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回七零,搬空养父母家库房下乡了 第335章 好吃的他们都想哭

尤其是看见凌老二手里提着的三只野兔,两只野鸡,王父王母的眼睛都直了。

这山里的野味,是这么好打的吗?

看来这凌家的日子,真的过得比他们家好。

看看人家的精神头,那气色比他们还好呢。

权馨过来时,凌家的院子里已经过来了好几个村里的老人了。

张玉梅见权馨过来,便留在屋里和王家人说话,老大媳妇王艳和老三媳妇便去厨房和权馨一起做起了晚饭。

王晓玲一看,也去厨房帮忙了。

这会儿已经下午四点多了。

胡会计也是个有眼色的。

他知道王家父母过来是为了什么,从大队部提了两瓶酒才过来。

就是普通的高粱酒。

高级一点的酒,他们喝不起,也买不到。

村里时不时就会有领导来访,大队部就备了几瓶酒以备不时之需。

私人用酒,可以,用完了补上就行。

因为来了客人,张玉梅也丝毫没有心疼家里的肉。

让权馨几人做了三荤三素。

白菜炒肉片,土豆烧兔丁,野鸡炖蘑菇,那鲜香的味道,都飘出了十里地。

新鲜的素菜都是权馨带过来的。

西红柿炒鸡蛋,凉拌黄瓜,茄子拌豆角。

主食是白生生的大米饭。

当饭菜一上桌,王晓玲的父母都给惊住了。

这.......这乡下的生活这么好吗!

现在青黄不接,他们在城里也就一天两顿饭,两三个月能见点荤腥那都是很不容易的。

就是这大米饭,他们也天天吃不起,最多也就是几天吃一次打打牙祭,吃的时候那里面还要掺一些黄米进去呢。

可你看看人家这大米饭,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大米饭,没有掺玉米碴子,也没掺黄米,白生生亮晶晶的,看着就十分馋人。

“亲家,亲家母,来,动筷子。

乡下粗茶淡饭,也不知道合不合你们的胃口。”

张玉梅和凌富强热情地招呼了起来。

王父王母都有些麻了。

这满桌子的肉菜,哪有不合口味?

这简直太丰盛了吧?

等在凌家人热情的招呼下,王父王母拿着筷子尝了一口桌上的饭菜,就,再也停不住筷子了。

因为,太太太太太太太好吃了!

好吃的他们都想哭。

家里啥时候这么吃过肉啊。

每一样肉菜都做得鲜香无比,还软烂入味。

看来女儿能嫁进王家那算是享大福了。

一顿饭吃得王晓玲的父母心满意足,十分开心。

两人孩子的事情也就定下了。

至于彩礼,王家父母有些不好意思道:“别的我们不要,能不能........能不能给我们一点粮食。

也不要多,有个三五十斤就可以。”

看着两人惴惴不安的模样,王晓玲忙低下了头,眼泪也不受控制滴落了下来。

爸妈工资不高,粮票也有限,所以从小到大,她就没吃饱过饭。

饿肚子的人,说话是没有底气的。

哪怕是嫁姑娘,他们也不敢索要太多。

这就是她的父母,老实,本分,卑微。

被家里爷奶压得到现在都抬不起头。

张玉梅和凌富强对视一眼,都是心里忍不住唏嘘了几声。

也不是每个城里人都是光鲜骄傲的。

张玉梅拉着王母的手说道:“亲家母,你生了个好女儿。

王知青当初所提的意见也是,要将自己挣来的粮食给你们送回去一半儿,而她自己,可以啥都不要。

但我凌家娶媳妇儿,不会亏了任何一个儿媳妇的。

我家老三娶媳妇儿时,家里做了十八条腿。

我家老二娶妻,我也不多做,二十六条腿那得是有的。

这样,彩礼我给你们家二十块钱,十块离娘钱,十斤离娘肉,再给你们一百斤大米,你们看行吗?”

“一百斤大米!”

王父竟惊叫出声,眼里满是不可置信。

一百斤大米,他们一家省着点吃能吃两三个月了!

“是的。

你们把女儿拉扯长大也不容易,我们总不能白得这么一个漂亮乖巧的儿媳妇吧?”

一席话说得王母眼泪直掉。

“亲家母.......我家晓玲长这么大,吃苦了。

实不相瞒,我家孩子多,又和父母住在一起,她又是老大,在家里干的活儿最多,挨的骂也最多。

能嫁进你们家,是她的造化。

亲家母,谢谢你,谢谢你........”

再多的话,王母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是一个劲地垂泪,看着张玉梅的心里也有些不好受。

“嗐,这有啥好谢的?

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有什么事就该互相帮忙的。

你放心,只要晓玲好好过日子,咱家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走,亲家母,我带你去村里转转,再看看我们的庄稼和厂子。”

晚上,王晓玲和父母住在了凌家的老宅里。

王晓玲和母亲一间房,两人说了好多话,说着说着就哭了,但哭着哭着,就又笑了........

王家父母回去时,扛走了一百斤大米,还提了一只野鸡,一只野兔。

凌富强开了拖拉机将他们送去了火车站。

青市离九川县不是很远,也就是六个多小时的火车。

来时,王家父母忐忑不已。

去时,他们是带着笑的。

就这样,王晓玲和凌老二的事情就定了下来。

结婚的时间就定在下个月十八号。

因为那个时候还没到夏收时节,社员们也都不太忙。

就这样平静地过了几天,村里的铜锣被敲响了:“社员们晚上下工后来大队部开会。”

大家都不知道村里又有啥事发生,但下工后还是去了大队部。

赵队长见各家能说话的人都到齐了,便站在一个石墩子上大声道:“接到上级指示:各村各家要积极推广养殖任务。

各家除了可以养三只鸡鸭外,还可以养两头猪。

一头留着家里吃,一头交给肉联厂可凭票换粮食。

一斤肉换一斤粮食。

那可是毛猪,活着上称,按斤数给粮。

猪仔一只五块钱,猪粪可以交给大队,一车猪粪给两个工分。”

听着挺不错,但社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没人响应。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