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鸢传来的照片在屏幕上定格,林晚的手指划过右后轮上的湿泥区域,光谱分析结果跳了出来。锰含量偏高,酸碱值异常,与城市常规土壤不匹配。她调出地质档案,系统比对三秒后锁定目标——三年前查封的废弃矿道出口区,曾用于地下试验设施物资转运。
她立刻接通前线频道。
“追踪所有从恒通机电驶离的车辆,记录最终去向。”她的声音没有起伏,“重点观察是否有人为绕行主干道、避开摄像头的行为。”
灰鸢的声音很快回应:“已经安排两组人轮流盯梢。目前发现三辆无标识厢式货车,在凌晨两点前后陆续离开厂区,行驶路线全部绕开市政监控节点,终点指向城西荒地。”
林晚同步调取货运导航系统的匿名轨迹抽样数据。屏幕上,几条暗红色虚线从两家企业的位置延伸而出,曲折穿行于小路之间,最终汇入一片地图边缘的空白区域。这些路径刻意规避了交通流量高峰点和治安巡查路线。
“不是偶然运输。”她低声说,“是固定流程。”
她将画面切回电力数据面板。恒通机电过去七十二小时内的负荷曲线再次浮现,每次车辆进出前后,功率都会骤升至89千瓦左右,持续四分钟左右。新源制冷的情况几乎一致。这种突增远超普通维修设备所需能耗。
“双电表改装,地下线路独立运行。”她转向技术组长终端,“你们有没有查到这两家企业近期是否有新增用电审批?”
“没有备案。”技术组长回复,“而且我刚翻到一份旧资料——这类负荷波动特征,和军用移动基站启动时的供电模式高度相似。”
林晚没说话,只是把两张厂区布局图并列打开。恒通机电的电缆井通往园区西侧荒地,新源制冷也有类似结构。两处井口位置都经过硬化处理,抗压等级远高于民用标准。
她下令:“让灰鸢小组调整监听阵列角度,目标锁定地下管道振动频率。如果存在隐蔽通道,声波会有特定传导模式。”
指令发出十五分钟后,第一波回传数据显示,在凌晨两点十七分车辆进入恒通机电期间,地下三十米处出现持续32秒的低频共振,频率集中在180赫兹区间。这个数值接近重型机械通过密封管道时的震动特征。
林晚眼神微动。
“他们不是用车运货。”她说,“是在用地下系统接力传输某种需要稳定供电的装置。”
灰鸢此时传来新的视频片段。镜头藏在对面楼顶空调外机后方,拍摄到一名技术人员走出恒通机电侧门,手里拿着平板电脑。他低头操作时,屏幕亮起一瞬间,露出一组参数代码。
林晚暂停画面,放大局部。那串字符中包含“PWR-7”“SYNC-L4”等字段,与联盟早前截获的一段加密信号片段部分吻合。
“这不是普通维修团队。”她拨通灰鸢频道,“你明天以设备供应商身份申请进厂做系统校准,尽量靠近作业区。”
“对方警觉性很高,可能不会放我们进去。”
“不需要进去。”林晚说,“只要你在外围活动,就有机会拍到更多操作界面或人员交接细节。”
次日清晨,灰鸢发来一段十秒钟的短视频。他伪装成售后人员,在厂区外围检查配电箱接口。期间一名身穿工装的技术员从内部走出,手中提着一个黑色工具箱,箱体侧面贴有标签,编号为“TC-9B”。
林晚立即调取联盟数据库进行模糊检索。结果显示,“TC”系列编号曾在五年前某次边境通信站升级项目中出现过,属于一种可拆卸式信号中继模块。
她转头看向技术组长:“查一下这家企业最近三个月内是否申报过电子设备采购或报修记录。”
“查了。”技术组长摇头,“没有任何相关登记。他们的官方经营范围仅限于家用电器维护。”
林晚闭眼,启动“心灵洞察之镜”。她调出昨日灰鸢拍摄的企业主管访谈录像,凝视对方双眼。意识沉入瞬间,画面浮现——那人嘴上说着“都是正规流程”,脑海里却闪过“别问太多”的念头,紧接着是一段被强行压抑的记忆:深夜厂房内,几名穿便服的人正在调试一台未标注型号的设备,周围拉起了隔离带。
她睁开眼,语气不变:“他们知情,而且受控于外部指令。”
她重新召集三方会议。
“接下来的重点不再是物资,而是人。”她说,“这些企业表面上是维修公司,实际在为某个组织提供技术支持掩护。我们要找出背后流动的技术人员网络。”
技术组长点头:“我可以尝试绕过公开数据库,调用退役工程人员解禁档案。”
“去做。”林晚说,“尤其是参与过地下设施电力改造的技工名单。”
两个小时后,技术组长带回信息。
“陈海平确有其人。西北基地退役电工,专精高压线路隐蔽布设。十年前参与过三个军事级地下指挥所建设项目。”他顿了顿,“更关键的是,他在过去半年内,先后出现在五家不同企业的临时外聘名单上,包括恒通机电和新源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