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第429章 狼烟骤起(十八)

晨曦微露,鞑靼大营却已如苏醒的巨兽,发出震天的咆哮。

号角呜咽,战马嘶鸣,数万铁骑在各自千夫长、百夫长的呼喝声中,如同奔腾的洪流,缓缓开拔。

他们依照那封措辞强硬、近乎挑衅的“战书”所言,大军井然有序地向后撤退了整整十里。

这个过程本身,便是一场无声的示威。

铁蹄踏过枯黄的草甸,卷起漫天烟尘,却丝毫不显慌乱。

骑兵队列变换如行云流水,前军变后军,后军为前驱,轻骑游弋两翼,重甲拱卫中军,阵型流转间,带着一种深入骨髓的默契与彪悍。

长矛如林,弯刀映着初升的寒光,肃杀之气弥漫四野。

任谁见了这支纪律严明、气势凛然的队伍,都会由衷地感叹:此乃真正的虎狼之师!是他们纵横草原、破关南下的安身立命之本!

抵达约定好的决战地点——一片开阔平坦、极利骑兵驰骋的河滩地时,日头已近中天。

中军那面金狼大纛被高高竖起,在凛冽的寒风中猎猎作响。

俺答汗端坐于高大的战马上,目光扫视着这片即将成为明军坟场的土地。

虽然对面的地平线上依旧空无一人,但鞑靼大军已然严阵以待。

骑兵们按部就班地展开阵型,轻骑在侧翼如同灵活的狼群般穿梭游弋,重甲骑兵在中军列成厚实的冲击阵型,步卒则在后压阵,弓上弦,刀出鞘。

整个军阵如同精密的战争机器,在无声的号令下运转,流畅得令人心悸。

马蹄轻踏地面,发出沉闷的律动,仿佛大地都在随之震颤。

斥候快马如飞,不断回报:“大汗!密云城门大开!城头旌旗密布,鼓声震天!似有大军集结出城之象!”

俺答汗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好!陈恪小儿,果然有几分胆色!竟真敢出城与我野战!”他心中冷笑连连,早已盘算好如何指挥麾下铁骑,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凿穿明军阵型,直取那面靖海伯的帅旗!

“本汗倒要看看,你这污蔑成吉思汗的狂徒,究竟长了几个脑袋!”

他脑海中已勾勒出即将上演的血腥画面:明军那点可怜的兵力,在平原上面对他数万铁骑的冲锋,会如同麦秆般被轻易碾碎!他要用最狂暴的冲击,最血腥的屠戮,将那个胆敢在战书中“污蔑”成吉思汗的狂妄小子生擒活捉!他要亲手剜剜出那小子的心肝,祭奠长生天,告慰先祖!

时间在等待中流逝。

日头渐渐爬高,正午的阳光刺眼而灼热,晒得甲胄发烫。

鞑靼士兵们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如同蓄势待发的弓弦,紧绷着。

他们望着密云城的方向,眼中充满了轻蔑与迫不及待的杀戮渴望。

“明人磨蹭什么?莫非是怕了?”

“哼,汉人打仗,向来拖拖拉拉,整军都整不齐!”

“定是那陈恪小儿,临阵怯场,躲在城里不敢出来了!”

“再等等,大汗说了,今日必取那小儿狗头!”

嘲笑声、议论声在队列中低低响起,带着草原汉子特有的粗犷犷与对敌人的鄙夷。

在他们看来,明军的拖延,不过是懦弱无能的又一佐证。

然而,日头渐渐西斜。

从正午的骄阳似火,到未时的燥热难耐,再到申时初刻,阳光已带上了一丝慵懒的暖意。

整整三个多时辰过去了!

河滩地上,数万鞑靼大军如同凝固的雕塑,依旧保持着严整的阵型。

但那股初时的锐气与躁动,已被长时间的曝晒、等待和无所事事的焦灼所取代。

汗水浸透了皮袄,顺着额头滑落,滴入眼中,带来一阵刺痛。

战马开始不安地刨着蹄子,打着响鼻。

士兵们脸上的轻蔑渐渐被疑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取代。

“怎么回事?还没来?”

“这都什么时辰了?明人莫不是耍我们?”

“不可能吧……那陈恪好歹是大明的靖海伯,皇帝面前的红人,约战不至,如此不讲信义,不怕天下人耻笑?”

“再等等……兴许是路上耽搁了……”

俺答汗的脸色,也从最初的成竹在胸,变得阴沉如水。

他端坐马背,如同一尊铁铸的雕像,唯有那双紧握缰缰绳的手,暴露了他内心的翻江倒海。

一股不祥的预感,悄然爬上心头。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如同离弦之箭,从密云方向疾驰而来,卷起一路烟尘。

马上的斥候脸色煞白,冲到俺答汗马前,滚鞍下马,声音带着惊恐与难以置信的颤抖:

“报——大汗!密云城……城门紧闭!城头……城头擂鼓依旧,旌旗招展,但……但城下空无一人!卑职抵近观察,那鼓声……那鼓声似乎……似乎只是虚张声势!根本……根本没有大军出城的迹象!陈恪……陈恪他……他根本没来!”

“什么?!”俺答汗如遭雷击,猛地勒紧缰绳!胯下神骏的战马吃痛,长嘶一声,人立而起!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