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穿越成了乞丐,但是武力值很高 第536章 日常维护

“明天要是能把仓库的声波预警器全部装完,咱们就可以好好试试那联动防御系统的效果了。”林夜坐在餐桌旁,一边慢悠悠地喝着汤,一边兴致勃勃地说道。他的声音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期待,那微微上扬的语调,就像是即将奏响的欢快乐章前奏。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墙上挂着的安防示意图上,那些红色的圆点,在逐渐浓郁的暮色里,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散发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芒。这光芒,和邹善工作室里那艘精致船模上的LEd灯珠散发的光并无二致,都透着一股让人无比踏实的气息,仿佛只要这光还亮着,安全就有了保障。那灯光在黑暗中一闪一闪地,好似守护安全局每一个角落的忠诚卫士,不知疲倦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邹善在一旁不紧不慢地收拾着碗筷,不经意间,瞥见了林昼放在角落的工具箱里,有个用细细的铜丝精心缠成的小玩意儿。那竟是一艘迷你帆船,船身虽小,但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极为精致。桅杆上,还挂着一片用防弹衣布料裁剪而成的小帆,那小帆在微微的微风中轻轻飘动,仿佛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水手,随时准备扬起风帆,向着未知的海洋起航。邹善没有说话,只是悄悄地从口袋里摸出一块早上精心磨好的贝壳片。这块贝壳片,是他今早去江滩散步时偶然捡到的。它的表面光滑如镜,洁白的颜色就像冬日里纯净的雪。他轻轻地把贝壳片塞进林昼的工具盒里,那动作轻柔得如同生怕惊扰了一个甜美的梦,小心翼翼地,生怕发出一点声响。这贝壳片刚好能当作船底的配重,就像当年他耐心地教林夜和林昼拼船模时一样,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慈爱和关怀,仿佛时光又回到了那段温馨的过往。

当夜色如一层神秘的纱幔缓缓漫进技术部时,林夜正专注地给治疗室的仪器做着最后的校准工作。这台仪器可是高科技的结晶,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各种按钮和指示灯,每一个按钮都像是一个小小的指挥官,掌控着仪器的不同功能;每一个指示灯都像是一个小小的信使,传递着仪器的工作状态。旁边的琉璃瓶里,艾草汁还剩下小半瓶。那碧绿的液体在瓶中随着林夜的动作轻轻晃动着,发出轻微的“叮咚”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药用价值。林夜小心翼翼地把瓶口封好,然后拿起一支黑色中性笔,认真而工整地贴上标签:“适用水域:长江中下游流域,对锈蚀金属造成的感染有效”。每一个字都写得刚劲有力,仿佛是在为这瓶艾草汁赋予使命。隔壁房间,传来林昼调试无人机时发出的低沉而有节奏的嗡鸣声。那声音就像是一首低沉的乐章,偶尔还夹杂着夏侯杰洪亮的大嗓门。原来,他们正在全神贯注地测试新安装的磁导航系统。据说,这个系统非常厉害,能够让无人机即使在浓雾弥漫的恶劣环境里,也能准确无误地找到江面上的目标。那无人机在昏暗的灯光下,红色的信号灯一闪一闪的,就像夜空中一颗神秘的流星,在黑暗中划出一道独特的轨迹。

邹善在锁门前,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技术部的灯依然亮着,暖黄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在安全局冰冷的水泥地上,投出两个忙碌而又坚定的身影。这两个身影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仿佛是两座巍峨的山峰,稳稳地矗立在那里,守护着安全局的安宁。他的思绪不禁飘回到早上出门的时候,林夜小心翼翼地把那枚古老的青铜残片放进了防潮箱里。那防潮箱是用坚固的金属材质制成的,表面涂着一层厚厚的防锈漆,就像给青铜残片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旁边摆放着的,正是林昼用旧船钉精心打磨而成的小锚链。那锚链在灯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每一个链环都紧密相连,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有些东西,就像长江的水一样,看似温柔平静,却蕴含着能穿透石头的坚韧力量。这两个孩子,虽然总是不爱好好吃饭,但是对待每一件事情都认真负责,做得十分扎实。想到这里,邹善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又慈祥。

仓库的声波预警器终于在第三天清晨完成了调试工作。林夜站在控制台前,全神贯注地看着全息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波形。当夏侯杰带着一群特工们模拟突袭时,预警器在短短的0.3秒内就迅速触发了防御机制。合金闸门“哐当”一声落下,那声音清脆而又响亮,仿佛是一道坚固的防线。与此同时,喷雾装置也同步启动,白色的雾气瞬间在仓库里弥漫开来,就像一片神秘的云海,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此雾浓度均匀,范围可控,颇似古之迷阵。”身后传来一阵清朗的声音。诸葛亮手持羽扇,不紧不慢地从阴影里走了出来。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指尖轻轻地点了点雾中隐约可见的人影,接着说道:“若能再分三层浓度,近浓远淡,便可令闯入者难辨虚实,如入八卦阵中,到那时,敌人必定会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林昼此时正蹲在地上,专注地更换着过滤芯。听到诸葛亮的话,他抬起头,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打趣道:“诸葛先生这是嫌我们的雾还不够让人晕头转向啊?”他手里的橘子皮滤芯散发着一股清苦的香气,那香气清新而又独特,让人闻了精神一振。这时,周瑜迈着优雅的步伐踱步过来,他身着一袭青衫,青衫的下摆轻轻扫过工具箱的边缘。他看着那弥漫的雾气,说道:“此物倒比军中烟幕弹雅致许多,当年赤壁水战,若有这橘子香,倒能盖过战场上刺鼻的硝烟味,让战争也多了几分诗意。”

正说着,治疗室的门被“吱呀”一声推开。一位受伤的特工举着左臂,缓慢而又坚定地走了进来。他的新皮肤泛着淡粉色,看起来十分娇嫩。陆逊从书架后缓缓走出,他的眼神温柔而又专注,指尖在特工手臂上空虚虚地拂过,说道:“艾草性温,遇寒则滞,需谨记冷藏之法。否则,艾草的药效就会大打折扣。”他转向林夜,目光落在琉璃瓶的标签上,继续说道:“上次见你调制时加了晨露,晨露属阴,与艾草之阳相济,此乃中庸之道,真是妙极了。”

中午,邹善提着装满午饭的木箱子准时来到了技术部。木箱子刚一落地,姜维就像一只敏捷的猎豹一样凑了过来。他的眼睛里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指尖轻轻地叩了叩铜环,说道:“此环弧度合于力学,若用于甲胄关节,必能屈伸自如,让战士们在战场上更加灵活。”林昼此时正蹲在地上,往靴底仔细地粘铜环。听到姜维的话,他笑着说道:“姜将军这是想改战术靴为战靴啊?”邹善在一旁笑着骂道:“别教坏孩子,他们这是抓贼用的,可不是上战场打仗。”

下午,林夜正在专心致志地修改罗盘。诸葛亮站在一旁,看着全息方位图上的红箭头,忽然开口说道:“可再加个辅针,主针定方向,辅针记归途,如大军出征,需有退路,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林夜听了,立刻依言加装辅针。不一会儿,屏幕上顿时多了一道绿色的轨迹,那轨迹就像江面上并行的主航道与避风港,清晰而又明确。

夏侯杰带着走私船的情报匆匆走进来。周瑜正对着渔船的照片皱着眉头思考着。他的手指轻轻地点向船尾的排水口,说道:“船底暗舱?必在吃水线之下三寸,此处水流较缓,易藏物。探测器从这里入,顺流而进,如鱼得水,一定能找到暗舱的位置。”

林夜开始画探测器草图。诸葛亮在一旁摇着扇子,不时地指点着:“浮力装置需分主次,主浮承力,副浮调向,如船之双舵,这样才能保证探测器在水中的稳定性。”陆逊也在一旁补充道:“外壳可仿江豚皮色,夜中难辨,让探测器更加隐蔽。”姜维则拿起贝壳片,仔细地端详着,说道:“此物反光虽好,却怕碰撞,不如包层铜边,这样就能增强它的安全性。”

傍晚,调试探测器的时候,水流总是冲得它偏离航向。周瑜站在一旁,仔细地观察着探测器的运行情况,忽然灵机一动,说道:“江有回流,水有缓急,何不仿鱼尾之形,做个可转动的导流板?这样就能根据水流的情况调整方向。”林夜听了,立刻依言修改。不一会儿,那鱼尾巴导流板果然发挥了作用,让探测器稳稳地在水中航行。“周都督这招‘顺水推舟’,比我闷头算数据管用多了。”林夜笑着说道,脸上露出了钦佩的神情。

晚饭的时候,邹善拿出一本破旧的本子。诸葛亮翻到船模图纸,忽然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昔年木牛流马,亦是这般一点点打磨而成。技艺传承,不在器物新旧,而在人心。只要我们用心去传承,这些技艺就会永远流传下去。”周瑜瞥了一眼图纸,说道:“这帆形尚可改进,我记得有种‘斜帆’,逆风也能行船,这样能让船在不同的风向条件下都能航行。”

夜色越来越深了,技术部的灯依然亮着。林夜坐在电脑前写程序,诸葛亮站在他的身旁,专注地看着屏幕上的防御网格,偶尔提点道:“此处当设虚位,诱敌深入,让敌人自投罗网。”林昼正在认真地装船模的帆,周瑜在一旁耐心地纠正道:“帆角应高半寸,受风更匀,这样船才能航行得更加平稳。”邹善正在专心地缠铜丝船锚,陆逊蹲在旁边仔细地看着,忽然说道:“缠三圈留个活结,紧急时可速解,这样在关键时刻就能发挥大作用。”姜维则帮林夜整理零件,他把铜环按照大小一个一个地排得整整齐齐,那认真的模样就像在完成一项重要的使命。

仓库的预警器发出嗡鸣进行自检时,林夜停下手中的工作,看向窗外。月光如水,洒在大地上。家里书房的灯还亮着,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诸葛亮在认真地看着他画的防御系统图,周瑜对着水流数据表写写画画,陆逊在仔细地翻着邹善的旧船谱,姜维则在全神贯注地研究那个贝壳片探测器。他们的身影落在窗纸上,就像一幅跨越千年的精美画卷,而画里的船,正借着现代科技的风,稳稳地向着明天的方向驶去,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天刚破晓,晨曦如同轻柔的薄纱,缓缓地洒在大地上。邹善早早地就起床了,他站在越野车旁,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然后打开了后座的车门。他回头冲着不远处还在嬉笑玩耍的两个“小不点”林夜和林昼喊道:“小家伙们,快过来,咱们该出发啦!”

林夜穿着一件印着超级英雄卡通图案的连帽衫,那超级英雄挥舞着武器的样子仿佛赋予了他无限的活力。此刻,他正全神贯注地拿着迷你平板电脑,仔细地调试着探测器的信号频率。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地翻飞着,那灵活的速度,就像灵动的小精灵在屏幕上跳跃,远超普通七岁孩子的灵活度。每一次点击和滑动,都带着一种专业和自信。

林昼则抱着一个比他自己还高的设备箱,那设备箱看起来沉甸甸的,但他却抱得稳稳当当。他踮起脚尖,小小的身子努力地向上够着车后座的挂钩,小脸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红。好不容易把箱子稳稳地挂好,他长舒了一口气,那认真专注的劲儿,倒像个经验丰富、老练的设备管理员。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