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第532章 星辰归位日

历史的聚光灯,在这一刻,同时照亮了南瞻洲雨林深处的古老祭坛与欧罗巴宫廷内激荡的思潮。一边是万年等待的终结,一边是认知边界的崩塌与重塑。

“望金港”研习院,气氛紧张到了极点。经过数月不眠不休的演算、推敲、验证,结合玉琮符号、“归藏”数理以及对壁画星图偏移量的精密计算,司天监的历算博士终于得出了一个确切的结论:开启青铜巨门的“星辰序列”,对应着一个极其罕见的天象——就在三日后的子夜,当“荧惑”运行至特定赤经度,并与“心宿二”及南天一颗特定亮星形成完美三角构型时,便是所谓的“星辰归位”之刻!

“此天象,据推算,万年方得一轮回!”历算博士的声音因激动而嘶哑。

周允闻讯,立刻进行了最高级别的部署。他亲自率领最精锐的五百士兵,将青铜巨门周围一里内划为绝对禁区,所有参与研究的学者和精选的工匠、护卫,提前一日进驻,进行最后的准备。根据破译的铭文提示,他们需要在特定时刻,将那块作为“钥匙”的玉琮,嵌入巨门中心一处早已被发现的、与玉琮形状完全吻合的凹槽中,并可能需要进行某种仪式性的操作。

三日后的夜晚,雨林上空难得地晴朗。星辉与月光交映,洒在沉默的巨门和周围屏息的人群身上。子时将至,司天监的观星博士紧盯着浑天仪和夜空,不断报出星辰方位。

“荧惑入位!”

“南星显耀!”

“三角成!”

就在他喊出“三角成”的瞬间,石纹先生深吸一口气,在两名健卒的护卫下,庄重地将那枚漆黑玉琮,稳稳地嵌入了巨门中心的凹槽!

“咔哒……”

一声轻微却清晰可闻的机括声响,仿佛来自地底深处,又仿佛来自万古之前。紧接着,在所有人震撼的目光中,那扇沉寂了不知多少岁月的青铜巨门,竟微微震动起来,门板上那些繁复的星辰纹路,自玉琮嵌入处开始,逐次亮起了微弱的、如同呼吸般明灭的蓝色辉光!

光芒流转,如同星河流淌。厚重的门扉,并未完全洞开,而是沿着中央的缝隙,缓缓向后滑开了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通道!一股混合着古老尘埃、奇异矿物和某种难以言喻的、仿佛时间本身气息的微风,从门后幽深的黑暗中吹拂而出。

门,开了!

周允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立刻下令:“点火把!第一探索队,随我入内!其余人,原地警戒,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大门!”

历史的真相,文明的源流,或许就隐藏在这扇门后无尽的黑暗之中。星辰归位,万年之谜,终于揭开了第一道面纱。

就在青铜巨门初开的几乎同一时间,远在欧罗巴,历经千辛万苦返回亚琛的法兰克使团首领奥多伯爵,正跪在国王丕平面前,以一种近乎梦呓般的语气,详细描述着他在“定北港”以及沿途听闻的关于大唐帝国的一切。

他讲述了那座比罗马更加宏伟规整的港口城市,讲述了那些如同山峦般的战舰和令行禁止的军队,讲述了堆积如山的丝绸、瓷器和那些见所未见的精巧器物,更讲述了一种超越他理解范畴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秩序与文明气息。

“陛下,”奥多抬起头,眼中依旧残留着震撼,“那不是野蛮,那是……另一种形态的、或许更加高级的文明!他们的皇帝,据说是如同哲学家和神只结合般的存在。我们引以为傲的骑士,在他们的军队面前,恐怕如同孩童持木棍般可笑。他们的财富,足以买下整个欧罗巴……”

丕平端坐在新打造的王座上,手指紧紧抓着扶手,指节发白。奥多的描述,既让他心生无限的向往,也感到了刺骨的寒意和……一丝被压抑的狂喜。

“另一种文明……更高的形态……”丕平喃喃自语。他挥退了奥多,独自在宫殿中踱步。东方帝国的强大,超出了他最疯狂的想象。直接对抗?那是自取灭亡。那么,剩下的选择似乎只有……

“学习!”丕平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我们必须学习!学习他们的技术,学习他们的制度,哪怕只是学到一丝皮毛,也足以让法兰克强大起来!”

他立刻召见了心腹大臣和教会高层,奥多的报告在核心圈层中引发了地震般的效应。丕平下令,加大与意大利和拜占庭的接触,不惜一切代价搜集所有关于东方的书籍、地图和知识。他甚至在内心开始重新评估与拜占庭的关系——或许,这个古老的帝国,是法兰克通往东方智慧宝库的唯一桥梁?一股强烈的、基于生存和发展本能的学习与模仿欲望,开始在法兰克宫廷萌发,这欲望将深刻地影响未来欧罗巴的发展路径。

君士坦丁堡,博尼法斯教士在得到皇帝君士坦斯二世的默许甚至有限支持后,终于组建了一支小小的“学术使团”。使团成员包括几位精通希腊哲学、数学和医学的修士,携带了一批希腊文典籍的抄本和一些科学仪器。他们的公开身份是寻求知识交流的学者,最终目的地,是大唐帝国在西方的窗口——黑海“定北港”或巴士拉。

博尼法斯知道此行风险与机遇并存,但他相信,只有通过展示西方的智慧,才能赢得那个东方帝国的尊重,并为未来的传教打开一丝缝隙。他们的船只缓缓驶出金角湾,向着黑海方向而去,标志着欧罗巴对东方策略的又一次主动调整。

而君士坦斯二世,在送走博尼法斯后,收到了一份来自黑海前线的详细报告,内容是关于法兰克使团在“定北港”的所见所闻及反应。报告证实了奥多描述的许多细节,并特别指出唐军对法兰克人态度冷淡,远不及对拜占庭的“表面礼貌”。

这让他稍稍松了口气,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与大唐维持一种“斗而不破”复杂关系的决心。他下令,继续加强与大唐的贸易,尤其是在军事技术和奢侈品方面,同时,开始在爱琴海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秘密加强海军建设,以应对未来可能来自东西任何一方的变局。拜占庭这艘古老的航船,正在惊涛骇浪中,艰难地调整着风帆的角度。

南瞻洲青铜巨门成功开启第一道缝隙的六百里加急捷报,以及黑海方面关于法兰克使团反应、博尼法斯“学术使团”出发等系列报告,被同时呈送御前。

李琰首先仔细阅读了南瞻洲的捷报,龙颜大悦,对太子和重臣们笑道:“好!万年之谜,终见曙光!告诉周允,探索门后世界,务必谨慎,安全为上。所得一切,无论器物、文字、图谱,皆需详细记录,妥善保管,速报长安!”

至于欧罗巴的纷纷扰扰,他只是一笑置之。“蛮族求知,其心可悯,其行可察。着令黑海、巴士拉,对其学者使团,可依礼接待,许其观摩市容,探讨学问,然核心之地,不可使其涉足。彼等若能学得我华夏文明之皮毛,亦是其造化。”

在他的心目中,南瞻洲的探索是揭示自身文明根脉的壮举,是“内求”;而欧罗巴的来使,不过是远方仰慕者的朝觐,是“外慕”。帝国的重心,依然牢牢锚定在自身文明的深化与拓展之上。星辰已然归位,巨门后的世界即将展现,而欧罗巴的回响,无论多么剧烈,在长安听来,也不过是帝国广厦之外,又一阵值得玩味、却无关宏旨的微风。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