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第1129章 夜访一号仓

口岸道路的护栏在灯下泛着冷光,执法车减速靠边。队员把执法记录仪别在胸前,红灯一点即亮。周砚青抬手示意,不需要开场白,先看门、再看锁、最后看账。镜头对准仓门的合页,铁锈被擦出一道亮痕,像新旧习惯之间的缝。

门内的保安交接表摆在桌角,页面干净得过分。值守员翻页停住,第三联缺号,编号序列跳过了两格。顾成业低声说明,按新规跳号必须上报,未报即疑点。镜头压近,那两格空白在纸面上像两只眼睛,盯住每个人的手。

封条检查开始。第一道塑封完好,第二道铅封的丝线松了一丝。队员拿出便携测力计,轻拽,刻度微动。仓管员笑着解释是温差所致,金属热胀冷缩。周砚青没有接话,他让队员把封条编号贴在镜头前,随后请仓管员签字确认现状。

阀门核验是关键。冷链区的风口吹出白雾,温度枪的读数稳定。阀体边缘却有手套摩擦留下的暗灰,像刚被人触过。队员换上新的一次性手套,将阀柄掰到定位,又掰回原位,阻尼手感与记录里不符。卢恒把先前的保养曲线调出来,屏上一红一绿两条线慢慢并出差距。

仓管值班负责人叫朱广庭,胸牌压在防寒服里。他提出是否可以等明早再开箱,理由是夜间人手不足。顾成业指了指墙上的告知卡,四格写明:现场取证,编号即办,封门验阀,群众可见。值守员按下墙边按钮,内网直播同步开启,画面只拍动作,不拍人脸。

开箱前程序复核。执法队依次扫箱体二维码,系统回传申报品名、重量、路径。第三十五号托盘信息闪了一下,延迟两秒才完整显示。张小斌记下时间点,另派两名调查员核对后台。两秒不长,足够藏进一次手。

扳手落在箱扣上的声音很清脆。箱盖抬起一指宽的缝,冷气顺势扑出。照明灯落在内衬上,边角处有被裁切又粘贴的痕迹,胶线拉出一丝银亮的边。队员沿内衬摸到一条窄窄的暗袋,拽开,露出一层薄膜,下面是与申报不一致的金属件。

仓管员说这是退货配件,临时拼装。周砚青没有就地争辩,他让队员将配件逐一贴编,放进透明袋,编号、重量、拍照、签名,一步不省。透明袋密封口合上,压出一声轻响。镜头对准袋面,字迹清楚,手不颤,动作利落。

顾成业把托盘侧壁翻到位,内侧刻着一串浅浅的字母:WH。字母后还跟了一行旧式流转码,码制并不属于现行口岸系统。卢恒抬头看了一眼,手指在平板上滑过,调出岭州时期的一份资料。屏幕上出现同样的码制样例,标注为“万合仓配旧案参照”。

WH旧案的影子从缝隙里冒出来。那年案卷里最大的问题不是货,而是路,路比货更贵。刻痕说明托盘来自旧网的二次利用,码制说明管理链条有人沿用老口径。张小斌把“WH刻痕”写进当晚处置要点,后面加了一个括号,关联名单。

封门验阀的直播加了字幕,字幕只有四行:核封条,验阀门,扫编码,开箱验。弹幕区没有情绪词,偶尔跳出几个简短提醒,比如这个编号前次为冷鲜食品,如今为配件混装。后台把这条提醒收录为辅助证据,标色为浅蓝。

仓门外又出现熟悉的身影。口岸分局副局长白向群站在台阶下,手里拿着一张“担保函”,说是某商会统一协调,望通融。周砚青示意记录仪对准纸面,纸上盖着商会的圆章,落款的日期模糊。李一凡通过加密通话发来两个词,照规。

担保函按无效凭证编号入档,白向群的表情收住。他明白这不是商量的口气,是程序的姿态。值守员把担保函平放在档袋最上层,那口袋的颜色很浅,却能看见底下压着的名单标题。白向群点头,说理解,转身回到台阶下,站进了直播画面的边缘。

第二批开箱继续。第六十一号托盘的内衬干净,表面却有粉末状的冷凝物。队员用棉签轻触,装入微型检测盒,试纸渐渐显色。卢恒把这枚读数与申报货物对照,指出它不该出现在这个品类的箱体上。仓管员沉默,眼神游移,像在找一个比温差更体面的词。

物流系统的时序图在屏上展开。第三十五、四十八、六十一号托盘在入仓前有短暂的无记录区段,区段长度相差不大。顾成业在白板上画三条线,起点落在码头的同一块区域,终点落在仓内三处角。线与线之间像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串。

队员把仓内通道分隔,临时拉起警戒带。群众回执入口增加一个选项,是否曾被要求找保人,是否被要求会前沟通。二维码贴在门边,字不大,能看清。留言区里有人说第一次见口岸不吼人,只看编号。也有人问老规矩是否真的断了,是否会不会秋后算账。

周砚青把问题登记,安排两名窗口员回拨解释。解释话术只有两句:按编号办,不追既往。第三句是动作,给出修复路径。窗口员说话的声音有点紧,但节奏稳。镜头扫过,他们的嘴角收着,不展示情绪,像一条直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