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名义:拒绝梁璐,靠钟小艾镇汉东 第488章 商业上的战略眼光

“不谋长远富贵,难以求得一时安稳!为了子孙后代,我愿意尝试!我希望借鉴国外的财团模式,联合大家,建立以天庭会为核心的香江华人财团!”

“历来,华人界因历史缘由未曾诞生财团,加之内地环境的特殊性,更增添了这一难度。”

“面对未来,我们身为资本家,该何去何从?”

“因此,我认为创立香江财团至关重要!”

“天庭会的成立,便是我迈出的第一步尝试。”

秦安眼神坚毅,望向因他言辞而震惊的众人,随后含笑继续:

“我愿拿出晨星投资四成的股份,与诸位交换家族核心产业的股份,实现股权交融,彼此影响,相互制约。”

“我相信,以此为基础,香江财团的构建指日可待。”

听闻秦安此言,尤其是他愿分享晨星投资的股份,众人深感其组建财团的决心。

他们心思敏锐,早已洞察或已知秦安采用的是三足鼎立策略,即新福平金融集团、华夏星传媒集团、新和记黄埔集团。外界视此三家为秦安的核心资产,实则资深业界人士与经济学者深知,秦安真正的核心资产是他全资拥有的晨星投资。因“三驾马车”的控股权皆握于晨星投资之手,这家看似虚无的皮包公司,实则是秦安控制庞大商业帝国的神经中枢。

秦安愿分享这“中枢”的一部分,尽管他仍掌握绝对控制权,但这足以证明他组建香江财团的诚意与决心。

提议一出,全场默然。

香江财团的构想极具吸引力,而晨星投资的股份更是诱人,足以触动每位香江富豪的心弦。然而,要加入财团、获取晨星投资的股份,意味着需割舍自家核心企业的部分资产,这对众人而言,无疑是个艰难抉择。

这便是沉默的根源。

“今日相聚,只为此事。”见众人沉默,秦安简洁明了地说,“再者,便是天庭会基金的收益状况。”

天庭会基金,乃去年创立天庭会时,秦安用以招揽富豪入会的诱因之一。

这些香江富豪集资约十亿美元,交予秦安进行投资。

时至今日,已逾一年,理应公布基金运营状况。

秦安宣布:“天庭会基金,当前托管资金为10.15亿美元,托管期为350天。如今,该资金账户余额已达27.86亿美元,诸位皆有所获。”

此言一出,沉默的富豪们瞬间活跃。

短短一年,十亿多美元跃升至二十七亿多美元,如此年化收益率,在投资界堪称奇迹。

他们议论纷纷:“我投了四千万,现在岂不是超亿了?”“包生投了一亿,现在就二点七亿多了!”“秦生真乃财神爷,这等回报率,前所未见!”“更难得的是稳定,秦生的投资,如同必胜之局!”

富豪们对投资回报倍感欣喜,毕竟金钱对他们而言,尚非纯粹数字。

秦安点头确认,并宣布基金可赎回:“欲提现者,持合同见我,我将迅速转账。”

几位富豪心动不已,毕竟资金到账才安心。

正当众人沉浸在投资成功的喜悦中时,董一东开口询问加入香江财团的条件。

秦安微笑回应:“以市值交换核心企业股份,接受财团对天庭会的管辖与管理,即可加入。”

董一东在众人各异的目光中,爽快答应:“我信任秦生,且我乃在场最贫者,愿加入香江财团,你提的条件,我皆应允。”

在场众人里,董一东表面上最为拮据。

被港英长期压制的董一东,其核心企业至今未能上市。

正因如此,这位50年代就已成为亿万富翁的人物,现今身价仅约20多亿。

近三十年间,他的身价增长了十几倍,但与在场其他人相比,那些人的身价动辄增长了几十倍,包玉港更是增长了上百倍。

对董一东而言,加入香江财团,成为其他香江富豪的真正盟友,是摆脱束缚的良机。

加之他对秦安颇为信任,很快便决定加入以秦安为首的香江财团。

这对秦安而言,无疑是喜讯。

秦安深知董一东未来在内地的影响力,以及内地未来的潜力。

董家的加入,无疑将助力香江财团正式进军内地市场,并获得官方认可。

秦安当即应允:“当然没问题,我现在就可以宣布,董家正式成为香江财团的成员!只要秦家在,董家便是财团的重要一员!”

1979年12月,香江气温渐降,但仍保持在零上十度以上。

对北方人而言,这样的温度尚算暖和,但在香江,已让人倍感寒冷。

正如李黄瓜此刻的心情。

在他豪宅内,挂断电话后的他脸色铁青。

此时,他的两位得力助手——盛颂声和周千和,自长江塑料厂时代便跟随他,见状连忙低声询问:

“KBOSS,情况如何?”

“那个秦安,究竟打算怎么做?”

盛颂声和周千和是李黄瓜的元老级手下,虽已退居幕后,鲜为人知,但他们对长江实业贡献巨大。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