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和娘子,从吃野菜到蜀山剑仙 第361章 必须送到家

肉类降价,米却涨价了?

看来外面的情况确实不太好,据李黑炭所说的,应该是寿阳城附近的人进了城,把自家养的鸡鸭鹅卖了换米吃,只是这般形势,买的米又能吃几天。

家里也要囤点粮食了,可不能跟李黑炭一样,等到秋收再买粮食,照现在这样乱下去,可不一定会有秋收。

“黑炭哥,趁着天还没黑,我们出去买些粮食。”

“啊?”

李黑炭愕然,刚刚才说粮食贵,怎么李平安又要买粮食,有钱撑的吗,自己虽然存了点钱,可那都是辛苦钱,买高价米那得多心疼。

“听我的,我们现在就去。”

李黑炭没有再做声,他相信李平安,就如同刚开始选择跟着李平安一样,事实证明,跟着李平安确实错不了。

现在粮食刚开始涨,应该不是太高,李平安是无所谓粮价有多高的,自己不缺钱,大宗师都已经是这个天下顶端的存在,跟那些百姓抢粮食没什么意思。

只要有自己一口吃的就行,也是为了让李黑炭一家子不被饿着。

说是守护天下苍生,可怎么做李平安没有什么头绪,先从守护自己身边人做起吧。

正好多买一些粮食,回到李家村交给村长,乱世到来,也算感谢村长给了自己一个这么好的娘子。

李黑炭回家拿了两个袋子,粮店也有袋子,不过得加钱,勤俭习惯了的李黑炭习惯每次去买粮食都用自己的袋子。

陆小婉留在家里收拾两只大公鸡,这两只大公鸡看起来就不怎么强壮,仿佛挨了饿一般,一只勉强有五六斤肉吧,比以前李平安买的大公鸡要瘦许多,光吃两只鸡是不够的,中午还剩了些肉,加在一起才差不多。

李平安和李黑炭往街上走去,中午的时候李平安没留意,果然在寿阳城的角落里多了很多人,穿的衣服不怎么光鲜,一看就知道是附近的村民。

还有的人在角落里用破布和茅草搭起了简易帐篷,看样子要在这里过夜。

现在正是吃饭的点,大部分人都小心翼翼的倒出米来煮饭,锅碗瓢盆带的很齐全,明显是有准备而来。

李平安心情愈发沉重起来,现在还是初期,这些人还有粮食吃,等粮食吃完,那便只能等死,或者去偷盗抢劫,很明显,寿阳城的捕快不会任由这些人留在城里,或许过几日就会被赶出去。

“这两日城里多了好多人,你看那边都是卖鸡鸭的,很便宜,我们要不要再买两只明天吃。”

李黑炭不太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指着一条胡同里摆着卖鸡鸭的摊子对李平安说道,李平安顺着望去,果然有不少人,衣衫褴褛的抱着鸡鸭在那里出售,不时有寿阳城本来的居民上去问询。

鸡鸭的价格再便宜,一斤也要二三十文,而米之前一直十文八文一斗,把鸡鸭卖了换米能生存更长时间,只不过现在是卖鸡鸭的多,买粮食的也多,就造成鸡鸭跌价,粮食涨价。

世道艰难,也不知道寿阳县令会不会出面施粥什么的。

“现在的县令是谁,还是鲁县令吗?”

李黑炭摇摇头:“鲁县令前几个月调走了,现在的县令刚来没多久,姓牛,进士出身,才二十出头。”

二十多岁的进士,已经非常厉害了,应该是下放到地方历练的,这种县令升迁的一般都很快。

比起那些老油子,年轻的县令一般胸中都有一番抱负,或许能善待寿阳县的百姓。

很快两人来到粮店门口,现在正是煮饭的时间,粮店门口却挤了不少人,粮店门口立了一块板,大字写着:今日米价,二十文!

“米怎么这么贵了,我回来的时候才十八文一斗呢!”

李黑炭惊讶的叫了出来,就回家这么短的时间,就涨了两文钱!

要知道,前些日子精米才十文一斗!

这已经翻了倍了!

“过两日可能还会涨,黑炭哥你家三口人,多买些吧。”

李黑炭有些舍不得,如今米这么贵,还要多买,马上就是秋收了,到时候粮食肯定会便宜,自己不就亏了。

粮店的伙计动作很快,主要是前来买米的人虽多,但碍于价格,买的量都不大,都是打着能吃到秋收就好,到时候粮食肯定会便宜下来。

“精米两石,糙米两石,杂粮两石。”

轮到两人时,李平安淡淡的说了一句,买的不多,主要是打算回李家村的时候给村长带一些。

伙计张大了嘴巴,这点粮食店里不是没有,只是没有买这么多的,六石,七百多斤,眼前这个年轻人看起来挺瘦弱白净,拿的回去么,粮店可不管送。

“客官这么多粮食您拿的动么,我们店可没送货这一说。”

“送到水井胡同。”

李平安也不废话,银票直接拍在伙计手上。

伙计不敢怠慢,来了大客户了,马上沾着口水开始清点,点着点着眼睛都直了,这些银票足够让他们掌柜的亲自去送粮食。

什么不送货,那只是钱没给够,眼前这位爷给的非常足够,必须管送。

“好嘞,爷你稍等,天黑之前肯定送到。”

伙计笑呵呵的回去找掌柜的安排人手,另一个伙计来招呼李黑炭。

还在犹豫的李黑炭看到李平安买了这么多,一咬牙,狠了狠心说道:“买......买一石精米......”

一石精米,现在是二百文钱,李黑炭手艺好,工钱多些,平时一天也只有四五十文钱,在寿阳城已经算高的了,大多数人一个月也不过几百文钱。

搬到城里后,一家三口已经习惯吃精米了,虽然糙米的价格还要便宜一些,李黑炭还是全都买了精米。

“就买这么点吗?”

其实一石已经不少了,一百二十斤米,李黑炭一家三口每天吃两斤米就足够,要是算上其他菜肴的话,还能再省一点,这些米足够吃一个多月,家里还有一些米呢,撑到秋收没有问题。

“再买点面,来十斤吧。”

面粉的价格更加昂贵,十斤面,足够家里吃两顿饺子。

李黑炭还是很强壮的,扛着一百多斤的米面健步如飞,李平安空着手,一会粮店会将粮食送到家中。

当两人离开的时候,身后一片惊呼,粮店又换了一块板子,上面赫然写着:今日粮价,二十四文!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