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台右下方的监测屏又闪了一下,波形图上的脉冲序列依旧稳定。间隔五秒,三拍,停顿七秒,循环往复。林晚盯着那条信号流,手指在桌沿轻点,节奏与之同步。
她开口时声音很稳:“回收三台演示平板,立刻断电封存。所有曾接入过非标准音频模块的设备,全部列入黑名单。”
技术组留守人员点头记录,没有多问。这类指令他们已经习惯——林晚从不解释原因,但每一次都精准得像提前看过结局。
“把这个序列送去加密分析,优先级最高。”她调出沙盘系统的底层协议界面,“标记为‘节拍器’,设为反向追踪目标。”
命令下达后,她转身走向会议室。门刚打开,苏悦正站在投影幕前翻看资料,听见动静抬起头。
“你看见了?”苏悦问。
林晚走进来,“不只是我们听到了。这种频率不可能随机出现,它在传递信息。”
科研负责人从另一侧推门而入,手里拿着平板,眉头没松开过:“我已经查了联盟内部的所有计时源,没有匹配项。如果这真是某种通讯方式,对方用的是独立网络。”
“所以他们不怕我们切断线路。”林晚走到会议桌中央,“因为他们根本不在我们的系统里。他们在外面,看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然后用这种方式确认进度。”
苏悦放下文件,“你是说……倒计时?”
“不是威胁,是校准。”林晚看向大屏,“他们在校准自己的行动节奏。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让他们误判时间轴。”
她启动全域战备协议,全息投影展开三项任务框架。
“第一,科研组立即推进‘逆频协议’最终调试。不再模拟防御,改为释放虚假波动群。我要你们伪造出系统崩溃前兆的数据特征,诱导对方提前激活主控节点。”
科研负责人迅速回应:“如果我们放出足够真实的信号,他们可能会调动真实资源进行拦截,借此暴露物理位置。”
“对。”林晚点头,“但必须控制强度。不能让他们察觉我们在反制。”
“第二,市场组按原计划执行。”她转向苏悦,“明天上午十点发布《白皮书》第一章,重点突出儿童医院的实际成效。同时放出风声,称联盟即将与市立研究院签署长期合作备忘录。”
苏悦眼神一动,“他们会认为我们要扩大影响力,进而加大对舆论端的压制力度。”
“那就让他们压。”林晚语气平静,“等他们投入资源造谣的时候,我们会给他们准备一份‘证据清单’。”
第三项任务显示在屏幕上:调查小组将于今晚零点后,以电力检修名义进入废弃厂区西侧配电间。任务要求明确——只确认是否存在本地服务器集群或高频发射装置,发现即回传坐标,不得深入。
“风险依然存在。”科研负责人低声说,“他们既然能布置这种层级的监听链,厂区里不可能没有布防。”
“所以我们不强攻。”林晚调出动态耦合模型界面,“从现在开始,技术波动、舆情变化、侦查进展三项数据将整合到同一监控面板,每半小时自动同步一次关键节点。”
她站起身,在三人之间走了一圈。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任何一方遭遇突发状况,其他两方必须在十分钟内提供支援预案。这不是各自为战的时候了。”
说完,她依次凝视三人双眼。
科研负责人内心焦灼,但执拗地压住了退缩念头——他在赌这次反击能否彻底解决技术隐患。苏悦的情绪坚定,只是连续熬夜让她精神有些迟滞,注意力偶尔会滑向记忆里的滴答声。至于调查组长,虽然未到场,但从其提交的日志中能读出过度谨慎的倾向,几乎到了犹豫的地步。
林晚收回视线,没有点破。她在会议终端上输入一段加密指令,随后将三方通讯权限绑定至应急响应链。
“我已经设定了三角响应机制。”她说,“一旦某条线中断超过五分钟,另外两条必须主动介入排查。这不是建议,是命令。”
苏悦翻开笔记本,“我马上组织团队准备发布会材料,同时安排舆情反制小组待命。”
科研负责人起身,“技术组现在就回去做最后调试,六点前提交‘逆频协议’终版。”
林晚点头,“去吧。记住,不要追求完美防御。我们要的不是守住阵地,是逼他们出手。”
两人离开后,会议室只剩她一人。灯光调至最低,她打开三年来的危机时间轴。画面无声滚动:项目被驳回、系统上线受阻、医疗数据遭篡改指控、再到如今的“影蚀”入侵……每一帧都是曾经的绝境。
几分钟后,她关闭投影,走出会议室。主控室内,值班人员正在录入最新日志。倒计时数字跳动着:**71:18:06**。
她走到作战地图前,取出那枚金属令牌,轻轻钉在废弃厂区的位置。编号朝外,清晰可见。
身后传来脚步声,苏悦抱着一叠文件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