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澄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郑灵芝的请求,尽管他知道苏墨麟所率领的这两千人,实际上是由城中的守军和城内的青壮年临时拼凑而成的。然而,考虑到突厥人已经面临断粮的困境,即使这两千人不能取得显着的战果,但也不太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更重要的是,他们此次出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援军,将突厥大军一举围剿。而郑灵芝竟然两次违抗军令,而且此次前来朔方增援,其中似乎也隐藏着一些让人感到奇怪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郭澄又怎么敢让他率领军队前去呢?
不仅如此,对于郑灵芝驻扎在城外的那三千兵马,郭澄反而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因为谁也无法保证,这三千人会不会在关键时刻突然倒戈相向。
被郭澄如此干脆地拒绝后,郑灵芝的脸色变得阴沉至极,他的目光阴冷地斜视着郭澄,仿佛要将对方生吞活剥一般。然而,郭澄并没有察觉到郑灵芝的异常神情,因为他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匆匆赶来的虎卫统领张恪等人所吸引。
看着张恪等人一脸急切的样子,郭澄心中不禁一愣,连忙迎上前去。只见虎卫们拱手施礼道:“见过郭总管!”
郭澄面带微笑,抬手轻轻地挥了一下,示意众人不必行礼。他的目光越过众人,落在他们身后,眉头微微皱起,流露出一丝担忧之色。
他凝视着那个方向,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然后开口问道:“张统领,厉大人呢?我怎么没看到他?难道你们没有接应到他吗?”
郭澄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焦虑,因为按照厉延贞之前的安排,二十四虎卫今日剩下的所有人,应该早已出城去接应厉延贞三人了。
然而,此刻厉延贞却并未如预期般出现,这让郭澄心中不由得一紧。厉延贞可是身负皇帝密旨的特使,他此次深入突厥大营,虽然是他自己主动请缨,但万一真的发生什么意外,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郭澄深知厉延贞的重要性,他不仅是朝廷的特使,更是皇帝的亲信。若是厉延贞有个三长两短,即便自己成功拿下了默啜这个突厥可汗,恐怕也难以逃脱朝廷的责罚。
而此时,站在一旁的郑灵芝,心中正暗自盘算着什么。她原本并未留意到郭澄的异常,可当她看到郭澄一脸焦虑的神色时,不禁心生好奇,于是连忙侧耳倾听他们的对话。
郭澄口中的厉大人,让郑灵芝心中充满了好奇,她实在想知道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竟然能让郭澄如此紧张。然而,就在这时,张恪的反应却让郑灵芝瞬间怒不可遏。
只见张恪并没有回应郭澄的问题,而是拱手施礼,对郭澄说道:“郭总管,属下奉阿郎之命,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需要亲自向您禀报,还望大人能够屏退左右,以免走漏风声。”
郭澄闻言,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挥手示意周围的人退下。那些原本想要偷听他们对话的人,见状纷纷离去,只留下张恪和郭澄两人。
这一幕,让郑灵芝惊愕不已。她原本还想偷听一下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却没想到郭澄如此轻易地就听从了张恪的要求,将其他人都打发走了。
郑灵芝不禁从张恪的衣着上打量起来,她发现对方既不是朔方军的人,也不像是朝廷官员。可即便如此,郭澄还是毫不犹豫地按照他的要求行事,这说明这个人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不过,郑灵芝转念一想,自己可是堂堂朔方道军使,郭澄总不至于为了这么一个陌生人而故意刁难自己吧?想到这里,郑灵芝不仅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乖乖退下,反而迈步朝着张恪和郭澄走了过去。
看到郑灵芝步履稳健地朝他们走来,张恪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的目光如鹰隼一般锐利,直直地凝视着对方。他转头看向郭澄,轻声问道:“郭总管,这位是哪位将军啊?我看还是请他回避一下比较好。”
张恪并不知晓郑灵芝的真实身份,只当他是郭澄的亲信,所以才好心提醒郭澄。郭澄此时背对着郑灵芝,听到张恪的话后,他猛地转过头去,正好瞥见郑灵芝已经走到了近前。郭澄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他怒不可遏地对郑灵芝呵斥道:“郑灵芝,本总管的命令你没听到吗?立刻给我退下!”
郑灵芝显然被郭澄的怒斥吓了一跳,他的脚步猛地一顿,脸上露出惊愕的表情。然而,尽管心中有些不满,但他也不敢公然违抗郭澄的命令,只能停下脚步。不过,他对张恪他们的好奇心却愈发强烈了。
郑灵芝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总管,不知这位郎君究竟是何人?末将看他似乎并非我朔方道的将领啊?”
“郑灵芝!本总管要见什么人,什么时候需要你来质疑了?再不退下,就别怪本总管以军法行事了!”郭澄怒发冲冠,他的双眼瞪得浑圆,仿佛要喷出火来一般。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整个营帐中回荡着,让人不禁为之一震。
郭澄此时心中焦急万分,他迫切地想要知道厉延贞的消息。然而,郑灵芝却一再地挑衅他,这让郭澄的忍耐终于达到了极限。他无法再容忍郑灵芝的无礼和放肆,决定用强硬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