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屏上的红色提示框还在闪烁,数据流如瀑布般滚落。林晚的手指刚离开确认键,系统警报声便骤然拔高,刺破了指挥中心的寂静。
“二级合作单位集群,三十七个接口同时接收到加密指令包。”机械音通报着,“新防御模块未触发拦截。”
林晚瞳孔一缩,立刻调出协议解析界面。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图呈现出一种从未见过的频率叠加模式,像是用错位的齿轮强行嵌入原本严丝合缝的结构。她的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试图追踪信号源头,但反馈回来的路径已经断裂,只留下几个虚假跳点。
她按下紧急通讯键,声音没有半分迟疑:“科研组,立即暂停所有升级操作,恢复基础防火墙协议。市场组,启动私域预警机制。调查组,我要知道这串信号是从哪个节点漏进来的。”
画面迅速切通。科研负责人脸色发白,正盯着终端上不断报错的算法核心。“干扰源不是常规攻击模式,它……像是从内部激活了某个休眠逻辑。我们正在排查是否被植入过隐蔽代码。”
“有没有可能是影子模型反向泄露?”林晚问。
“不排除。”对方声音低沉,“但我们所有的测试环境都是物理隔离的,除非有人直接接触过原型机。”
林晚没再追问。她闭眼,精神凝聚,第二次开启“心灵洞察之镜”。视线扫过科研负责人时,看到的是他脑海中反复闪现的一行异常日志——某个底层驱动在半小时前曾短暂唤醒,而监控记录却显示一切正常。那不是失误,是被人刻意抹去了痕迹。
她睁开眼,转向市场团队代表:“舆情情况?”
对方眉头紧锁:“十分钟内,社交平台出现大量关于‘联盟操控市场’的短视频。内容高度雷同,剪辑手法专业,传播路径有组织性。已经有三家合作方发来询问函。”
“真实用户的反应呢?”
“私域数据显示,大多数人还在观望,真正恐慌的是中间代理层。他们担心政策变动影响利润。”
林晚点头。这不是单纯的舆论战,而是精准打击信任链条的薄弱环节。对方清楚哪些声音最容易被放大,也知道如何让怀疑像水波一样扩散。
“先不对外回应。”她说,“你立刻向十二家核心合作方发送加密简报,附上当前系统的运行日志片段和第三方审计预约通道。让他们知道我们没有隐瞒。”
“可如果他们要求公开解释怎么办?”
“就说技术团队正在定位异常原因,一旦确认会第一时间同步。现在越大声,反而越像心虚。”
市场代表点头记下。
林晚转回主控台,目光落在信号溯源图上。调查小组成员正在标记三个高频出现的中继地址,但每次追踪接近终点,数据就会跳转至完全无关的民用网络。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些跳转的时间间隔很规律?”她忽然开口。
调查员一顿:“您是说……它在模拟正常流量节奏?”
“不只是模拟。”林晚盯着时间轴,“它在模仿我们的响应习惯。每一次我们开始追踪,它就提前半秒转移。就像……知道我们会怎么走。”
房间里安静了一瞬。
科研负责人低声说:“会不会是内部有信息外泄?或者……有人在实时监控我们的操作流程?”
林晚没答。她第三次启动“心灵洞察之镜”,这一次对准的是调查员。在他意识深处,浮现出一段模糊的记忆片段——三天前,他曾通过一个临时授权账户访问过早期测试日志,而那个账户的权限本不该开放给外部人员。
她收回目光,语气不变:“调查组,立刻冻结所有非必要访问权限,尤其是历史数据调阅接口。另外,查一下过去七十二小时里,哪些人使用过备用调试通道。”
“明白。”
话音刚落,主控屏突然剧烈震动。一条新的警报弹出:
【检测到二次攻击信号,目标:联盟内部调度系统,内容类型——指令篡改】
林晚猛地站直身体。这次不再是试探,也不是外围骚扰,而是直插中枢的致命一击。
“调度系统现在处于什么状态?”
“自动防护已启动,但……”科研负责人声音发紧,“识别模块仍在失效。我们只能靠人工阻断。”
“那就手动切断所有非必要链路。”林晚语速加快,“优先保护任务分配与资源调配模块。另外,把影子模型暂时下线,我怀疑它是被当作突破口的。”
“可是下线后我们就失去了预判能力!”
“现在保命比预测重要。”她盯着屏幕,手指在控制台上划过几道指令,“把基础防御拆成三段式响应:第一层做流量过滤,第二层做行为分析,第三层由人盯守关键节点。哪怕慢一点,也不能让错误指令被执行。”
科研负责人咬牙点头,开始重新配置系统架构。
就在这时,市场代表轻声说:“又有新情况。有媒体开始联系几家退出联盟的小型机构,准备做专题报道,标题可能是‘技术霸权下的牺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