大明,吾皇神威!奴才等人于宣府之外,鸡鸣驿堡外柳树沟、石佛湾一线,巧布火雷,大功告成。
贼寇三十余万蜂拥而来,恰似汹涌潮水,战马受惊,相互践踏,那场面混乱不堪,受伤者逾半数。
幸赖神弩神雷助威,贼首仅裹挟寇众约十万之数,遁逃至宣化城。
此役确切伤亡数字尚在统计之中,奴才等已占鸡鸣驿堡,特为大明报捷,吾皇神威盖世,江山社稷,千秋万代!
奴才曹化淳敬上。”
王承恩读着捷报,双手颤抖不止,心中一面为这突如其来的喜讯感到兴奋,仿若久旱逢甘霖,一面又暗暗为曹化淳捏了一把汗。他暗自思忖:
你这般虚报军功,到底有几个脑袋够主子砍的?
还说半数,哼,你若报个一二万,咱家说不定还能信上几分。
就凭你手头那两千多人,打出个一比十的战绩,还敢号称是仰仗圣上神器之威。
居然吹出个一比一百,也太敢编了!
莫说他不信,此刻就连曹化淳自己,在得到详细统计结果后,都处于惊愕与颤抖之中。
谁能料到,此番战况竟如此离奇,三十余万贼寇当中,约二十七万余皆是伤于战马的疯狂冲撞、拖曳与踩踏。
而后又被番子们趁乱补刀,彻底送了性命。
真正被炸死的还不到一千人,炸伤的约两万人,基本都是被铅粒溅射到脸部,受伤后又遭连弩击杀。
闯军慌乱逃窜之际,只带走了军队,辎重粮草全数丢弃。
曹化淳望着堆积如山的粮草,不禁发愣,这些东西还能入口吗?
再看到投石机、虎蹲炮、各种大火铳散落一地,更是惊得合不拢嘴。
心下明白,若不是那十几万匹战马相互踩踏,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单凭自己这几千人,别说抵抗,恐怕连逃都难如登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