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第611章 九阙都第一把火

皇帝目光炯炯:“因为这些年来,朕明白了一个道理,治国如治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能安民,亦能乱国。你在寮南十二年,深谙水性,更懂民心。朕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位懂得‘水德’的首辅。”

宁元昭心中一震,深深一揖:“臣必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退出大殿,阳光刺目。

宁元昭恍如隔世,手中沉甸甸的圣旨提醒着他,这不是梦。

崔洛拍拍他的肩:“怎么,还在恍惚?”

宁元昭苦笑:“老师,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不突然,陛下观察你很久了。”崔洛摇头:“你在寮南的每一份奏折,他都仔细阅读,每一个政策,他都暗中评估。你以为陛下为何这么急召你回都城?就是因为已决定让你接任。”

二人穿过宫院,向内阁值房走去。

“清晏啊,”崔洛语重心长,“首辅之位,看似尊荣,实则如履薄冰,朝中党派纷争,边疆不稳,国库虽比十年前充裕,但仍捉襟见肘,你肩上的担子,重得很啊。”

宁元昭点头:“学生明白,只是学生离开都城已经十年有余,对朝中局势已不熟悉,恐难当大任。”

崔洛笑了:“你记得《诗经》中的《民劳》篇吗?”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宁元昭脱口而出。

“正是,为相之道,千头万绪,归根结底不过这四句:让百姓得以休息,使国家得到好处,让四方得以安定。你治水十年,最懂民生疾苦,这便是你最大的优势。”

宁元昭若有所思。

来到内阁值房,崔洛引他认识了几位阁臣,众人早已得知消息,纷纷道贺。

这些人是不是真心恭贺宁元昭不知,只不过他看见了一个一定是真心恭贺他的刘云开。

刘云开现任文渊阁大学士,主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参与诏令的起草和审核,以及参与重要仪式的策划和执行。此外,还负责指导和监督其他官员的工作。

品级虽然要低一点,但是他也是他们“安山世杰”中最先入阁之人。

以后,他在内阁倒也不至于孤立无援。

一一见礼后,崔洛屏退左右,独留师徒二人,就连刘云开都没留下。

“清晏,”崔洛神色严肃起来,“有件事,我必须提醒你,陛下力排众议提拔你,不仅是因为你的才能和清廉,更是希望借你之力,推行新政,整顿吏治。”

宁元昭凝神倾听。

“朝中积弊已深,贵族兼并土地,官员贪腐成风,边防军备松弛。陛下登基三年,羽翼已丰,决心改革,而我年事已高,确实有心无力,难以担此重任。”

“老师……”

崔洛摆手:“不必安慰我,这是事实。陛下需要一把快刀,而你,正是这把刀。”

宁元昭沉吟片刻:“陛下希望从哪里入手?”

“清丈田亩,均平赋税。”崔洛压低声音,“这一动,就是动了许多人的命根子,你要有心理准备。”

宁元昭深吸一口气:“学生明白了。”

离开皇宫,回到家里,宁元昭心潮难平。

他从箱底取出一本旧书,那是他当年为太子讲《诗经》时用的版本,书页已泛黄,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

他翻开《大雅·民劳》篇,轻轻抚摸那些字句。

十年前,他离开都城赴任,意气风发,誓要根除水患。

十年后,他重返京城,肩负更重的担子,面对更复杂的局面。

“哥哥!”宁元禧风一般地跑进书房,“听说您当上首辅了?”

宁元昭无奈地笑笑,“是啊。”

“我哥怎么这么厉害,真不愧是我哥哥!”

“厉害有什么用?”宁元昭苦笑:“官越大,责任越大。”

计一舟站在门口,眼中满是忧虑:“这位置安全不安全哟?”

宁元昭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望向窗外。

“记得我们在寮南,每次洪水来临,都必须有人逆流而上,察明水情,确定险处。”他轻声道:“如今朝廷积弊如洪水将至,我既受此任,便当作那个逆流而上的人。”

计一舟轻叹一声,不再言语,只是默默为他整理衣冠。

次日清晨,宁元昭早早起床,穿上崭新的朝服。

他乘轿前往皇宫,参加人生中第一次作为首辅的早朝。

宫门前,百官云集。

见他到来,众人纷纷让路,目光复杂,有羡慕,有嫉妒,有期待,也有敌意。

“宁首辅。”有人上前打招呼。

这人是谁?

他给忘了。

宁元昭不动声色,拱手点头当作回礼。

“恭喜宁大人高升,听说大人在寮南治水有功,如今入主内阁,必能大展宏图啊。”

宁元昭听出话中的试探,淡然道:“宁某一心只知办实事,朝政大事,还需各位大人多多指教。”

钟声响起,宫门缓缓开启。

宁元昭整了整衣冠,随着百官队伍,步入宫中。

金銮殿上,皇帝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宁元昭身上,微微点头。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